伍道理 四川職業技術學院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科教興國戰略更是我國發展的重中之重,我國教育一向秉持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和素質教育綜合發展。面對社會經濟的快速變化和新時代的教育事業改革,我國高校體育教育發展也在不斷迎接新的挑戰,站在新時代教育的高點上對當代教育也有了新的要求。當代高校體育教育的任務不僅僅是在體育課中進行體育運動技能和體育運動健康知識的教學,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觀念使其形成自我鍛煉意識和自我鍛煉的能力。使其掌握一定的運動項目、知識技能、競賽規則以及對高校學生進行體育素質養成教育。加大對高校體育事業的管理力度加大對學校體育基礎設施的完善,積極引導學生體育參與,使其保持養成對終身體育的習慣、態度、能力。
大一、大二、大三在校大學生,男女比例1:1。
通過知網、萬方數據庫搜索相關文獻資料。
向老師和學生了解與研究相關的信息并收集整理。
通過邏輯思維的方式分析處理相關信息。
調查結果表明,大學生都在不同程度的直接或間接的參與了課外體育鍛煉,但是絕大部分參加活動的持續時間較低而且課外體育鍛煉時間明顯不足。課外體育鍛煉學生主要以自身興趣愛好為主;大學生體育課堂整體參與情況程度不高,表現為體育運動認知參與高于行為參與,行為參與高于情感參與,在不同生源地、年級、專業背景下不存在顯著的特異性,但是在男女生差異下,女生在行為參與、認知參與的維度要好男生,男生在情感參與維度好于女生;影響大學生體育課堂參與的因素較多,沒有興趣和沒有時間為主要主觀因素,器材設備和場地設施為主要客觀因素;大學生體育人口情況要高于我國平均水平,大學生課后鍛煉動機主要為興趣愛好和釋放壓力,以個人鍛煉和多人組合鍛煉方式為主。鍛煉次數依次為:3-4次/周、1-次/周,鍛煉持續時間依次為:1.5小時左右、1小時、半個小時,主要以中等強度為主。
經調查結果顯示大部分大學生不同程度的參與課外體育鍛煉活動,但總體參與情況來看,課外體育活動情況表明頻率較低,遠遠達不到每天鍛煉一小時的要求,大部分學生控制在一周-3次,少數學生達到5-6次,極少數學生達到每天鍛煉。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該校大學生對新課程改革認知情況知之甚少;大學生對高校體育教學本質認知處于空白狀態;其中大學生目前還不能夠全面的認識到高校體育教學的目標,對于高校體育教學價值認知水平較低,在參與體育教學動機方面,其出發點主要集中在娛樂身心和結交朋友方面;大學生對于體育運動專業知識技能認知情況存在不平衡性,主要表現為:對于體育基礎運動的基礎知識缺乏或認識不夠全面,存在局限性,缺乏連續性;大學生對于整個體育教學環境整體認識水平不足,其中物質環境認知水平不足。
學生在學校最喜歡的項目調查:男生比較傾向于有更強的身體對抗性高的運動項目,如:籃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網球以及游泳,女生往往喜歡身體對抗相對較低,身體協調,運動負荷小的運動項目,包括: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以及游泳。另外當代大學生對新時代性、潮流時尚性項目如拉丁舞、瑜伽、戶外運動、攀巖、街舞、現代舞拳擊、散打、跆拳道、傳統武術、登山等運動表現出較高的熱情,并對于近年來發展起來新型運動項目很多學生對其新穎的運動方式有濃烈興趣。
大學生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形式主要是以多人組合鍛煉形式為主與其他同學一起組合鍛煉。課外體育運動發展水平低下與我國現階段教育發展水平中西部不平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高校課外體育活動形式多以兩人以上的多人參與為主要方式。參與課外體育活動的學生多以團體運動項目為主要方式,比如,籃球運動、6人制足球、11人制足球、雙人羽毛球還有團體類項目體操和健美操等,這也反映了大學課外體育活動的集體性和團體化。由于學生之間共同興趣愛好他們經常在課外組織一些體育活動,這是形成派系的主要因素和固定課后一起鍛煉體能訓練的目的是建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其目的是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和愛好,為了培養學生的運動能力和人格的形成,為了養成鍛煉身體的好習慣來維持,為終身體育打下基礎使學生身體健康和身心健康協調發展。重視學生在大量的體育活動中,加深對體育原理和體育經驗的了解,以提高體育活動的身心素質,培養學生的體育實踐能力;還需要學習的知識技能的形成和性格培養協調滿足心理需要的情感體驗,使學生的和諧發展在很多體育活動,深化體育理論的理解和經驗,體育活動,增強身體素質健康。與此同時,要讓學生學習和掌握的運動知識技能在實踐運動活動中良好的運用。要使體育運動知識學習和運動技能的形成與心理素質發展相統一。
以相關運動訓練方法原則來分析大學生體育鍛煉強度有效控制前后,學生心率、體重等變化。以我國近年來全國大學生體質測試為依據,針對整理體育鍛煉有效控制體重、年齡、性別、肺活量等資料,參與研究的學生心肺功能檢查均正常,無其他疾病,開展有效控制前跑步成績較差,安靜心率很高,運動中心率變化幅度不高的學生體能較差。采用心率控制運動訓練方法,結合有氧和無氧能力鍛煉,提高心臟泵血功能。體質較差學生,每次跑步前,對學生開展力量訓練,每組10RM,每周訓練結束后開展下一周負荷量,每次三組,注意力量訓練。提高有氧能力鍛煉,以最大心率70%為訓練靶心率,每兩組為一次訓練課程。提高無氧能力訓練,以最大心率60-85%為目的,跑步以最大速度排布,心率恢復到130次/min后,重復鍛煉,每天一次。
我國現代教育思想并沒有擺脫傳統教育思維的影響。在教育上我國自封建社會起就重文教而輕體育的現象。然而,當代體育文化、先進教育觀念的引入促進了我國大眾群體體育鍛煉的意識。不能只強調文化教育而犧牲了學生的身體健康,也不能只注重體育教育而影響到文化教育的重要性,文化教育與體育教育是一對相輔相成、相互依存的關系,而不是對立的,兩者相互成就、相互促進。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地高速發展,我國高校數量不斷增漲,大學生數量急劇增加,出現了學生人數增多與學校運動場地和器材供不應求的情況,用于體育建設方面的經費出現不平衡。體育師資人才相對缺乏并主要集中在一線城市高校,資金和人才分布的嚴重不平衡不能滿足滿足相對落后地區高校學生的需要,抑制了一部分學生的體育健康發展。
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對大學生學業和就業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學生面對多重壓力,不少學生在學校的課余時間有限,他們不得不課下時間鉆研專業知識,從而影響了大學生課外體育鍛煉參與率,從而也導致了大學生沒有時間去掌握充足的運動技能以及體育健康知識,降低了課外體育活動對學生的興趣。
1.學校應該加大專項資金投入,特別是學校基礎體育設施的建設,同時解決學校運體育場地老化、運動器材不足等長期影響高校體育正常開展和教學普遍存在的基礎性問題。
2.課外體育活動應以發展學生潛力使其掌握和運用基礎的體育健康知識和體育技能知識、指導自己和他人為主要的體育活動。通過體育鍛煉提升學生身體素質,培養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興趣和愛好,從而促進學生個體化的形成。
3.學校相關部門有效管理和組織各種形式的課內已與運動和課外體育活動,如:建立各種籃球、足球、田徑、武術、羽毛球、網球等體育社團基地,豐富大學生課外活動生活方式。
4.加強建設體育活動的評價體系包括對學生的評價、對體育老師的評價、對體育課程的評價等,加強課外體育活動的組織和管理,并建立一個監督管理系統組成的領導老師和學生,實現活動的內容實施評價措施,提高整體效益的體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