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衛東 張永祿
2020年是世界政治、經濟和文化發展極為不平凡的一年,作為創意寫作全球化傳播浪潮中排頭兵的中國創意寫作也步入尤為關鍵的第二個十年。在國內外創意寫作研究交流不斷加強、互為啟發的背景下,本年度中國創意寫作研究的主要亮點體現在新文科語境下的“中國創意寫作學”構建,努力講述創意寫作教育教學實踐的“中國故事”,創意寫作研究領域“新視界”的不斷開拓,創意寫作教育教學實踐向中小學下沉等方面。我們以2020年中國知網、世界華文創意寫作協會大會會議論文、中國寫作學會40周年暨學術年會論文在內的可檢索、查閱的近350篇論文為基礎,梳理了中國創意寫作研究本年度的基本面和主要成就。總體上,在新文科建設的驅動下,本年度中國創意寫作研究的論題有新的深入,研究方向、研究主體也更為多樣。種種跡象表明,在中國化、國際化雙重語境中尋求自身合法性、發展具有中國特色的創意寫作取得新的進展,中國創意寫作研究已逐步走出獨自為戰的局面,進一步融入中國當代文學、文化生產的機制和圖景中。
2020年新文科建設成為中國創意寫作研究的驅動力量,基于新文科語境展開的中國“創意寫作學”構建成為年度重要現象,創意寫作學的學科體系、學科邊界、學科建設路徑等宏觀研究方面都有了新的深入,具體主要表現在創意寫作學理論的初步成型、通識教育本位的創意寫作、創意寫作研究的知識資源和理論支撐探索、創意寫作視域中創意思維研究、創意寫作學科史的研究等五個維度。
在年初提出“創意本位的新文科”的基礎上,葛紅兵論述了創意本位的新文科的可能性,認為“創意寫作學科將在其中發揮主導作用、核心作用”①葛紅兵:《創意本位的新文科及其可能性》,《探索與爭鳴》2020年第1期。。在這一方向,以“創意寫作學”的概念界定和學科理論構建為代表,中國創意寫作學在清理自身的學科視野、研究方向等方面取得了新的進展,《創意寫作學理論》的出版是對這一構想、實踐理念的直接呈現。葛紅兵立足于中國創意寫作學構建,將“當前生產力和文化發展條件下人類以語言為媒介的原創力的養成和實現規律”②葛紅兵:《創意寫作學理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第9頁。作為創意寫作學研究的邏輯起點,提出“寫作是奠基于人的本體性實踐之上的審美實踐活動”,這是對早期提出的“創意寫作是思維、是產業、是事業”的論點的新的發展。葛紅兵從創意本體論的層面重新觀照寫作實踐的本質,創意寫作被視為一種體現人本質力量的創意實踐③葛紅兵、王冰云:《創意寫作學本體論論綱——基于個體的感性的身體本位的創意實踐論寫作學研究》,《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2期。,其“創意本體論的寫作學”構成了“中國創意寫作學”的重要支撐。學者金永兵也從新文科建設的角度出發,指出“創意寫作是新文科建設中的重要學科,其目標是培養具有復合型知識體系、能夠助力文化事業總體發展的創新者、創造者”④金永兵:《新人文與創意寫作人才培養》,山東大學、上海大學、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屆世界華文創意寫作大會會議專題發言,2020年。,提出了前瞻性的論點。許道軍則將新文科建設的理念看作是為創意寫作的正名,認為“‘新文科’的誕生以及新時代對新文科的召喚為正確認識創意寫作學科提供了契機”⑤許道軍:《新文科為創意寫作正名》,山東大學、上海大學、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屆世界華文創意寫作大會會議專題發言,2020年。。張永祿強調創意寫作作為新文科教育的范式的新機會,認為創意寫作和新文科都是以創造性為旨歸,在人才培養的理念和教育思想上高度契合。這些研究對新文科的基本理念與創意寫作的學科宗旨、實踐路徑之間的關系進行了疏通、論證,構成了進一步構建創意寫作學學科體系的基礎,對創意寫作學在新文科語境中的發展給出了確認。
與新文科建設的語境密切相關,中國學者還提出了基于通識教育的創意寫作,即通識本位的創意寫作。中國寫作學會會長方長安教授認為創意寫作具有通識教育的色彩,“創意寫作正是旨在激發個體這種潛能的訓練,力圖培養個體的創造性思維、現代價值理念和寫作能力”⑥方長安:《創意寫作是一種通識教育》,山東大學、上海大學、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屆世界華文創意寫作大會會議專題發言,2020年。。方長安對創意寫作作為通識教育、創意寫作與個體創造性思維培養價值的確認,對創意寫作在中國的本土化深入發展具有啟發性。一方面通識教育是創意寫作落地中國的重要路徑,另一方面在新文科建設的語境中,通識教育又構成了創意寫作進一步中國化的重要趨向。謝錫文則聚焦新文科背景下的創意寫作課程群建設,注重“讀寫一體、學用融通”,同樣拓展了通識教育創新實踐路徑。朱志剛立足“新文科、新中文、新技能”的理念,結合田野調查設計了創意寫作跨專業、跨學科實踐的新課程,在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融通新文科與創意寫作,“將創意寫作作為技能強化,使之成為新中文人才獨有的專業技術”⑦朱志剛:《新文科·新中文·新技能——以〈田野調查方法與寫作課程〉為例》,《第六屆世界華文創意寫作大會會議論文集》,2020年。。此外,馮汝常主編的《大學創意寫作》直接提出了“把創意寫作變成全校性的基礎課或通識課”①馮汝常:《大學創意寫作》,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版,第1頁。。在英語國家,自從20世紀90年代畢曉普(Wendy Bishop)等學者提出創意寫作與通識教育的問題后,特斯尼(John Tassoni)也進一步對創意寫作與通識教育進行了論述②John Tassoni."Mainstreaming Creativity:Creative Writing Enters General Education’s Advanced Writing Requirement".Journal of Creative Writing Studies,2020(1):1.。如今它又構成新文科建設背景下中國創意寫作的重要取徑,成為多位學者的共識,后續如何夯實創意寫作與通識教育的理論研究等也因此成為當務之急。
隨著創意寫作在中國成為不同院系、專業的新設課程、學位,創意寫作研究以及創意寫作作為一門學術科目的合法性、邊界勘察問題、知識譜系問題成為新的焦點。以張永祿的《創意寫作研究的學科愿景、知識譜系與研究方法》為代表的研究,嘗試在戴安娜·唐納利、嘉奈爾·阿德斯特(Janelle Adsit)等人研究基礎上,探討創意寫作作為學術研究領域的合法性問題,尋求新的理論支撐資源。張永祿提出“創意寫作研究的知識圈層以文學和寫作學知識為核心圈層,創意學和教育學為中間圈層,文化產業學和相關藝術學科等為外部圈層”③張永祿:《創意寫作研究的學科愿景、知識譜系與研究方法》,《寫作》2020年第5期。,在借鑒國外研究的基礎上形成了創意寫作研究知識資源的同心圓模型。這實際上涉及了創意寫作與其他學科、專業的關系,關系到創意寫作研究如何進一步確立自身合法性,以及對現有的類似創意寫作與影視寫作、創意寫作與文化產業、創意寫作與歷史等不同領域之間的關系清理。張永祿的研究與亞里山德拉·貝麗(Alexandria Peary)所提出的跨學科創意寫作(Creative Writing Across the Curriculum)④Alexandria Peary.The Pedagogy of Creative Writing across the Curriculum.Creative Writing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Illinois: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Press,2015,p.194.具有共同的問題意識,均是從寫作作為一種創意實踐不斷在不同院系、專業得以應用的現實展開的探討。隨著創意寫作在中國取道通識教育、進入英語寫作課堂、嵌入廣告寫作、新聞寫作等課程、專業,這些研究的前瞻性將會進一步得到體現。
隨著創意寫作本體論研究不斷深入,創意寫作與創意思維、創意閱讀的規律研究等,在本年度也取得了若干成果。丁伯慧提出“創意寫作不只是一種方法,還是一種思維模式”,可以“在更廣泛的寫作領域承擔使命”⑤丁伯慧:《傳統與破壞:創意寫作如何實現底層突破》,《第六屆世界華文創意寫作大會會議論文集》,2020年。。在這里,寫作被視為一種現代人的基本表達能力,一種思維訓練,同時也是一種自我發展的創造性媒介。以雷勇為代表的禪宗與創意寫作潛能激發的研究,則提出“將禪學引入創意寫作研究,將‘生活禪’引入創意寫作實踐”,禪宗的理論與實踐方法構成了中國創意寫作研究和實踐的資源⑥雷勇:《禪學與創意寫作的中國化研究》,《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2期。。這些研究與英語國家學者的正念寫作(Mindful Writing)、納特利·戈德堡(Natalie Goldberg)等人的禪與創意寫作關系研究的探索形成對照,它一方面是創意寫作研究領域對創意規律的探索,一方面也是中國學者立足于本土文化資源力圖將禪宗與現代創意學融通的嘗試,是繼楊劍龍為代表的學者提出“創意寫作的中國古典文論資源”⑦楊劍龍:《創意寫作的古典文論資源》,《甘肅社會科學》2015年第6期。之后的新嘗試。在這些研究中,寫作作為一種創意實踐,以文學文化資源涵養個體想象力,具有了溝通文學素養、媒介素養的功用。戴凡等學者很早就已注意到當代英語教育中也不乏此類理念。目前尚需進一步追溯其淵源、梳理其中脈絡,使之更好地與創意寫作本體論研究互為支撐。
由于創意寫作基本理論問題的提出、梳理與創意寫作學科發展的歷史密不可分,創意寫作學科史在本年度又重新成為重要話題,安曉東等人的研究較有代表性。安曉東的《英語國家創意寫作發展述略》揭示了創意寫作發展過程中形成的多元復雜形態,指出:“創意寫作的興起、發展與時代關系密切,理解創意寫作,就要將其放置到教育革新、文學革新和文化產業發展等多維立體視野中去。”①安曉東:《英語國家創意寫作發展述略》,《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學報》2020年第3期。另外,回到創意寫作學科史,重新梳理創意寫作的多種形態也構成了重要趨向,“圍繞著文學與商業、文化與實踐、自由與機制、社會實踐(social practice)與藝術實踐(art practice)四組核心命題不斷演進”②劉衛東:《創意寫作的四種形態:淵源與實踐》,《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2期。成為當前創意寫作多元形態解讀的一種嘗試。由于缺少創意寫作百余年學科史的梳理和呈現,目前學界對創意寫作的研究和教育討論主要集中在作為文學教育的創意寫作,而面向文化產業、公共文化以及數字化的跨學科、跨媒介的創意寫作則關注較少。這使得研究視野存在盲區,容易將創意寫作等同于培養作家,將創意寫作研究的問題局限在“寫作能否教”“寫作技巧”等問題。國內學者目前對創意寫作戲劇、影視寫作、新媒體寫作方面寫作多有論及,但很多情況下談論創意寫作仍舊只圍繞作家培養問題展開。總體上,創意寫作學科史的研究尚待深拓,走出邁爾斯(D.G.Myers)的學科史敘事的框架,在創意寫作國際化與本土化的語境中,采用批判性的眼光審視英語國家創意寫作學科史,從一手文獻出發,做好個案研究,深入探究創意寫作教學法、作家工坊的制度史的生成。
與創意寫作基本理論問題研究相對應,本年度教育教學研究也呈現出多元化景象,主要體現在工坊教學法研究與運行機制研究的深入、課程設計與教學理念的“中國化”、各校創意寫作教育教學經驗總結、以及中國創意寫作研究積極走出去,參與澳大利亞的寫作與項目聯盟(AAWP)第25周年大會、美國的創意寫作研究組織(CWSO)第5屆年會等會議,努力在國內、國外兩個場景下講好創意寫作的“中國故事”。
創意寫作教學視域中的工坊研究進入新的階段,開始走出早期的簡單介紹模式,進入歷時性的、專門研究階段。高翔聚焦教學的經驗和路徑、工坊的實踐問題,對西方創意寫作工作坊進行了系統的梳理和分類,指出國外創意寫作工作坊研究存在“導師維度、參與者主體維度以及內容維度的三種”,提出了“開展跨學科、跨媒介的創新實驗,建設面向不同受眾的‘創意寫作社會化系統’的思路”③高翔:《西方創意寫作工作坊研究熱點梳理——兼談中國化創意寫作體系建構》,《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20年第1期。。許道軍的《“作家如何被培養”——作為教學法的創意寫作工作坊探討》則是近年來對工坊教學的方法、機制和常見問題進行系統梳理的論文,對作家工坊的“內容要素和運行機制”進行了探討,并對其實踐中呈現出來的缺陷進行反思④許道軍:《“作家如何被培養”——作為教學法的創意寫作工作坊探討》,《華東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2期。。這表明工坊作為創意寫作核心的教學法,學界已經開始理性看待其優勢、劣勢,對工坊教學法展開系統研究,對工坊教學在理論與教學經驗層面反思。不過,與英語國家的工坊教學研究相比,跨學科的工坊教學、工坊教學的系統梳理、深度個案研究仍舊亟待展開。
創意寫作課程與教學設計、理念進一步與中國教育現實融合,更注重切合本土現實。劉海濤為代表的學者探索了課程設計的基本理念與方法融合,明確了文學創意寫作慕課開發和設計的理念與方法,提出慕課教材圍繞著‘語言的構建與運用、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審美的鑒賞與創造、文化的傳承與理解’等四大學科核心素養來編寫教學內容、設計訓練方案”①劉海濤:《新時代的慕課與教材——〈文學創意寫作〉的編撰理念與方法》,《中國大學教學》2020年第7期。。劉海濤將創意寫作慕課教材的開發、設計與中國大學教學的現實語境結合的探索,表明課程建設的理念進一步成熟。張定浩的研究則強調創意寫作培養作家應注意“職業性和業余性始終是在相互轉化”的問題,認為“一個好的創意寫作學院,未必是一個教會我們寫作的地方,但一定是一個教會我們閱讀、批評與理論的地方,并借此減輕和消除業余寫作者對于批評與理論的偏見”②張定浩:《文學的職業與業余——兼論創意寫作》,《文藝爭鳴》2020年第3期。。葉子則更為直接地指出當前創意寫作教育可能存在的問題與瓶頸,并以美國創意寫作培訓為例提出“其中的核心價值與主要問題仍然有待反復的推敲與檢驗”③葉子:《微觀管理者的藝術家肖像——創意寫作培訓與〈紐約客〉雜志》,《文藝爭鳴》2020年第11期。,對創意寫作教學的有效性、意義進行了追問。另外,朱婧還從“觀察完整的創意寫作過程”出發,關注“作家經驗在創意寫作課的轉換和安置”,注重研究創意寫作作為一種“在場”的文學教育與整體性文學生產的關系④朱婧:《經驗的轉換和安置——基于創意寫作實踐的過程性觀察》,《寫作》2020年第4期。。這些研究從中國創意寫作發展的整體和現實著眼,對創意寫作教學、研究的難點、問題和癥結等給出了分析,凸顯了中國創意寫作研究者敏銳的問題意識。
2020年年初,在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上海大學出版社和世界華文創意寫作協會等機構的支持,以及張永祿、許道軍、李艷崴、范天玉等人推動下,通過新媒體舉辦了“2020:創意寫作在中國”的大型公益教育推廣系列活動,邀請了全國20多所先行先試創意寫作課程教育教學實踐的高校介紹各自經驗,每次聽眾達到3000多人次,成為推動高校創意寫作教育的重要推動力。同時,以復旦大學、西北大學、上海政法學院、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廣東財經大學等院校為代表也不斷總結各自發展經驗、理念,這構成了下一階段發展的重要前提。王宏圖的《創意寫作在中國:復旦大學模式》對復旦大學創意寫作十余年的發展經驗進行了總體梳理,并指出:“通過培養實踐性的創意寫作人才,可以有效地彌補我國文化生態中的結構性缺失。”⑤王宏圖:《創意寫作在中國:復旦大學模式》,《寫作》2020年第3期。陳曉輝提出了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問題,認為“創意寫作能夠以情感共濟功能拓展文學學科的育人空間”⑥陳曉輝:《創意寫作與文學人才培養體系建設》,《中國社會科學報》2020年6月22日第4版。。這兩者都高度重視創意寫作人才培養的方向、路徑和理念問題。張怡微則論述了當前“‘創意寫作’學科建設的既有成果存在著理論缺失與跨界隔膜的問題”,表明學界具有自覺審視創意寫作學科、研究的視界和能力⑦張怡微:《“創意寫作”學科的理論交互與實踐創新——以復旦經驗為例》,《寫作》2020年第6期。。梁慕靈也總結了香港公開大學“通過課堂觀察、習作內容分析、習作前后表現、學生創作感想和反思、評核量表等方法,評估分析教學效能”的教學經驗⑧梁慕靈:《大學生創意寫作能力的培訓——以香港公開大學創意寫作課程為例》,《寫作》2020年第1期。。沈文慧、禹權恒等對信陽師范學院創意寫作教學經驗進行了總結,董迎春、譚才則從本土寫作教育出發對文學寫作到創意寫作引進、融入都進行了研究。尤為值得注意的是,葉煒從文學制度的層面研究了魯迅文學院文學新人培養機制,提出“魯院今后的文學新人培養,完全可以借鑒創意寫作的路子,像愛荷華大學那樣建立一套創意寫作系統,走學科化(授予學位)、制度化(作家工作坊)、系統化(創意寫作系統)的文學新人培養之路”①葉煒:《魯迅文學院與新中國文學新人培養研究論綱》,《南方文壇》2020年第4期。。同時,包括黃健云、朱志剛、許峰、王磊光、魏維、佘飛、汪子瑋等都對各校的創意寫作教育教學經驗進行了總結研究,這是學科自我定位意識的凸顯,也說明學科建設的思路日漸成熟。
中國創意寫作研究與英語國家創意寫作研究學界聯動、對話在2020年得到有效的加強。本年度中國創意寫作研究更加注重國際交流,在AAWP第25屆大會上,劉衛東以《浪潮:中國創意寫作研究2009-2019》(The Rising Tides:Creative Writing Research in China 2009-2019)為題介紹了中國創意寫作研究近十年的歷程、主要代表人物、成果,并對未來走勢做出了判斷。②Liu Weidong."The rising tides:creative writing research in China 2009-2019".AAWP2020:The Rising Tides:25th Australasian Association of Writing Programs Conference 2020,p.23.同時,在創意寫作研究組織的第五屆年會做了《中國創意寫作發展簡況(2009-2019)》(A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Creative Writing 2009-2019)報告,對中國創意寫作十余年的發展歷程進行了回顧、總結,呈現了中國創意寫作發展的基本歷程和現狀③Liu Weidong."A Brief History of Chinese Creative Writing 2009-2019".Journal of Creative Writing Studies,2021(01).。這些會議論文對中國創意寫作研究、發展歷程進行了分類、分期,就“創意作家、創意本位、創意社區”等核心概念與國外創意寫作研究學者進行了交流,對發掘國內外創意寫作研究的共識,推進學術對話具有相應意義。
2020年創意寫作與文化產業關系研究再度成為焦點,探究創意寫作與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學科關系、創意寫作與包括人工智能在內的數字技術、媒介的關系成為重點方向,具體主要表現在面向文化產業的創意寫作研究日漸突出,創意寫作與文化產業關系的學理研究不斷深入,數字時代的創意寫作教研引起關注,中小學創意寫作成為新亮點四個方面。
與中國文化產業的高速發展相應,面向文化產業的創意寫作研究成為新的增長點。王雷雷基于對粵港澳大灣區文化產業的研究,在《面向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意人才培養——以創意寫作為途徑》中提出了通過創意寫作培養大灣區文化原創人才的觀點④王雷雷:《面向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創意產業的創意人才培養——以創意寫作為途徑》,《山東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20年第3期。。粵港澳大灣區快速發展的文化產業需要大量的原創型人才,創意寫作教育則構成原創型人才的重要培養機制。王宇闊、朱國華則立足于文化產業與媒介技術的視域,在新媒介與文藝生產的機制層面考察創意寫作的本質,它既是對創意寫作基本理論問題的探討,也是立足于當前新媒介的情況展開的研究⑤王宇闊、朱國華:《新媒介語境下創意寫作的文藝生產力》,《寫作》2020年第2期。。與此同時,國內學者還開始聚焦創意寫作本土化的思路,探尋新的路徑。例如,許峰的研究注重學科實踐,立足既有的采風傳統和制度,進行新的優化;強調從傳統寫作學中汲取智慧,不惟國外創意寫作,探討傳統寫作資源的現代轉換,走出自己的路⑥許峰:《傳統寫作資源的現代轉換——以“故事新編”在創意寫作課堂上的運用為例》,《寫作》2020年第2期。。這些研究注重從本土人才培養、本土資源發掘和本土文化生產實踐的具體問題出發,呈現出鮮明的自覺意識。
文化產業構成中國創意寫作當代發展的重要語境,為創意寫作的多元化、跨學科實踐提供了契機,反過來促進了創意寫作的快速發展。劉賽對文學之都南京的研究,聚焦創意寫作教育體系對城市文化原創能力、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性①劉賽:《“創意”能力提升與城市文化品格塑造——南京“文學之都”建設問題研究》,《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年第5期。。安曉東的論文則指出文化產業與創意寫作的親緣性②安曉東:《面向文化產業,創意寫作何為?》,《中國藝術報》2020年7月29日第3版。,雷勇則認為“創意寫作主要在內容、價值觀和審美三個層面為文化產業帶來支持”③雷勇:《內容、價值觀與審美——論創意寫作學科對文化產業的支持》,《寫作》2020年第4期。。據此可以看到,國內學者對創意寫作和文化產業的關系已有基本認知,在產業人才、學科研究方向等具有基本共識。另外,國外出版專業本科教育中的創意寫作教育,以及創意寫作與出版方向的跨學科學位的設置研究都已經進入國內學者視野,注意到“創意寫作、非小說類散文寫作、高級創意寫作等,這些課程并不提供與出版專業直接相關的知識,卻為學生提供了文學與寫作方面的基礎知識、體現了該專業的特色,也為學生以后從事出版工作提供更多人文素養知識”④張志強、喬曉鵬、代曼倫:《國外出版專業本科教育的現狀及啟示》,《出版發行研究》2020年第5期。。此外,這些研究對文化產業與創意寫作的關系有明確梳理,為面向文化產業的中國化提供了基礎。
當前數字化發展的過程中,創意寫作與新媒體、媒介技術等關系的研究也成為突出方向。尤其是華東師范大學開設媒體與創意寫作專業學位以來,創意寫作與新媒體的研究日漸增溫。賀軍以媒體藝術之都長沙為例探討了創意寫作教育的本土化路徑,論述了“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及創意寫作教育應聚焦傳媒、開拓新媒體藝術領域”⑤賀軍:《論“媒體藝術之都”高校創意寫作教育的本土化之路——基于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視角》,《廣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20年第5期。。張悅然則認為“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文化產業興起,創意寫作受到更廣泛的矚目。新媒體的普及更是讓寫作成為當代人必備素養”⑥張悅然:《重視寫作能力激發創作活力》,《人民日報》2020年11月24日第20版。。張悅然指出文化產業興起對創意寫作與新媒體的促動,正是這種技術和媒介因素的結合使得創意寫作的社會化、產業化實踐能夠自成一體,讓文學創意現在的基礎上走向更為廣闊的創意實踐。總體上,隨著產業化實踐不斷借助新媒體,不斷數字化、虛擬化,數字時代創意寫作的研究展開也就成為其中自然的延伸。這也使得創意寫作的理論與實踐與當代中國網絡文學、新媒體等研究呈現交錯之勢,為后續交叉研究打開了視域。
本年度中小學創意寫作教育研究成為新熱點,該方面研究以上海大學譚旭東、西南大學榮維東、浙江傳媒學院葉煒、語文報社任彥鈞以及北京大學附屬中學李韌、江蘇省語文特級教師郭學萍等教師、研究人員的探索較有代表性。葛紅兵主編的“小魯卡的奧文創意寫作課”,任彥鈞主編的“小學創意寫作”系列叢書出版,則表明中國中小學創意寫作教育教學研究及教材建設取得階段性突破。葛紅兵提出了“創意寫作作為一種教學方法”需要注重自我挖掘、交互意識和成規意識三個方面⑦葛紅兵:《創意寫作:作為一種教學方法》,《語文建設》2020年第11期。。譚旭東則從創意寫作與中國中小學教育的關系入手,注重創意寫作與創意作文、創意寫作與作文教育變革的關系和融通,指出創意寫作對當前語文教育“教材、教法、考試和作文教學方面”的促進作用,提出了實施創意作文的方法,注重創意作文的詩歌工坊、故事工坊兩個類型設計⑧譚旭東:《如何理解并實施創意作文教學》,《語文建設》2020年第5期。。榮維東則立足于對中國作文教育的多種模式的分析,提出“運用創意寫作技術,提高寫作教學能力”①榮維東:《運用創意寫作技術,提高寫作教學能力》,《新作文(中學作文教學研究)》2020年第3期。。另外,葉煒、張海濤還率先對鄉村中心創意寫作教學法進行了設計,郭學萍對小學創意寫作“多元動態評價”的研究則是繼其提出“中小學創意寫作課程開發”之后的進一步推進②郭學萍:《小學創意寫作“多元動態評價”的實踐研究》,《小學教學設計(語文)》2020年第11期。。總體上,中小學創意寫作教育的研究是創意寫作中國化不斷深入的結果,它表明創意寫作在中國寫作教育教學更為復雜環境中的參與能力、整合能力的不斷提升。
2020年中國創意寫作研究在基本理論問題研究穩步推進中,有了新的氣象,出現了一批新的成果。“新”主要體現在既有研究問題的深化,課程設計的體系化,學科實踐的多元化,開拓了創意寫作的領域,積極向中小學拓展,創意寫作教育改革在高校全面鋪開,呼應新文科教育理念和行動,成為新文科教育的排頭兵,創意寫作的跨學科屬性也在實踐中得到體現。孫甘露、張清華、何平、吳長青、項靜等眾多文藝學者、當代文學研究學者開始關注創意寫作教育,并提出了重要觀點,《寫作》《鐘山》《中國創意寫作研究》《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等都陸續推出創意寫作教育、研究等方面的巡展、欄目,中國寫作學會40周年大會也有專家就創意寫作的發展提出了建設性的觀點。多位當代著名文學研究學者和文藝理論研究專家開始思考創意寫作與當代文學、文藝理論、網絡文學的關系,這與創意寫作在文學學科的內部融合的背景密切相關。而在外部,創意寫作與新媒體、人工智能等創意實踐的融合也方興未艾,這都需要創意寫作研究進一步作出回應。
2020年中國創意寫作研究持續深化,多個研究方向均有新的推進,彼此互為呼應。戴凡對英語創意寫作教學法框架的探究,在本年度英語創意寫作研究中得到了重視,“創意寫作學”與“創意本體論”的研究成果在職業教育、跨學科寫作與基礎教育得到了進一步應用。在創意寫作國內國外比較視域下,康春華提出的“創作型碩士究竟怎么培養”問題關系到創意實踐(creative practice)研究的開展,宋時磊談到的創意寫作重實踐缺研究與創意寫作研究(creative writing studies)的興起密切相關,張永祿對創意寫作學科邊界勘察與創意寫作知識(creative writing knowledge)的多元構建彼此映照,張悅然論及的“以關注社會現實為基礎”等則關系到批判性的創意寫作(critical creative writing),這都是中國創意寫作研究自身活力的體現,表明其研究視域更加開闊,問題探究有新的深入,國內國外研究視域有了基本的同步。
創意寫作研究存在的多重問題,在研究視域、自身合法性構建方面存在的瓶頸,如何避免調掉入學術研究與創作實踐之間的夾縫③王宏圖、戰玉冰:《學術與創作間的纏繞——王宏圖教授訪談》,《學術月刊》2020年第10期。,如何在新一輪發展進程中實現突破等都值得思索。隨著創意寫作中國化與新文科建設的推進,創意寫作研究已經構成當前文學教育,乃至文學制度、文學生態重要的有機組成,有學者指出“未來,創意寫作必然會成為中國當代文學生態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④葉子:《微觀管理者的藝術家肖像——創意寫作培訓與〈紐約客〉雜志》,《文藝爭鳴》2020年第11期。。另一方面,如何基于新文科建設的理念處理與當代文學、當代寫作學的關系,基于數字人文發展趨勢與網絡文學、新媒體寫作等研究融合共生,整合中國古代寫作學的資源,進一步完成學科設計尚需在理論研究層面有新的突破,突出創造性、批判性寫作人才的培養亦是當務之急。
在創意寫作中國化進程中,創意寫作的國際化邁出重要一步。在中國化方面,以許道軍、葉煒、丁伯慧、葉子等人的研究視域為例,創意寫作與當代文學生態問題得到了重視。在創意寫作與通識教育方面,方長安、謝錫文、馮汝常等也具有相通的理念。在國際化方面,2020年中國創意寫作研究學界已經在國際性的平臺有計劃、有步驟地介紹中國創意寫作研究發展的情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創意寫作書系引進《劍橋創意寫作導論》、上海大學創意寫作叢書也在不斷引入新成果,中國創意寫作研究與實踐的生態環境日益改善,這為后續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
總體上,2020年度中國創意寫作研究在新文科建設的視域中不斷深入,學科研究隊伍不斷擴大,在多個方面逐步達成基本共識,高等教育機構、社會教育機構和各類文化公益單位、文化產業機構也互相呼應,初步形成合力。但是,目前創意寫作在中國尚未形成自己的獨立學科,人才培養機制落后于市場和教育需求,研究隊伍整體規模偏小,成果展示和交流平臺缺乏,國際交流和推廣剛剛起步,創意寫作研究在人工智能寫作等數字化寫作領域,和其他專業課程的融合,與中國古代寫作學、現代寫作教育的傳統和經驗的對話與整合等多個方面都需要繼續著力。如何處理好創意寫作中國化、國際化雙向關系,借助新文科建設帶來的新契機推進創意寫作基礎理論研究,帶動學科發展,深度融入中國文學、文化生態是當前中國創意寫作研究需要進一步思考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