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 貴州民族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
2008 年胡錦濤《在北京奧運會、殘奧會總結表彰大會上的講話》中指出“進一步推動我國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國務院于2019 年印發《體育強國建設綱要》(簡稱《綱要》)主要提出五項任務:實施全民健身國家戰略,提高競技體育綜合實力,加快體育產業發展,促進體育文化繁榮,構建新模式加強對外體育交流,提高我國體育的國際影響力。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不僅是強大的實力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更重要的是文化、社會制度、意識形態等軟實力的發展。綜合國力是通過強實力與軟實力的互動與融合而形成的;國民體質是社會生產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國民素質具有重要影響,是綜合國力的重要展示,對塑造體育大國形象具有重要意義。體育綜合實力不僅是競技體育,而且是團體運動、體育娛樂、健身運動等綜合體;體育是全民健身的重要工具,健身是促進公民的重要工具之一,那什么是體適能呢?對體適能概念、對應的健康促進方面、體適能重要性的認識,以適應新時代高度文明的社會主義和快速的社會主義生活,促進體育強國建設,打造體育強國精神,彰顯大國風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體適能最早出現在美國,學術界對體適能的概念有不同的看法,有的研究人員認為體適能是一種身體狀況,也有的研究人員將體適能與身體狀況健康和適當的狀態混為一談。體適能是指身體有效運作的能力,也是身體對環境(包括生理環境和心理環境)的適應能力。根據所需目標的不同可分為健康體適能和競技體適能。
1.健康體適能
健康體適能由心臟、肺、身體成分和肌肉骨骼功能組成,而人體健康與這三個組成部分密切相關。良好的身體素質是良好生活品質的保證,可使人體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保持活躍,努力學習,努力工作,有更多的精力享受自由而有趣的生活。心肺功能是指人體心臟、血管、呼吸系統協同工作的能力;身體成分是指肌肉、脂肪、骨骼和其他身體成分的相對百分比。體脂是評估身體成分的主要方面;肌肉骨骼系統的功能主要包括肌肉耐力(肌肉重復工作的能力)、肌肉力量(肌肉抵抗阻力的能力)和柔韌性(關節活動范圍的大小)。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現普遍出現青少年兒童肥胖、中老年人“三高”的現象,更離譜的是青年人也普遍存在“三高”的人群,這表明雖然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但人們的身體健康卻令人擔憂,相繼國家出臺了一系列鼓勵體育運動鍛煉的文件,鼓勵人們要注重身體健康發展,了解身體健康情況,不斷加強體育運動鍛煉,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認識到體適能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競技體適能
競技運動體適能主要由一般運動體適能和專項運動體適能是兩個組成因素構成,一般運動體適能是指人體的基本運動能力,即速度、力量、靈敏、協調、平衡、反應等。人體的基本運動能力是人們參與各種休閑競技運動,享受運動帶來的樂趣的基本條件:專項運動體適能使每個體育項目都有自己的運動特點,運動員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運動,訓練時應根據運動項目特點,具備該項運動的體適能,并與專項技術相結合。專項運動體適能一般常用于競技比賽當中,需要訓練運動員專項素質,為比賽做充分的準備。
體適能與健康密切相關,一個人的運動能力是健康的重要指標,適應不同運動負荷的能力是對身體機能狀態和身體狀況的反映。
隨著國家社會經濟水平的穩步增長和人們日常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健康,終身體育的意識也逐漸增強。“我們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發點,也是教育的出發點。”教育家陶行知說。青少年健康是導致社交焦慮的一個重要環節,同時,教育青少年加強終身體育鍛煉和運動習慣是現階段學校教育的重點和起點。作為教育重要組成部分的學校體育教育,其主要對象是兒童和青少年,他們的健康成長直接關系國家的未來,體適能與學校體育相結合,不僅能夠豐富體育課程的內容,還能緩解體育課枯燥乏味的練習,提高體育教師的技術水平,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培養社會主義全面發展的接班人。
在人類社會發展的過程中,人類的習慣、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都發生了很大變化。2017 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建設體育強國,就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把人民作為發展體育事業的主體,把滿足人民健身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體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落實全民健身國家戰略,不斷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以人民為中心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體育的根本所在,也是對體育本質的深刻把握。”社會文明程度越高,社會休閑時間越長,人們在生活中花費的時間越少,休閑時間就越長,運動與休閑時間的結合將成為健康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大數據的發展為人們提供了大量的鍛煉方式,體適能作為我國一種新的運動方式,在我們的生活中出現了大量的鍛煉方式,比如網絡視頻,可以科學地指導人們如何運動、身體姿勢等的標準化,體適能的發展,為人們增添了一種有趣的生活方式。因此,運動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體適能為我們日常的體育鍛煉增添了豐富、科學、系統的鍛煉方式,在體育鍛煉中更好地發揮鍛煉效果。
《綱要》首次從國家政策層面提出,把體育產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體育產業向國民經濟支柱產業轉變,是世界體育強國的標志性特征,是國際體育產業發展的根本規律。體育產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組成部分之一,體適能對于我國來說是一種新型的運動方式和健身媒介,體適能相關產業也有望在未來發展,例如:培養青少年體適能和體適能相關裝備產業不斷豐富了體育產業體系,促進了我國國民經濟核心產業的持續增長。因此,體適能是我國體育鍛煉的新途徑和新方法之一,體適能的不斷發展可以豐富體育產業,促進國民經濟基礎產業的不斷增長。
競技體育綜合實力,是我國建設體育強國的重要表現之一,現代競技體育不僅包含運動員的競技能力,還包括相應的訓練體制、競賽規則、完善的施條件和現代管理方式等,在訓練過程中,我們要不斷的開拓創新,優化訓練體制改革,不斷探索科學的訓練方法和手段,每項運動項目都有自身的運動特點,運動員根據自身條件所選擇的運動項目,應根據運動項目特點,具備該項運動的體適能,體適能的發展為運動員體能訓練提供了科學的訓練方法和手段,并與專項技術相結合,促進運動員運動技能不斷的提高,為比賽做充分的準備。
事物的發展離不開自身的規律和管理。體適能作為當今社會體育發展的熱點,不管在競技體育、學校體育及體育產業等中,都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體適能作為體育中一個新型的方法,有自身的規律,但要在社會中不斷發展,應不斷加強完善體適能相關管理制度,從而促進國民身心健康發展,推動體育強國建設。
學校是培養社會主義接班人的唯一場所,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關乎著國家未來的發展,體適能應與學校體育相結合,根據學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制定科學的體育教學設計,不僅能夠豐富體育課程的內容,還能緩解體育課枯燥乏味的練習,提高體育教師的技術水平,從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養成終身體育的習慣。
體適能產業的發展應不斷進行改革創新。事物要不斷前進和發展,要不斷改革創新,創新是發展的動力,體適能產業在社會發展中應不斷體系創新、制度創新及管理創新,培訓中應不斷思維創新、內容創新及方法創新等,促進體適能產業健康發展。
體適能發展應抓住時代科技的發展,充分利用網絡、大數據來推動其發展。我國已進入大數據時代,科學技術的蓬勃發展,促進了各行各業前所未有的發展,體適能的發展應抓住這一時機,發展體適能網絡傳播途徑,倡導全民參與,促進全民身心健康發展。
體育強國的建設,給體適能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和挑戰,體適能的發展涉及我們健康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學校體育中,體適能能夠豐富體育課程內容,教學方法和手段更為科學,緩解枯燥乏味的練習,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在生活中,能夠科學的指導人們科學的進行體育鍛煉;能夠更好地豐富體育產業體系,為競技體能訓練提供了科學、系統的訓練手段和方法;體適能的發展應不斷完善管理機制、與學校體育相結合、不斷創新及充分發揮大數據的積極作用,從而促進全民身心健康發展,推動體育強國的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