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清元
(首都體育學院 北京 100191)
“一帶一路”是“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簡稱,2013年,習近平總書記分別在訪問哈薩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亞時提出,其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同時承載著中華民族復興、統籌發展的使命[1]?!耙粠б宦贰背h的實施,為沿線國家的溝通交流提供了平臺,旨在推動區域內各國共同發展,加強文明的交流與互鑒,打造“政治互信、經濟 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命運共同體”[2]。因此各個國家之間政治、經濟的合作,文化的滲透與融合也成了其中的重要部分。文化展現國家的底蘊,在塑造國家大國形象具有積極作用。中國體育文化立足幾千年文化的歷史長河,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發展體育事業,弘揚體育文化,提高中國文化軟實力方面意義重大。該文旨在分析“一帶一路”倡議下我國體育文化發展的機遇及文化傳播過程中所亟需解決的問題,并總結出“一帶一路”背景下適合我國體育文化發展的建議。
文獻資料法,該文通過知網和國家圖書館官網及“中國一帶一路網”等檢索相關文獻和數據。
2.1.1 “一帶一路”倡議有利于提高文化軟實力和塑造大國形象
體育文化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賽事作為體育文化的載體和交流方式,通過體育競技可以展現出一個國家的體育文化底蘊和綜合競爭能力?!耙粠б宦贰背h為我國體育文化交流提供了新的傳播方式,通過體育文化的交流向世界各國展現出我國文化與精神的內涵。我國也在與沿線各國體育項目合作當中依靠體育文化交流塑造了有擔當的大國形象[3]。
2.1.2 通過體育文化滲透促進育事業快速發展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量眾多,但是大部分處于發展中國家,由于歷史等原因使得各個國家的經濟政治交流機會較少,體育文化溝通較弱。現有的體育產業無法滿足當地人們的需求,因此對于體育文化的需求較大,體育市場廣。體育文化的滲透和包融,同時為發展體育產業、體育項目創造了條件。
2.1.3 “一帶一路”倡議為體育文化傳播鋪墊基礎
體育本身就是一種文化,客觀地反映了國家的綜合競爭能力和社會價值觀。“一帶一路”倡議主張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為我國經濟崛起,樹立大國形象提供條件。在這個發展的過程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強合作,促進經濟增長,各種戰略合作的實施,為體育文化的發展提供動力,也為其的傳播鋪墊了基礎。
2.1.4 “一帶一路”倡議幫助體育文化開拓市場
“一帶一路”倡議的提出使得沿線各國增強了體育文化交流及體育賽事交流,同時令體育文化貿易的交流得到飛速發展。國際體育文化的傳播通過體育競賽層面的交流合作打破各個國家的人文、經濟之間的隔閡,從而使得體育文化交流擺脫了各方面差異,為體育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安全、穩定、舒適的發展環境,并有針對性地提供體育產品,加大沿線各國的體育產業交流從而開拓了體育文化市場[4]。
2.2.1 經濟水平差異較大
“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各有不同。并且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情況各不一,各國家對“一帶一路”倡議下提出的項目所需資金的承壓能力不同,所存在債務風險大小不一。下層經濟基礎的建設不穩定,上層體育文化交流便無從發展。
2.2.2 文化存在復雜性與差異性
“一帶一路”沿線各國風俗習慣與宗教信仰差異巨大。不同的風俗文化造成大相徑庭的生活方式及物質追求,不同的價值觀成為合作的障礙。因此,如何在尊重各國不同的民俗習慣、宗教信仰及文化差異的前提下實施并完成“一帶一路”各項合作成為了最需要解決的問題[5]。
2.2.3 地緣政治因素干擾體育文化傳播
“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由于歷史等原因,使得政治和經濟體制大不相同。各國之間的政治關系相對復雜,影響著體育文化的交流和體育項目的實施。此外,各種極端宗教主義和恐怖主義同樣干擾著文化的傳播與交流。
“一帶一路”是多層次、全方位的重大戰略,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6],以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為目標。在“一帶一路”的發展過程中,體育的文化交流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它體現了一個國家和民族的凝聚力、價值觀及創造力。體育外交以體育文化交流的形式促進了“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流和溝通。但同時也面臨著各種亟需解決的問題[7]。因此,“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體育文化的發展首先應該以文化為切入點,依靠歷史文化的豐富性,在體育文化交流的過程采用平等、包容的原則,尊重沿線國家的不同風俗習慣和社會體制,因地制宜地舉辦各種體育賽事。此外,體育文化的發展離不開體育產業的發展,在深化我國體育產業市場,推廣中國創造、制造的體育產品的同時,以互利共贏為前提,緊緊圍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使命,結合各地區實際情況,依據當地體育產業市場需求,共同發展體育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