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妮
西安財經大學行知學院,陜西西安 710075
21世紀以來,人們的健康意識在不斷地提升,養生旅游產業也得到了飛速發展,開發商對于旅游度假服務產業也在不斷地加大投入。作為養生旅游產業的代表,康養小鎮項目以旅游資源作為核心,通過健康服務,將居住、活動、產業、商務會談等多種功能整合起來,在滿足游客健康需求的同時,也滿足了游客的娛樂需求。西安作為一座歷史古都,有著先天的旅游資源優勢,對于康養小鎮的建設而言,是一個絕佳的理想城市。
康養小鎮是一種以健康產業作為開發核心的產業,將健康作為產業發展的立足點與發展宗旨,將休閑、旅游、醫療、養生等多種功能相結合,最終形成一個產業完善、環境出色、生態良好、設施先進的特色小鎮,小鎮中包含了豐富的文化資源、溫泉資源與醫療產業資源等,此外還籌備有水療養生、溫泉養生、度假養生、田園養生等多種健康養生項目,為各地而來的旅游者們提供優秀的自然環境與深厚的人文氛圍。康養項目應著力于健康與養老,幫助旅人們拓展生命長度,提高生命質量,增加生命的豐富程度。
康養小鎮建設的首要條件就是要有優秀的資源支持[1]。無論是自然山水資源,還是人文歷史資源,又或是氣候氣象資源,優秀的資源為康養小鎮的建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通過這些自然人文資源與現代營養學、心理學、養生學等科學知識相融合,從而實現康養小鎮放松身心,強身健體的作用。優美的環境是康養小鎮建設資源當中最為優先的條件,好的環境在給人們帶來休閑娛樂時有著先天性的優勢。參照國家有關部門給出的康養小鎮建設標準,不僅對于康養小鎮環境的空氣質量給出了明確要求,還對環境質量、場地條件等方面也都給出了明確標準。在獲得絕佳的環境優勢后,康養小鎮還需要有明確的產業功能,將小鎮的產業功能定為滿足人們療養、休閑、度假等方面為主,以健康、怡養為核心。
康養小鎮建設時要充分發揮出自身的資源優勢,打造多樣精品項目,以此滿足游客們的不同需求。借助自然資源優勢,將自然景觀、地區文化、水系資源、養生文化、體育健身等與小鎮項目的開發相結合,從而研發出健康療養、文化體驗、生態旅游、度假休閑等多種項目,實現優勢資源的聚集[2]。以優勢資源的開發為基礎,在此之上以文化為特色,打造優勢項目,滿足游客們的多方需求,實現將膳食、養生、醫療、文娛等集為一體的生態養生小鎮產業體系。此外,將酒店、餐飲、旅游等多個行業與康養小鎮相結合,探尋共同發展的商業理念,打造多功能復合型的康養小鎮產業,實現旅游與康養相促進的發展建設模式。
康養小鎮的建設需要引進部分國際發展前沿的康養設備,以加強與完善小鎮項目的康養設施,為小鎮提供先進的康養條件。小鎮的康養產業水平與小鎮的環境容量等,需要結合國際上的發展經驗與設施配置情況來考慮,以世界上發展國家的水平為基準。在醫療資源上需要嚴格把控醫院設施的設立情況,對醫務人員的數量與職稱結構加以把控,對醫療資源的占比與醫學科研能力加以分析對比。對于小鎮中養老敬老設施的設置也要加以考察。借助先進的互聯網與信息技術,加強小鎮線上線下宣傳營銷能力,強化小鎮的服務管理,同時引進全新的科技服務設施,加強小鎮的創新性與游客的個人體驗[3]。
“康養+旅游”的模式促進了小鎮產業與其他產業的多樣性融合,使康養旅游與其他新興休閑服務業都能實現良好融合,有利于促進康養旅游產業集群的建設。通過與養老產業、健康食品產業、休閑生態農業、休閑度假產業等進行多樣的產業聯動,打造出一款集旅游與養生為一體的綜合性項目,以此實現系統化的運營管理模式,推進健康產業的良好發展,帶動了小鎮人們生活水平的有效提升與經濟效益的顯著增長。
從小鎮自身的特點出發,充分發掘康養小鎮的特色資源優勢,以此作為基礎,打造小鎮的主打項目產品,以此加強小鎮在市場上的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出自身的獨特優勢,打造出別人難以模仿的特色產品組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作為我國近年始終強調的發展理念,要求發展必須同環境保護相結合起來。康養小鎮的建設工作對于優美的自然生態環境有著較強的依賴,加強對于自然環境的保護,就是在為康養小鎮項目提供源源不斷的發展動力[4]。因此,康養小鎮的建設開發必須與環境保護項目的規劃相一致,在開發建設康養小鎮的同時要注重環境保護問題。
在康養小鎮的建設過程當中,要想對新型城鎮化發展方式展開更加深入的研究,就需要對國內外各類特色小鎮的建設經驗加以借鑒總結,從而得出功能集合性強、產業特色突出、形態小巧精美、機制新穎鮮活的城鎮化建設理念[5]。通過對發展模式展開創新,打造出一個綠色環保、生態優良的宜養宜居生產生活空間,將建設一個景色秀麗的康養特色小鎮作為未來發展的首要目標,使其成為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重要屏障。在康養小鎮的建設中要充分以“人”為主體來展開工作,樹立起以人為本的服務思想,轉變政府的傳統職能,打造服務型政府,借助康養小鎮向居民提供更加和諧優良的生活環境,以此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康養小鎮在建設過程中要高瞻遠矚,優先制定出合理的發展規劃,并對其反復進行論證分析。康養小鎮項目立足于各種不同的產業門類,將當下先進的農業田園信息、制造產業、商旅貿易、科創、教育、于東等現代服務理念充分融合為一體,通過合理規劃與科學管理,實現了醫療、養生、休閑、旅游與娛樂的有效結合,進而達成了康養小鎮“康”的目標,從根本上杜絕臟亂差現象發生,使康養小鎮的長期穩定發展能夠得到有力支持。對于城市格局的構建是否科學合理要從宏觀角度來觀察,對康養小鎮的功能定位是否準確,區域經濟發展與產業布局是否銜接,保障體系是否完善等問題分別進行確認[6]。在謀求項目投資與最終收益上要盡量引進優質資源與利好生態產業項目,以此打造宜居宜養的生態環境,要堅持走綠色環保的城鎮化發展道路,實現人與自然環境資源的協調發展。
國家戰略、行業趨勢與企業的創新能力是新興產業健康成長的三大重要支柱,在有明朗的政策與產業需求下,企業的創新能力成為了康養企業發展的關鍵。
時代發展的變遷,致使過去人們對于溫飽與物質消費的關注轉變為了當前對健康與文化的消費,因此需要有新的產業布局與相關產業體系。過去產業發展重視供給關系,要求大批量地進行生產,而當前產業發展更強調個性需求導向,企業需要滿足客戶精準化與定制化的需求。
康養產業有著全球性的需求,因此涉及全球產業布局的問題,通過實現共建共享,為企業打造更大的市場空間。康養企業要加強國內各地區之間的合作,促進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合作關系,依托于國內市場與全球各地的資源配置,打造康養產業的新空間。
在康養企業的新要素理論中,知識資本是企業發展的新要素,傳統產業重資產,而現代企業資產權重變輕,步入了新硬件時代。在現代企業中,產業的品牌資產、人力資本、產業大數據與企業內部的創新技術都是推動產業發展的關鍵力量。但在康養產業當中,對于這類的投資過少,在人力資源方面更是存在著嚴重的不足。
將傳統農業與現代農業科技相結合,能有效提升農產品的品質,獲得具有高附加值的無污染農產品,這類農產品通常對于城市居民有著較強的吸引力[7]。農耕體驗是一種自然康養方式,在農耕勞作的同時,也能對生命本源的生活方式展開挖掘。在康養小鎮中不僅能參與高質量的農業生產過程中,還能體會農業果實天然生產過程帶來身心享受,使觀光農業康養模式成為鄉鎮復興的關鍵。觀光農業康養模式不受地區特征的限制,既能在沿海發達地區開展,也能在丘陵、山地等不發達地區開展。據有關研究數據統計,我國現有4000多家林場,其中近半為森林公園。部分地區當前已經展開了森林小鎮的建設項目,將森林康養與新型城鎮化康養小鎮模式相結合,為國有林場的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借鑒模式。森林康養小鎮被賦予了豐厚的健康、旅游、養老內涵,對于推動康養小鎮與新型城鎮化的融合發展有著重要意義。
康養小鎮作為提供給人們親近自然、修養身心的地方,其需要擁有良好的生態環境與氣候條件,從而打造出一個空氣清新、景色優美的環境,良好的空氣與環境對于多數人而言都能起到良好的放松身心作用。其次是獨特的資源,山脈水系都能成為康養小鎮的獨特資源標簽,通過打造一個具有標志性的特色特點,無論是借助商業化的宣傳推廣,還是游客之間的口口相傳,都能給人留下更為深刻的印象[8]。此外,獨特的資源標簽有助于小鎮圍繞其構建起屬于自己的品牌平臺。作為一個具備居住屬性的人口聚集地,交通條件對于康養小鎮而言也是一個重要因素。便利的交通條件不僅有利于當地居民的日常出行,也為零散旅客、節假日與周末來訪人群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支持,因此小鎮選址應盡量選擇在各類交通設施附近。最后是相關的政策扶持,對于康養小鎮的政策扶持可分為四類:特色小鎮的政策扶持、旅游投資與消費上的政策扶持、地方產業示范區建設支持與國家層面對于養老建設的補貼支持。下至養老配套標準,上至規劃用地,康養小鎮建設的各方面都有相關政策的定向支持,以此對小鎮的發展而言是極為有利的。
康養小鎮不同于普通小鎮,其內核更為寬泛,構成核心的要素眾多,具備極強的功能性。其所需要面對的游客群體更為廣泛,服務目標人群從老年人到青少年,全年齡人群都是康養小鎮的服務目標。因此需要戶外運動、文化體驗、生態旅游等多產業的相互配合,形成一個完整的產業集群,以此支持康養小鎮的長久發展。其次,小鎮需要注重對附近原居民生活方式的保留,當地居民的生活方式也是當地風土人情的一種展現,游人通過當地居民的生活行為模式能夠感受出當地的部分文化特色。當地原生居民生活習慣的留存,能為整個康養小鎮注入文化“靈魂”,從而展現出與其他地區之間的差別。借助歌舞演出或節慶活動,能讓游客更加強烈地感受到當地不同的人文風情。除了人文風情,建筑風貌也是展現地域特色的一個優秀載體。保留了當地特色的建筑景觀能最大程度地展現出當地的歷史文化氛圍,在小鎮建筑風格上尊重歷史,融合自然環境,統一建筑風格,有助于打造一個具有高辨識度的特色康養小鎮。對于康養小鎮而言,健康服務是不可缺少的存在,為了實現康養的功效,就需要投入采購相應的配套設備,充分滿足人們在生理與心理上的需求,避免健康養生只是空有名頭而沒有體現[9]。此外,在小鎮的開發過程中,企業需要注重醫療養生與休閑旅游之間的融合,加強養老、旅游與醫療、醫保之間的聯動,在運營管理中融入創新模式。
康養小鎮的建設與發展的核心在于出色的自然環境與人文環境,在“健康中國”的發展戰略下,康養小鎮健康服務的發展需要結合當地特色,開發極具地方特色的復合型產品,加強各產業間的聯系建設,注重周邊生態環境與人文氛圍的維護,實現對小鎮的科學規劃與科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