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嬌 代杰 烏克蘭國立師范大學 劉海 長江大學 林萬雷 湖北文理學院
通過學習夸美紐斯、裴斯泰洛齊的教育理念我們從中找到了以人文為導向的教育方法。它指導我們應該按照人類自然發展規律和文化發展的原則來建立教學方式。最大限度地開發受教育者的智慧、創造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努力創造一種愉快的學習氛圍,讓受教育者能發揮自身最大的潛質,讓學生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讓每個學生既獲得被尊重、被理解的感覺,又充滿成就感和價值感。而教師也不再是讓人畏懼的對象,而是可親可敬的長者,是平等相處的朋友。讓學生感受到獨立的人格與愛的溫馨,體驗到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并為之不斷地奮斗努力,從而實現自身的價值。
在我們看來"文化"一詞是人們用來區分自然現象和社會現象、區分自然界的物質運動和人的活動。把人類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動及其創造的物質成果和精神成果都稱為 “文化”。而哲學家和社會學家所講的“文化”指的是教育、科學、藝術等社會發展水平所達到的文化。畢竟每種類型的文化都包含著獨特的傳統、規范、教育理念,由此可見,文化與教育之間有著密切的關系。
文化存在的主要形式是不同文化的人們的交流。人們通過這種交流得出結論,并且可以自由地選擇他對文化的理解和認知,以他自己獨特的方式傳承文化、傳播文化,這種選擇就是創造力。正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跟文化教育的價值觀是一致的。教育作為文化傳播、發展的途徑,人通過接受教育,學習各種文化知識獲得不同的文化程度,從而擁有創造力和文化交流能力,這是人類在文化和教育空間中生存和自我發展的方式。
文化科學使我們能夠將教育過程視為整個人類文化整體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人類活動的多樣性,現代科學區分了兩種形式的文化:物質和精神。在文化的功能中,突出了認知、信息、意識形態、溝通、調節、價值和教育。通過分析我們能夠得出以下結論:
(1)文化與教育是相互依存的,文化決定了教育的目的、目標和內容。同時,教育作為文化的一部分,有助于文化的保存和發展。文化與教育的聯系是人的最高價值。
(2)教學活動主要是文化之間的交流、文化價值觀的交流,而不僅僅是知識、技能和能力的傳授與接收。
(3)任何歷史都是文化教育史。要確定教育的戰略目標和目的,就要研究文化教育的發展歷史。
(4)每個人出生和成長的環境不同,文化背景也會有差異。人不能隨意創造環境,環境影響卻一直會影響人。這意味著教育不是固定的和單一的,所以教育應在適當文化類型的背景下進行。
在此基礎之上實施人性化教育我們應該考慮哪些方面呢?首先我們應該考慮到學生身心發展的年齡和個人特征。每個年齡段的學生會有該年齡段不同的特征及表現。比如幼兒時期,他們會自主地學習、吸收他們所接收到的任何信息。到了兒童時期,他們的可塑性變強,但是自主能力相對于幼兒時期較弱。青少年時期隨著認知的增長,他們有較強的思考能力。但由于自我意識蓬勃爆發,有一定的叛逆性格等;其次我們應該考慮到學生生活的條件、環境、民族文化。學生的成長環境不同,其父母的教育方式、教育理念會明顯地不一樣。所以會導致學生們在生理上的發育程度、心理發展水平、智商等因素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同時各個民族的文化各異,同時民族傳統文化具有深刻的民族印記,民族文化也具有重要的教育價值,所以各民族的學生在接受大眾教育的同時學習到本民族優良的民族文化也會讓學生們產生個體差異;教育者要明白教育不僅是對受教育者知識的傳授、智力的開發,更重要的是受教育者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生存與創造力的培養。
人性化教育的目標就是培育受教育者的人文素質,具體來說,就是使受教育者具備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和職業責任感、具備良好的團隊精神和創新精神。教育不僅僅是獲取知識,而是需要培養出健康獨立的人格,使得人性變得完善。因此幼兒時期孩子的家庭教育、學校教育以及社會整體環境在孩子品性、道德方面有著非常重要的影響。社會學家涂爾干認為,人的天性就是滿足自己無窮無盡的欲望,欲望應該得到充分的滿足,不能過分壓制,但是欲望也需要約束和克制。所以教學中在保證課堂紀律的同時,適當滿足學生的個性欲望,讓學生把學習當成自己感興趣的事來做,結果就會事半功倍。因此,培育學生的人文素質在基礎教育中顯得刻不容緩。教育者可以通過改善課堂模式、組織學生參加創造性活動、挖掘學生創造力、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等促進人性化教育的方式,使得人性變得完善,獲得良好的價值觀。
在舞蹈課程中如果能提供這種適當的人文內容條件,就可以更好地完善他們的教育。我們認為應該具備以下條件:
藝術創作者是藝術創作的主體,每一份優秀的作品,都是創作者的思想內涵與完美藝術形式的結合。凡是優秀的藝術作品,無不是具有鮮明獨特的個性。同時每一場優秀的舞蹈作品都可以是教師教學的典范。教師可以讓學生們通過欣賞優秀作品,針對不同作品的內容,讓學生在通過使用大眾媒體、參考資料和其他文獻充分了解創作者創作作品的意義,作品涵蓋內容,創作者新穎的創作思想、靈感的來源、創作方式對自己作品的自我見解等,從而更好地解析舞蹈作品,感受創作者表達的情感,并且從中得到藝術啟發。讓學生逐漸構造藝術框架,提高學生的欣賞水平。
人性化教育舞蹈課程與傳統的舞蹈課程存在差異。人性化教育下的舞蹈課程應該更加注重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學生舞蹈學習的最終結果應該是舞蹈思想創造的發展,而不僅僅只是技術技能的獲得。教師需要尊重學生的獨特個性,實現學生們舞蹈的自我表達,使學生們產生濃厚的舞蹈興趣和學習需求。在特殊的舞蹈教學方法中,其中最有成效的是學生模擬學習創作過程。例如可以邀請學生觀看劇院舞蹈專場巡演以及知名舞者的高質量劇目,讓學生感受、理解舞蹈所呈現的內容,讓學生嘗試站在創作者的立場,深入感受創作者舞蹈創編的內涵、表達的情感和創作的意義;其次可以為學生定制好活動主題,劃定主題大概方向,提供相應資料。讓學生參與各種舞蹈元素的采集、舞蹈風格的鑒賞、舞蹈動作的模仿創作活動,同時在活動中為他們提供答疑解惑的教學支持,以實現其對舞蹈的創造能力和探索的愿望。
舞蹈不僅需要身體上的協調,同時還要求學生精神上的統一。學生在完成舞蹈作品時,如果只是在展示作品里規定的動作,即使動作質量再高也只能訓練到學生肢體的協調能力。每一個舞蹈作品在學習的時候要求學生充分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以個人的藝術和審美需求、品味和能力為導向,形成自己獨特的思想體會并與肢體動作結合表達舞蹈作品內容。這將是很棒的藝術體驗,在這個過程中教師應該改善學生的情感領域,培養他們對舞蹈藝術的興趣和熱愛,引導他們了解不同舞蹈的風格、地域特性;吸引學生課外時間參加各種類型的舞蹈元素探索活動和為舞蹈創作收集各類素材活動的過程中,教學團隊及時擴大、補充有關舞蹈類型、歷史、元素、流派知識,同時考慮到他們的需求、興趣、能力和年齡特征。根據不同年齡段的學生采用不同方式分析,解釋他們收集到的舞蹈相關信息。在各種類型的舞蹈活動中讓學生們自由選擇活動的方式,自我組織活動伙伴,提高學生的主動性。考慮到學生個人需求、興趣愛好,通過個人任務讓學生給予自己活動評價,分享所得。由此提高學生的舞蹈創意發展。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將會通過他們的學習、探索、體會形成他們獨有的社會價值觀。
在傳統的授課方式中,學生們的舞蹈課程學習大多數來自于老師動作分解教授、學生們的肢體模仿等。學生需要意識到其獨特性,而人性化教育的必要條件就是創造性想象力、情感、感情的發展。教育的人性化,首先是由教育的態度決定的,以學生為最高價值,承認他自由和幸福的權利,自由發展和識別他的能力。要求教師更多地要接收并注重學生們的反饋。這不僅是舞蹈動作中身體的承受能力,還要讓學生們認識到他應該是他自己學習生活的創造者;不僅意味著在教育過程中教師要多考慮學生自我發展,而且意味著要包容他的個人功能發展。大到對社會,小到他自己活動的獨特的正確的主觀情感和個人態度。
如今人性化教育已經成為熱門的話題,尊重人性,用心對待和重視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已經成為這個時代的代名詞,教育的發展也是同樣的道理,要堅持以人為本,這樣才能有效地開展教育活動,讓學生們獲得充足的發展前景。同時舞蹈教育中融入人性化教育,是教育發展過程中必然經歷的過程。好的教育,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充滿著各種各樣的不容忽視的學問。舞蹈教育中的人性發展不僅僅是順應了時代發展的需求,同樣也是人類社會進步的標志。總之,在舞蹈教學中,讓教育者把原本嚴肅的教學工作充滿人情味,讓受教育者感受到愛的溫馨,體驗到學習的樂趣,享受到成功的喜悅,教師能夠成為學生學習和活動中的伙伴,才有利于教育的人性化,這就要求我們需要在各個方面不斷的加強人性化教育,倡導以人為本,培養有想法、有個性的人才,教師在實踐中要不斷優化人性化的方法,提高自身教學業務能力,最終為實現教育人性化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