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兆杰 大連市第十七中學
“雙減”政策要求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不必要的學習負擔,體育學科也積極響應減負增效的政策導向,倡導為學生布置更加具有積極效果的體育作業,精心設計,既能達到促進學生重視體育鍛煉的效果,又不會給學生帶來負擔。布置體育作業,能夠讓初中生利用課后休閑時間有計劃地進行科學鍛煉,讓學生能夠在正確的鍛煉方式指導下,循序漸進地提升個人體質,保持旺盛的精力和良好的健康狀況。體育教師在探索初中生體育作業設計原則的基礎上,能夠促進體育家庭作業在新的歷史時期展現出新的特色。
近年來,我國教育部門越來越重視社會主義接班人的身體素質和綜合素養,在倡導素質教育的今天,體育鍛煉的重要意義不斷顯現。初中生的課業壓力開始逐步提升,為了能夠讓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不僅需要增加營養,而且還需要學生配合戶外運動和必要的體育鍛煉活動,從而能夠提升其肺活量、肌肉力量等。為了達成這一目標,首先需要在布置體育作業的時候,了解必要的作業設計和實施原則,從而在保證學生鍛煉安全的前提下,實現有效的體育教育效果。
初中生的年齡較為趨同,一般在12 歲到15 歲之間,此間學生處于青春期,身體快速發育,但是心理發展的速度可能會有所滯后,所以在體育鍛煉時可能耐力不足。又由于初中生的個人身體素質不同,成長的爆發期也有所差異,所以在初中階段,學生的體能素質出現自然分層現象,有的學生身體素質較好,有的學生則在體育鍛煉時顯得“吃力”,同樣的體育作業完成情況千差萬別。教師在設計體育作業的時候,應該盡量選擇一些比較容易上手的體育運動項目,難度設計也要參照學生們不同的身體素質情況,這樣,初中生在完成體育作業的時候,就能主動克服“畏難”心理,而且也會自行選擇最適合鍛煉的課外環境,比如社區開放的運動場所或者家庭環境等,使得體育作業的“上手”更加容易。當學生發現體育鍛煉的強度和個人的實際狀態比較符合,而且也比較容易完成,一旦開始實施鍛煉計劃,就會比較容易持久堅持,體育鍛煉的成效也比較容易顯現[1]。
初中體育作業的設計一般是比較靈活的,很容易結合家庭運動環境展開,也很符合學生的課余時間狀況。初中生在校內體育課上已經學會了一些基本的運動技巧,比如,田徑類知識或者球類運動技巧等,教師在設計家庭作業的時候,要做到課內外鍛煉內容不脫節。體育課程學習和課外家庭作業的運動內容應該是相互匹配的,學生可以在作業完成環節進一步鞏固體育課堂所學內容。要注意的是,初中生在參加中考升學的時候,會接受體育的專業測試,而體育課堂的訓練時間是有限的,因此,教師要根據學生的日常測試和體能評估情況,有針對性地為學生設計家庭作業,讓初中生能夠結合課外的時間,在掌握體育運動規律的情況下,進一步對體育運動項目的技巧和運動內容有所了解,提前為未來的體育學習評估做好準備。因此,體育作業的設計必然是與體育課程本身有密切的聯系,足以讓學生能夠在完成體育作業的時候,理論聯系實際,彌補日常體育學習中的不足,努力提升個人身體綜合素質。
由于初中生體育作業的完成場所一般是家庭環境,教師所設計的作業內容往往都含有生活中的體育運動元素,以便幫助學生更好地完成學習任務。作業設計將結合學生的運動喜好展開,讓學生更容易在家庭環境內,因為興趣的引導而實現對作業完成情況的自我監督。教師為了能夠體現體育運動的有效性,考慮到學生在體育作業完成過程中的體能特點,會盡量階段性地對體育作業的內容和鍛煉強度進行“波動性”調整,從而能夠使布置的作業內容不僅有協調性,而且呈現出多樣化的練習特點。教師所需要做到的是,能夠利用體育鍛煉的趣味性,吸引初中生關注作業的完成效能,并且在充分了解體育鍛煉重要性的前提下,能夠在完成作業的時候做到全力以赴[2]。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全面到來,體育事業和文教事業都呈現出空前繁榮的局面,為了減輕學生作業負擔,初中體育作業的設計也開始逐漸適應“雙減”提質增效的要求。教師在重視初中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按照學生的體育愛好和興趣特點,積極探索如何能夠讓學生更加持久地熱愛體育運動,鼓勵學生探索運動和健康的奧秘,需要從以下幾個方向入手。
初中生的課業壓力逐漸加大,對學生的體能和身體素質提出了嚴峻的挑戰,為了能夠全面提升我國國民素質,體育教師在平時應該對學生觀察入微,了解學生在體育訓練時候的興趣、愛好和課余生活時間安排等。這樣做是為了能夠依托現有的教材內容,了解學生的學習興趣走向,從而可以精心設計有趣的作業內容。當然,當教師了解學生的體能和體育學習潛能等個體差異之后,就能巧妙地根據性別、身體素質、年齡、身高和體能差異等,將學生大致分為三個層次,從而在布置家庭作業的時候,更加注重個體差異,實現分層作業設計。
教師首先要讓初中生能夠熱愛體育運動,了解體育精神,并且明確體育鍛煉的目標和規范,在“我運動、我快樂”精神的引導下,教師更愿意兼顧學生多樣化的學習興趣。由于體育事業的發展速度非常快,結合信息化時代快速的傳播效率,學生們對新的體育運動形式和技巧等已經有一定的涉獵,因此,教師可以考慮給學生一定的選擇自由,使用“自助選擇式”體育作業設計,讓初中生能夠更加靈活地依據自身的身體狀態和學習興趣,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體育運動形式。比如,教師可以設置慢跑田徑類、多種球類運動、健身操、民俗體育游戲、仰臥起坐等體能訓練的類別“套餐”,學生就能在教師的鼓勵和教導下,選擇自己最喜歡的體育運動形式,按照作業要求指導進行個別訓練。在體育運動的時候,為了能夠鼓勵學生的積極性,并且發現其在日常鍛煉中的一些問題,教師可以要求初中生進行日常訓練視頻的拍攝、VCR 制作等,在適度鍛煉要求的指導下,實現寓教于樂、鍛煉分享等效果。這種作業內容比較有趣,而且有很大的選擇機會,學生們不僅能夠進行體育鍛煉類別的選擇,還能夠適當的選擇體育鍛煉的強度,從而積極轉化體育鍛煉的力量,堅持每日適當運動,勤于鍛煉,展現自己的體育興趣,并且不斷提升個人的體育學科核心素養[3]。
創編型的作業與初中生的實際生活之間有非常密切的關系,教師在布置體育家庭作業的時候,考慮到學生在放學后居家時間有限,應該盡可能地讓學生能夠巧妙地利用家庭生活環境中的工具或者環境,汲取更多的生活文化元素,結合本土化的體育運動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加具有生活味道的體育家庭運動活動作業。考慮到學生如果一直采用同樣的方式鍛煉,很可能會有厭煩的心理,所以,教師在設計初中體育作業的時候,一定要有針對性的創編,并且定期進行調整,或者按照一定的時間段、季節等,進行主題式的作業創編工作。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定的自主權限,讓學生能夠根據教師的指導,結合個人生活的具體經驗,自主創新課內外的作業形式,一般常用的是游戲類的運動任務。
比如,教師可以考慮讓學生根據平時的關系親疏、家住地址遠近等組成體育運動監督小組,創編類似“障礙接力”“勇奪寶藏”“競奪財寶”等的體育運動作業,還可以將不同的運動項目結合在一起。另外,還要創編一些可以和父母、家中其他親人一起玩的體育游戲,結合跳繩、球類運動、有氧運動、仰臥起坐等的運動形式,設計新款“小貓釣魚”“立定跳遠”等作業形式。在作業中,學生能夠根據體育作業的訓練要求,集中訓練四肢力量、耐力、速度、靈敏度等一系列的體育技能。很多女生特別喜歡健美操、健身舞蹈等體育活動,教師也可以根據教學經驗,結合一些具體的運動元素,把握日常鍛煉的強度,并且讓學生們每天熟悉具體的鍛煉方式,持之以恒,豐富體育家庭作業的具體內容[4]。
素質教育對學生身體素質的要求越來越高,同時,隨著中國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初中生的先天素質也逐步提高。但是,由于傳統教育思路的影響,很多初中生缺乏鍛煉意識,除了在學校里會跟著大家一起適當運動,回到家里就是久坐不動,甚至還會有很多不良生活習慣。體育作業能夠起到監督和指導初中生有規律鍛煉的作用,強化體育家庭作業的質量,并且有意識地對初中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行監督,結合更多初中生的體育作業完成情況評估,教師可以有針對性地了解體育作業是否符合近期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常見的體育作業評估方式有以下幾種:
第一,過程性評估
初中生的體育作業分階段開展,教師要求學生根據在線打卡APP 的形式,對作業的完成情況、完成結果和數據進行統計,統計的方式是使用在線打卡的方式進行的。教師因此能夠得到學生作業的完成情況,還能夠對學生的體質水平、活動形式、活動表現、心肺功能變化、基本身體狀態等加以進一步地了解。例如,教師可以利用“一分鐘跳繩”“一分鐘仰臥起坐”等體育作業形式,循序漸進地提升初中生的身體素質,并逐漸加長訓練市場,然后,同步關注學生在訓練過程中的具體情況和身體機能變化程度,做好體育作業的點評記錄,記錄平均值,并且能夠幫助學生解決鍛煉中可能出現的一些練習困難。
第二,多主體評估
多主體評估主要是針對一些體育教育實踐活動類的作業形式展開,定期在體育興趣小組中布置群體性的家庭作業,對學生的作業展開點評,圍繞評價意見和建議展開進一步的評估,能夠在學生進行群體性體育比賽或者實踐作業的時候,實現多主體的評價。教師不僅能夠看到學生群體的作業完成概況,而且還可以鼓勵家長和其他學生對體育作業的完成情況進行評估。這樣做,可以使學生不再覺得體育作業令人疲倦,而且還能夠精力飽滿地完成多樣化的體育作業,并且在教師有意識進行的多主體作業評估中得到下一步的促進。
第三,常態化評估
常態化評估是比較常見的,優化創編的體育作業能夠給學生帶來更好的體育學習體驗,常態化的作業評估能夠在更長時間段內,評估學生的身體變化和素質提升變化。這實際上是一種更加動態化的、更加長時間的跟蹤式評估,為落實家庭作業并且找到作業布置中需要改善的內容起到良好的效果,逐漸形成覆蓋課堂內外的體育與健康作業活動體系。
綜上所述,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初中體育教師巧妙地布置體育家庭作業,不僅能夠彌補課堂上教學內容的缺失,而且還可以激勵學生充分地利用課余時間,進行體育技能的培養和知識的鞏固,提升初中生的身體素質,并且促使其形成積極、健康的心態。利用精心設計的體育作業,能夠使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并且逐漸養成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為未來的個人發展奠定良好的體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