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澤楠 盤錦市大洼區第一初級中學
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體育作業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環節,通過科學合理地體育作業設計,能夠更加高效地開展體育教學,拓展學生的體育學習思維,讓學生通過體育學習增強自身的體質。對于初中體育教師而言,在教學過程中,采用多樣化的方式方法,提高初中體育作業設計有效性。從而更加合理化地布置體育作業,能夠讓學生在體育學習的過程中,更好地完成課堂學習目標與任務。教師可對學生完成體育作業的情況進行檢查與評價,并對體育作業設計進行適時地改進,充分體現體育作業設計有效性,更加有利于促進體育教學發展。
在開展初中體育教學時,體育作業是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的學習途徑。在進行體育作業設計時,體育教師必須秉持“科學合理、適度鍛煉”的教學原則,依據學生的體能與體育學習的實際情況,設計出適合于初中生的體育作業[1]。體育教師必須立足于學生的發展需要,深入了解學生體育學習的實際需求,不斷提高體育作業設計有效性,充分體現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性。當學生完成體育作業時,較少會有體育教師陪同學生進行學習,學生必須通過自主思考與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才能較好地完成體育作業。因此,體育教師在進行體育作業設計時,應緊密圍繞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創設出適合于中學生的體育學習方式與體育鍛煉內容,同時,教師也可布置一些生活化的體育作業,將學生體育學習的理論知識與現實生活進行有機結合,讓學生能夠依據自身的生活認知與生活實踐經驗,更好地進行體育鍛煉。
初中體育作業設計,應依據“全面發展”的體育教學指導思想,注重體現體育學習的實踐性,通過提高體育作業設計有效性,促進學生綜合學習能力發展,教師在設計體育作業時,必須較好地體現體育作業內容的拓展性與開放性。并要通過體育作業,充分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教師應提供給學會一個良好的體育學習環境,引導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體育教學活動,讓學生能夠學習與掌握更多的體育知識與技能。同時,學生在完成拓展性、開放性的體育作業的過程中,需要和其他同學進行互動交流、合作學習。通過這樣的布置體育作業教學方式,可有針對性地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品質、協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體育創新能力等綜合性能力,促進學生獲得全面發展。
眾所周知,初中體育作業大都是在體育課堂上或課后,由學生自主完成或合作交流完成,體育教師僅是對學生進行學習指導、答疑解惑,同時,由于初中生較為活潑好動,在完成體育作業的過程中,會出現各種運動安全問題。因此,教師在設計體育作業時,應圍繞學生的體育安全意識、體育學習水平,設計出具有安全性的體育作業,確保學生的運動安全性。教師可布置給學生一些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體育作業內容。并教授一些運動安全常識給學生,讓學生在完成體育作業的過程中,既能夠獲得科學合理的體育鍛煉,還能夠學習與掌握各種預防運動安全的方式方法[2]。
體育運動的類別較多,可按照運動種類將其劃分為不同的運動專項,而想要學習好每一種體育專項,不僅需要進行體育課堂學習,還要通過體育作業對學習成果進行鞏固與提高。因此,體育教師應在體育教學中,依據不同體育專項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專項型的體育作業。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使學生圍繞某一體育運動項目進行再學習再實踐,有利于學生深化體育知識,更好地學習與掌握各種體育專項運動知識。當學生掌握的體育知識愈多,就能夠具備宏觀的體育學習視野,逐漸構建起自身的知識體系[3]。
例如,在創設體育專項型作業時,教師應依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體育專項運動的教學目標與任務、學生的運動條件,為學生創設專項型的體育作業。在中長跑教學中,由于體育課堂教學的時間有限,而中長跑訓練與測驗所要耗費的時間較長,中長跑訓練是一種需要長期練習的運動項目,如果僅僅是依靠體育課堂訓練時間,學生是難以提升自我的中長跑運動水平的。只有通過長期堅持不間斷地訓練,才能逐漸提升中長跑的運動成績。因此,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通過開展創設專項型體育作業的體育學習方式,布置給學生中長跑長期訓練任務,讓學生在雙休日、節假日完成中長跑的專項作業,讓學生在居住的小區、離家較近的公園完成中長跑專項作業。通過這樣的長期訓練,可讓學生在長期的中長跑訓練的過程中,能夠逐步了解中長跑時如何進行均勻呼吸;步幅與呼吸如何進行調試;如何有效地進行體能分配;如何突破中長跑中的運動“臨界點”。通過完成專項型體育作業,能夠讓學生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逐步提升學生的中長跑運動成績[4]。
在開展初中體育教學時,教師會感到由于學生的體能較弱,在進行一些短跑、籃球、足球、排球等高強度的體育運動項目時,學生會因為存在體能的問題,難以較好地完成既定的體育教學目標與教學任務,而且,也難以學習與掌握一些難點較大的體育運動技術。因此,教師在進行體育教學時,不應將培養學生體能的教學目標完全置于課堂教學中,而是要通過設計與布置體育作業,讓學生在完成日常型體育作業的過程中,增強自身的體質,培養學生的良好體能[5]。
例如,教師在創設日常型體育作業,不僅要圍繞培養學生的良好體能這一目標來進行,同時,也要立足于體育教學目標與各個體育運動項目的特點,創設出適合于中學生的日常型體育作業。如在短跑教學中,想要讓學生提升自我的短跑運動成績,教師就必須深入了解短跑運動的特點,短跑運動作為一種爆發力較強的運動,學生必須具備良好的體能基礎。學生僅僅是依靠短跑訓練與學習掌握短跑技能是不夠的,必須具備良好的體能作為運動基礎,才能不斷地提升學生的短跑運動成績。教師可依據短跑運動項目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創設增強學生體能的體育作業,教師可布置給學生每天完成蛙跳20 次、深蹲20 次、擺臂20 次的體能訓練的日常型體育作業。學生在每天完成這樣的體育作業之后,就能夠逐漸增強自身的體能,在進行短跑訓練時,學生就能夠具備良好的體能基礎,有利于學生更好地學習與掌握各種短跑的運動技巧,提升學生的短跑運動水平。如此一來,就能夠通過創設日常型體育作業,在增進學生體能同時,可更好地促進學生體育運動水平的發展。充分體現初中體育作業設計有效性[6]。
體育學科學習,教師不僅僅要讓學生進行長期的、不間斷的運動訓練,更為重要的一點在于,教師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必須有意識培養學生的體育思維能力。因此,教師應創設探究型體育作業,讓學生圍繞著這些探究型的體育作業,進行深入全面地探究學習。通過這些探究學習與實踐學習,培養學生良好的體育思維能力。
例如,體育教師在教足球、排球、跳高、跨欄等難度較大的體育運動項目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所教授學生運動項目的知識與技能時,會因為學生的認知理解能力、運動水平、學習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難以較好地理解與掌握所學的知識內容。因此,教師可為學生創設探究型體育作業,培養學生的體育思維能力。教師所創設的探究型體育作業可分為兩個步驟進行:第一、在課前預習階段,教師可依據足球運動項目的特點,為學生創設課前作業,教師可布置給學生課前作業任務,讓學生在預習學習的過程中,能夠針對于教師安排的作業任務進行探究式學習。以足球學習為例,教師可布置給學生觀看足球比賽的課前作業,讓學生通過觀看足球比賽進行觀察學習,讓學生認知與了解一些足球比賽的足球技術動作、足球攻防戰術、足球場內人員配置戰術,并寫出自身的心得體會,讓學生進行自主思考與自主探究式學習;第二、在課堂教學階段,教師可安排學生通過足球訓練,學習與掌握足球運動的基礎動作,再經過足球學習討論,進一步深化學生對足球運動的認識;第三、在課后鞏固學習階段,教師可布置給學生探究式作業任務,讓學生們利用課外活動時間,舉行小型的足球比賽,再讓學生通過足球比賽與場下學習討論,進一步鞏固與深化對足球知識與技能的認知。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可通過體育作業,將整個體育教學環節進行緊密銜接,同時,也能夠讓學生通過探究式的體育作業,更好地理解與掌握體育運動的知識技能,使其更加深入全面地進行體育學習[7]。
總之,在當前的初中體育教學中,想要提高初中體育作業設計有效性,教師應依據體育學科的特點與學生體育運動水平、體育學習的實際情況,秉持體育運動規律,科學合理地設計體育作業的內容與形式,充分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讓學生能夠高效合理地完成體育作業,并在完成體育作業的過程中,能夠做到學有所獲。學習與掌握更多的體育知識與體育技能,全方位地提升學生的體育運動水平與體育綜合能力,促進學生獲得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