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揚帆,樊鑫虎,王博文,孟海,張澤林,劉雪明
(陜西重型汽車有限公司,陜西 西安 710200)
電動汽車是基于車載電源動力,借助電機驅動作用,實現車輪行駛,且與道路交通及其相關安全法規相吻合一種車型,內含蓄電池、電流、電力調節裝置、電動裝置、動力傳動運行系統等模塊,驅動著汽車行駛。因我國大力提倡能源節約及低碳減排各項倡議,使電動汽車呈良好發展態勢。因電動汽車屬于新能源類型汽車,環保節能優勢顯著,已經成功打入全球汽車行業市場,占據主導地位。對此,把握電動汽車全球發展局勢,展望其未來市場發展趨勢,對其今后實現市場化發展十分有利。
從當前全球范圍內電動汽車總體的發展情況來看,截至2019年底,營銷總量在334萬輛以上,這和上年度相比較增加 69萬輛,整體增幅是 25%左右。電動汽車整體營銷量呈迅猛增長態勢重要推力為中、美、日及部分歐洲等國。電動汽車國內營銷總量是92萬余輛,這和上年度相比較增加34萬輛,整體增幅是55%左右;日本全國范圍內電動汽車的營銷總量是116萬余輛,這和上年度相比較增加12萬輛,整體增幅是11%左右;美國全國范圍內電動汽車的營銷總量是58萬余輛,這和上年度相比較增加7萬輛,整體增幅是13%左右;歐洲等國電動汽車的營銷總量是59萬余輛,這和上年度相比較增加 17萬輛,整體增幅是 38%左右。中、美、日及部分歐洲等國電動汽車整體營銷量約96%的增長率。因受到各個國家電動汽車營銷量增長趨勢所起到帶動作用,電動汽車全球范圍內保有量呈迅猛增長狀態,新能源式汽車至2019年底在全球約427萬輛的保有量,這和上年度相比較增幅在50%左右;混合型傳統動力汽車則為328萬輛左右保有量,相比上個年度增幅 11.7%[1]。以技術類型為角度分析,純電動類型汽車 2019年總營銷量維持迅猛發展趨勢,可達 103萬輛,相比上個年度增幅 62.2%;燃料電池類汽車營銷總量大致是40余萬輛,這和上年度相比較整體增幅是58%左右;混合式這種傳統的動力汽車營銷總量是194萬余量,整體增幅是 12%左右;插電混合類的動力汽車營銷總量是 38萬余量,整體增幅是34%左右。市場推廣層面上,混合式這種傳統的動力汽車較早發展,有一定技術成熟度,電動汽車屬于市場主體部分,2019年時占比達58%左右,純電動類和插電混合類的動力汽車總體占比增幅態勢良好,2019年這兩種類型電動汽車占比可達11.0%、30.8%,在一定程度上,燃料電池該類汽車總體的發展趨勢良好。
我國在電動汽車層面上,和日本、美國、歐洲等國有著不同的發展歷史,我國跳過了從混合式動力汽車至純電動類和插電混合類的動力汽車這一發展過渡階段。我國早已明確,純電動類和插電混合類的動力汽車、燃料電池型的汽車,其均屬于新能源類型的汽車,國家持續推行財政補貼各項政策及制度,扶持電動汽車行業,早在2017年,我國的燃料類型電池汽車總營銷量就已排在世界前列。
在一定程度上,汽車實現電動化屬于全球范圍內汽車工業今后重要的轉型發展方向,德、美、英、法等國多數地區均制定關于禁售燃油類汽車的時間表制,汽車行業于2025-2030年必然有質的動力革命。預測自2030年,全球范圍氫能源及電力會接管汽車的能源市場,2040年、2060年使用量將分別占20%和60%以上;乘用車整個市場在2070年將不再依賴于化石燃料,可全面普及應用電動汽車。
在車載電池科學技術層面上我國和國外部分發達國家相比仍有差距存在,電控管理及電機生產等方面科學技術仍有不足。各型號的蓄電池,無法滿足電動汽車在動力層面需求。電動汽車,落實車輛實際整備質量還有行駛速度層面等級合理分類,確保生產模式向著系統化方向靠攏,可實現續航里程不同范圍有效設定。150-300kg為低端車的重量、40 km/h為最高車速、100 km續航;200-1600 kg為普通車的重量、160 km/h為最高車速、350 km續航[2];混合動力類的車輛重量和原有的車型重量比較起來略高些,車速最高的相比較原車型的速度會低一些,維持350km的續航。伴隨著蓄電池科學技術持續完善化發展,磷酸鋰鐵動力電池和電池管理及租賃業管理層面系統優勢更為突出,可實現便捷化更換電池,今后車型最適宜的重量將是600-900 kg,而40-100 km/h則是車速最佳范圍,最佳續航里程是100-350 km,該參數車型將成為城市當中主導電動汽車的車型。
從總體上來說,電動汽車全球范圍內呈日益迅猛化發展態勢,國內相關政策也會促進電動車行業大步向前發展,無論是在營銷量與科學技術水準層面上均處于持續提升狀態。未來,電動汽車將成為全球范圍內主導車型,而中國將占領電動汽車市場當中主導地位。但是,我國在相關科學技術層面上仍然與部分發達國家存在著差距,還需作出更多努力,以便更好地促進電動汽車在國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