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大城 南平市水東學校
小籃球運動作為一門專業選修課,在學校體育課程設置中占有重要地位。也要看到,我國學校小籃球教學在內容、模式、目標等方面存在一些問題。表現為:理論創新不足,教學中輕理論重實踐;教學活動鏈條過長,信息失真;教師課堂控制過嚴,學生創造力發揮不足;籃球專項教師職能交叉,面臨職稱晉升等壓力,效率低下協調困難。此外,教學方法單一,手段略顯陳舊,傳統教學措施有些落后,導致課堂教學效率較低,學生學習積極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這就要求學校小籃球運動發展和課程改革要聚焦素質培養和教學結合,進一步提高站位、明確目標、深化改革,達到教學效巧最優化的目的。小籃球課程以學生為主體,以開發學生潛能和實踐能力為主線,能夠準確考量機體健康狀態,與行為意向、學生態度、主觀規范、運動能力等緊密相關,能打破以傳統技能掌握教學現狀。本研究從體育課教學設計及課堂密度調查研究等內容出發,進行深入探索與分析,歸納總結出目前體育教學設計存在的問題。在理論上,該項研究能夠有效拓展體育課教學設計的知識框架,拓展籃球課教學設計研究的理論視野。在實踐上,該項研究也能夠反映籃球課教學設計的發展水平、提升空間,對于現狀分析和比較,能夠有效找出影響因素。
結合本課題的研究核心,對XX 學校非體育專業籃球課教學內容設計的研究與分析。選取XX 學校學校本部公體籃球選修課4 個自然班的200 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并按照隨機方式將其分為實驗班和對照班兩個班次進行實驗分析。實驗時間為2019 年9 月-12 月,共24 個學時。
1.文獻綜述法
檢索中國知網、萬方數據庫、百度學術等有關平臺,搜集TRA 行為理論和體育教學內容設計文獻等資料。查閱搜集相關資料并引用借鑒可行的思路與方法,為本研究能順利進行提供科學依據。
2.問卷調查法
為有效探討XX 學校非體育專業籃球課教學內容設計的影響,我們設計了相應問卷。通過問卷星調查、實地發放、隨機抽樣等方式,確定調查對象200 名,及時進行問卷發放及回收。
3.數理統計法
在問卷處理中,我們首先對回收問卷進行了數據篩查,剔除了某些錯填、漏填的問卷。在此基礎上,將相應的數據經過編碼錄入Excel,借助相應的軟件進行百分比計算和數據分析,并借助歸納、演繹、類比等方式,對數據反映出的問題進行了有效的探討,進而得出結論、提出建議。
XX 學校非體育專業的籃球課均在一年級上學期上,而后二年級開始分上課,細化學習專業課技能。為保證實驗結果嚴謹性和實驗流程的科學性,實驗開始前,我們分別對參與實驗的實驗班和對照班同學進行人口學統計測試。涵蓋學生行為意向、學習態度、主觀規范等3 個變量,重點考查學生性別、所在年級、鍛煉頻率、體育課喜愛程度等內容。為了防止實驗班中同學的心理變化,此次實驗采取了單盲的策略。實驗顯示,兩組學生在各項指標上并無顯著差別。性別、所在年級結果,表明調查具有代表性。
1.教學準備階段
具體實驗環節,對照班實驗班采取不同教學策略。對照班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行為意向,而是以教師為中心,在課前宣布教學目標,指出教學內容,強調技術重難點,要求學生明確課程內容。教師示范教學,而后在學生形成了初步的內容體會和動作意識后,進入到相應的有球練習環節。實驗班事先征求了學生的意見,了解了學生在身體素質、技戰術水平、籃球基礎知識等方面的水平,明確學生態度,設計教學內容。按照學生實際,尊重行為意向,再將實驗班劃分層次,每層有相應方法方案。同時,在教學設計中,教師也留足了調整空間,針對訓練中出現的學生能力和技戰術變化,能夠及時進行學習層次的調整。而且,在調整前后還針對性地設計了心理疏導與幫助,力圖最大程度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和積極性。
2.教學計劃階段
小籃球課程教學計劃與實施具體過程涵蓋了教學目標、課時安排、教學活動等步驟。其中,教學目標是起點和基礎。在實驗前,實驗班對照班在籃球課程學習上差異不大。無論是學生整體素質、籃球知識還是對于籃球課程內容設置、教師教學策略上,二者并無實質差異。同時,從性別的角度來說,在選擇分項科目時,女生選擇籃球的僅有7.41%。男女生身體差異性大,要著重培養體育專業女生興趣,不至于她們對籃球失去興趣,導致籃球技能掌握不好。與此同時,調查顯示,籃球課程教學使得鍛煉者身體素質、運動技能、身體形態發生變化。身體素質與運動技能高低將直接影響到日后籃球能力發揮。
1.提高學生態度與籃球教學課內容設置
首先,考察罰球線定點投籃。考核方法為每名學生罰球線投籃10 次,統計進球個數;具體要求為,3 位籃球專業教師根據技術動作打分。考核標準包括:屈膝蹬地;動作連貫度;持球姿勢標準度;手指手腕發力方式等內容。其次,考核半場 V型運球上籃。針對實驗班對照班進行V 型運球上籃,從A 中線出發,完成三步上籃動作后,運球至C 處并折返A 處。統計進球個數。考察要求為3 位籃球專業教師根據技術動作打分。具體考核標準涵蓋了動作連貫度;跨步動作協調度;上籃姿勢標準度;是否出現違例動作等內容。
2.籃球教學課實驗前后罰球測試結果
實驗班對照班實驗前后罰球測試均有進步,兩班P 值均<0.01,差異顯著。其中,實驗班從3.78 個上升為5.89 個。對照班從3.64 個上升為5.08 個。可見,兩個班的進球效率都有明顯的提升。其中,實驗班中進球數在7 個以上的有較大程度的提升。4-6 個的人數也增長較快。相反,對照班中由于采用的是傳統的教學模式,因此,無法保證后進生的籃球技術全面提升,導致學生的進步緩慢。
3.實施相關課中策略后效果分析
研究表明,實施相關課中策略后,實驗班學生身體素質與技術能力都有提升。其中,籃球課程成績要遠好于對照班,成績差異較為顯著,顯然,籃球課程對于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是明顯的。原因在于,籃球課程對于學生合作能力、競爭意識、團隊精神的培養,促成了學生深入學習和理解相關理論知識。在籃球課程實驗班教學中,教師對于學生指導與學生自身主動學習理論有機結合起來,方法得當、內容科學,自然會有較強現實效度與信度。
小籃球課程以學生為主體,以開發學生潛能和實踐能力為主線。小籃球課程能夠準確考量機體健康狀態,與行為意向、學生態度、主觀規范、能力等緊密相關。體育課程正向影響學習滿意度、行為意向,基于學校籃球課程教學現狀,探討的籃球課程運用,提倡并嘗試新的教育理念,引入新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熱情與成績。
1.明確教學目標,聚焦學生意向
一方面,明確籃球教學目標。學校籃球教改實踐應預設多樣化的教學場景,重視復合型人才教學實踐。采取學校籃球教師每年1-2 次“內部交流、外出學習、校本實踐、專家引領”的方式,力促師資隊伍的成長與壯大。①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安排教學實踐,通過參加校外籃球賽事、開展校園籃球實踐等方式,滿足籃球人才研究性學習、實踐性教學的需求。另一方面,聚焦學生行為意向。著力提升籃球人才小籃球運動知識,深入知識內部了解并搭建籃球知識體系,通過課后反思教學內容提高自主遷移的能力,提升解決籃球問題的能力。通過教學,引導學生領悟小籃球運動團結拼搏堅韌精神內核,養成堅韌不拔的精神與態度。籃球思維強調的是戰略思維和戰術技巧融合,注重通過觀察、綜合、抽象繼而化解問題,取得結果。實現學校校園籃球文化與學生興趣良性互動,鼓勵引導更多學生參與到小籃球運動中去,提升學生知識素養、精神素養和思維素養。
2.推進內容改革,完善教學流程
第一,學校小籃球教學的內容改革,要聚焦學校籃球教改實踐,明確籃球教學活動主題,并圍繞籃球教學主題主線來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要重視籃球校本課程研發,以教材為中心設計教學,實現理論知識內容向活動化、實踐化轉變,在互動中培養學生籃球素質和運動能力;教師也要注重課程活動要素的多樣性,通過情景化特征1VS1 比賽對抗、趣味性特質趣味小籃球運動會等活動設置。
第二,學校小籃球教學內容改革,要提供完整的籃球教學計劃,制定相應的計劃方案。在橫向設置上,要在學生、學校教師和評價等層面入手,形成完整籃球教學知識整體;在縱向流程上,要按照籃球教學基本流程,凸顯學生地位,完善流程設計,創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小籃球運動魅力;在教學評價標準上,要注重科學、合理、有效指標設計,通過直觀教學過程操作有效完善知識、深化思考、解決問題、提升能力。
第三,學校小籃球教學內容改革,重視選用好教材,并對教材文本精研細磨,引導學生樹立科學學科觀念。立足學校教學實際,聚焦學科學術前沿,明確學校小籃球教學內容改革主題主線,實現整體籃球知識遷移與籃球能力轉化,形成完善的籃球知識體系構建,使學生鍛煉身體,掌握籃球技能。
3.拓展教學方法,健全評估模式
健全教學模式,主題式探究課型是一項有效措施。一是明確教材主題,明確新知習得、實踐體驗、鞏固分享等教學環節,把握知識教授主線,引導小籃球運動思維提升,為小籃球運動夯實基礎。二是結合校內外教育基地、學習生活場所等資源,將知識教育融入生活實踐,帶領學生參與體驗小籃球運動的魅力。三是針對相關主題和單元內容教學與習得,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鞏固所學知識、分享個人體悟、增強課程理解。四是立足課程本原,積極融入體育文化、籃球文化、校園文化要素,從籃球課堂中來到文化課堂中去,提升籃球與文化視野融合。五是注重對于新媒體技術、信息化手段的采用,積極將小籃球運動教學融入多媒體運作中,既注重整合課程教授新知,也可以開設實踐體驗,還可以歷史文化滲透,在鞏固練習中提升知識理解深度、廣度、寬度。
籃球學生培養的重點之一就是復合型能力提升。圍繞復合型能力要求開展小籃球運動結構化教學設計可謂深中肯綮。為此,要搭建起相互銜接的復合型能力要求模式。在此過程中,尤其要注意復合型能力教學內容的設計,要對于所需學習內容進行序列改進、模式重整,搭建起起承轉合的結構化課型,努力做好“四個1”工作:訓練一種小籃球運動思維,鼓勵培養一種多元化學習方式,鞏固一種解決問題思維,突出一種復合型能力要求。同時,注重教材對于裁判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的提升,在明確主題前提下,借助于復合型能力要求探索基本教學構型,然后引導學生靈活運用。
注釋
① 單小東.體育鍛煉狀況和場地標準修定對學生成功感影響的研究——以籃球項目為例[D].湖南師范大學,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