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浮市中等專業學校 陳偉杰
為了滿足新能源汽車產業對人才的迫切需求,服務當地區域經濟,我校和羅定職業技術學院均開設了新能源汽車專業。同時,為了滿足學生繼續學習及對高一層次學歷的需求,我校就新能源汽車專業與羅定職業技術學院進行了中高職銜接,而根據調研顯示,部分中高職學校在實施中高職銜接過程中,存在人才培養目標定位不清、課程設置不規范等問題。在中高職課程的銜接過程中,專業設置的銜接是基礎,課程銜接才是核心,為解決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問題,促進中高職教育協調發展,關鍵是要以校企合作平臺和資源為基礎,突出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設計銜接順暢的“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中高職銜接模塊化課程體系。
中高職學校的培養目標應該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公共基礎課程標準和專業課程標準,結合辦學層次和辦學定位,科學合理地確定。但目前,部分中高職銜接學校的培養目標定位不清,只是根據自己學校理解來定位,造成教育層次和職業能力水平的重復和錯位,課程設置和教育教學的針對性不強,難以培養出合格的人才。
課程設置應遵守國家教育部門有關規定,要經過企業崗位調研,分析典型工作任務和崗位能力要求,結合教育規律及學生的身心成長規律,同時需要中高職銜接學校充分協商溝通來設置。但目前在實施中高職銜接的學校中,仍有部分學校存在專業課程設置不合理、專業課程內容重復率高、文化基礎課脫節等課程設置不規范的現象。
就新能源汽車專業而言,由于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新興的產業,目前開設該專業的中高職學校并不太多,沒有成熟的經驗,有些學校沒有做深入的企業調研和工作崗位分析,不了解中高職學校對應的崗位群和相應人才素質結構及職業能力,照抄照搬其他同類學校的課程設置,甚至有些學校因人設課、因設備設課,不考慮課程設置的科學性,導致課程設置不合理。
中高職銜接學校缺乏充分溝通,各自構建自己的課程體系,確定自己的教學內容及實習實訓安排,導致中高職銜接學校在課程設置中出現專業課程內容重復率高、文化基礎課脫節等課程設置不規范的現象。因為中職學校由于生源素質問題,一直以來普遍存在重技能輕文化,重實操輕理論的現象,在課程設置上,專業技能課程設置較多,但文化課程設置較少,很多都沒有按國家有關規定開齊開足。而高職學校由于傳統生源是普高學生,文化基礎較扎實,但沒專業基礎,動手能力弱,所以在課程設置上,專業技能課程設置也比較多,文化課程設置較深,所以導致課程銜接體系不規范。
中高職銜接中課程銜接的關鍵,是準確定位好中高職培養目標。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制定培養目標時,要注重學用相長,知行合一,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增強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據此,中職學校的培養目標,可以定位為培養面向生產、服務一線工作的以經驗技術和操作技能為主,具有一定理論技術和實踐技能的高素質勞動者和中等技能人才;而高職學校的培養目標,可以定位為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管理一線工作需要,具有更多理念技術的高等技能人才。
中職學校主要培養崗位較為單一的人才,高職學校則側重于初、中等管理人才的培養,課程設置應體現較寬的知識面和管理知識。
對中高職學校培養目標準確定位,再據此安排和組織不同的課程內容,體現中職是基礎,高職是中職的拓展和延伸。
中高職學校協調溝通,實現資源共享,教學融通,同時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臺和資源,將專業教學與企業需求深度融合,樹立以職業生涯發展為目標,以企業崗位工作任務分析為線索,以綜合職業能力為核心,以典型產品或服務為載體的課程開發理念,充分了解行業的工作流程,將行業標準引入專業實踐環節,作為標準參考評價,將行業標準中涉及到課程內容的部分,融入課程標準中,結合職業教育規律和學生特點開發課程模塊,細化學習內容及標準,并體現層次性,實現專業知識、技能和態度等全面銜接,形成銜接密切、內容完善、特色鮮明的課程體系。
中職學校新能源汽車維修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為:主要培養面向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行業,能從事新能源汽車機電維修、配件管理、服務顧問、汽車銷售、汽車美容與裝潢等崗位工作,具備新能源汽車維護、新能源汽車常見故障的診斷與排除能力,新能源汽車配件管理、前臺業務接待能力,汽車銷售能力,新能源汽車美容與精品加裝能力,具有良好的溝通、團隊協作能力,較強的服務意識,良好的職業道德的技能型人才。
高職學校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的培養目標定位為:主要培養面向新能源汽車售后服務和管理企事業單位,能從事新能源汽車機電維修、新能源汽車保險理賠、新能源汽車裝配、質檢、管理及培訓等崗位工作,具有新能源汽車綜合故障診斷與排除、汽車查勘定損與理賠專業能力,新能源汽車裝配、質檢能力,及新能源汽車維修企業管理專業能力,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團隊精神,較強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技能人才。
(1)嚴格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開齊開足公共基礎課程,解決中高職銜接中文化課脫節問題。公共基礎課程模塊包括公共基礎必修課和公共基礎選修課。
根據教職成〔2019〕13號文《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規定,結合我校和羅定職業技術學院的實際情況,我校將思想政治、語文、歷史、數學、英語、信息技術、體育與健康、公共藝術等列為公共基礎必修課程,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書法)、職業素養、物理、化學等列為公共基礎選修課程。羅定職業技術學院則將思想政治理論課、體育、軍事課、心理健康教育等課程列為公共基礎必修課程,將馬克思主義理論類課程、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創新創業教育、數學(高職數學)、英語(汽車專業英語)、健康教育、美育課程等列為限定選修課(必修課),將國家安全教育、綠色環保、海洋科學等列為選修課程。
(2)科學設置專業課程。專業課程分為專業必修課程、專業選修課程,其中專業必修課程又分為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專業實踐課程等模塊。
根據確定的人才培養目標,中高職協調,充分發揮校企合作優勢,依托行業,根據崗位群的職業能力要求,確定課程標準,將專業課程標準全面對接行業企業標準,使得課程內容緊密結合生產勞動實踐和社會實踐,突出應用性和實踐性,注重學生職業能力和職業精神的培養。根據專業建設調研結果,充分考慮學校學生生源、就業及服務當地區域經濟的要求,確定我校新能源汽車維修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為新能源汽車概論、汽車電工電子技術、汽車機械基礎,專業核心課程則包括新能源汽車輔助系統檢修、新能源汽車高壓安全與防護、新能源汽車維護與保養、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結構與檢修、電動汽車動力系統原理與維修、電動汽車整車控制系統原理與維修、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汽車底盤構造與維修等課程,將汽車空調、電控發動機構造與維修、汽車美容與裝潢、汽車營銷實務、汽車維修業務接待、汽車駕駛技術等列為專業選修課程,將汽車考證培訓、認識實習、跟崗實習、畢業教育、頂崗實習列為專業實踐課程。而羅定職業技術學院則將新能源汽車電力電子技術列為專業基礎課程,將汽車單片機與局域網技術、新能源汽車電池管理系統檢修、新能源汽車驅動電機控制系統檢修、新能源整車控制技術等列為專業核心課程,將電工技能實訓、新能源汽車電氣技術技能培訓與競賽、新能源汽車綜合故障診斷技能培訓與競賽、跟崗實習、頂崗實習、創業就業實踐教育、畢業設計等列為專業實踐課程,將氫能源汽車系統維護與檢修、加氫站應用與管理技術、汽車專業英語、汽車企業管理、汽車保險與理賠等列為專業選修課程模塊。
(3)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合理安排學時。根據教職成〔2019〕13號文《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規定,三年制中職、高職每學年安排40周教學活動。三年制中職總學時數不低于3 000學時,公共基礎課程學時一般占總學時的1/3;三年制高職總學時數不低于2 500學時,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公共基礎課程學時應當不少于總學時的1/4。中、高職選修課教學時數占總學時的比例均應當不少于10%。據此,兩校合理安排各課程模塊學時,科學制定教學運行表。
(4)嚴格按照國家規定,強化實踐環節。根據教職成〔2019〕13號文《教育部關于職業院校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制訂與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規定,必須加強實踐性教學,實踐性教學學時原則上占總學時數50%以上。同時,積極推行認知實習、跟崗實習、頂崗實習等多種實習方式,強化以育人為目標的實習實訓考核評價。
據此,我校在第一學年第一學期安排為期1周的認識實習,組織學生到實習單位參觀、觀摩和體驗,形成到實習單位和相關工作崗位的初步認識,達到開拓學生視野、督促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的目的。我校在第三學年的第五學期、羅定職業技術學院在第五學年的第十學期安排學生進行跟崗實習,組織學生到實習單位相應崗位,在專業人員指導下部分參與實際輔助工作,使學生在真實的職場情境中,接受職業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培養學生的誠信品質、敬業精神、責任意識、遵紀守法意識,提高學生的社會適應性、團隊協作精神、交流溝通能力、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創業能力,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我校在第三學年第六學期、羅定職業技術學院在第五學年第十學期安排學生進行頂崗實習,組織學生到實習單位相應崗位,相對獨立參與實際工作。中職階段的頂崗實習,主要針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服務崗位,反復訓練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高職階段的頂崗實習,在培養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同時,讓學生能完全履行其實習崗位的所有職責,具備組織協調能力、創新能力和團隊合作意識等職業素養,同時,可適當加入管理崗位體驗活動,強化學生的綜合能力,通過頂崗實習,讓學生轉變觀念,從學生身份轉變為職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