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玉紅
(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豐潤鎮南臺中心小學 河北 豐潤 064000)
新時期的小學語文教學核心目標離不開課程資源的重建與創編,離不開課堂模式的創新與實踐,更離不開兩者融合使用。要完成好這些課改任務,我們語文執教者必須從學生語文素養基礎實際出發,從當地課程資源建設和使用情況出發,從當下課堂模式的運用實況出發,實行有的放矢、客觀高效的改革與探索,讓更好的課程資源和更優的課堂模式服務小學語文師生教學活動,讓學生獲得實實在在的文學觀、課程觀,在自我感悟中提升語文素養。
搞好語文教學不能緊靠單純的課本資源,夯實學生的語文基本功也不能靠單純的讀寫練考,教師要緊緊抓住新課程這個指揮棒,充分發揮大語文課程資源多樣性優勢,深入拓展課程資源,用像實踐生活這樣富有生命力的課程資源,像專題電視節目“我是演說家”這樣充滿文學價值的語文課程資源豐富課堂形式和容量。讓學生實現由課程認知走向生活體驗,由文字理解走向想象創作。通過多種形式的課程資源激活小學生的語文認知思維,讓學生都能做到對文章中難懂的詞意、語意、段意,難以寫好的作文,難以讀懂的寓言、詩詞等無所畏懼,從而鋪平學生語文學習中的一切障礙。
比如,在進行小說《景陽岡》的教學中,教師引用了“武松打虎”電視劇版視頻故事,經典故事叢書之“武松打虎”等課程資源。學生對這種題材的文章愛不釋手,很多學生閱讀了好幾遍,故事的經過和大意掌握很熟練、很全面。課上教師讓學生模仿“我是演說家”的形式進行故事在現,詳細講述武松打虎的細節情節,尤其是對于老虎仆人的兇猛動作和武松打虎的動作進行惟妙惟肖的講述。講述人夸夸其談,聆聽者津津樂道,好一節“故事品讀盛宴”讓每個學生收獲滿滿,從而鋪平了學生語文學習中的一切障礙,而這些能力的獲得都是資源多樣性的功勞。
語文課堂中的模式教學是經過教師多年的實踐探索出來的,它能幫助教師獲得很強的課堂實效,能幫助學生準確把握課程重點及學習方法。好的課堂模式能激活學生的語文認知靈感,能讓學生自主獲取文本本真含義,尤其是對寓言故事教學中的“品讀賞析——故事感知——課程表演”這一課程模式,更能創新性提升小學生的語文感悟技能,為理解語言文化掃清思維障礙。在自主閱讀課、復習課等課型中所采用的“導學案”突出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和交互式學習,通過課程魅力和模式思維提升小學生的語文價值觀、課程觀。
比如,在學習《自相矛盾》這則寓言故事時,教師通過碼課教學模式進行本節課的課程實施。學生在課前掃碼預習本節課知識,通過碼課資源的使用,學生在課前基本了解了自相矛盾的故事梗概,課上教師在加以重點點撥,之后讓學生扮演故事中拿著長矛和圓盾的人進行故事表演,其他學生欣賞并適時加以評價。這樣的故事感知能讓學生深刻理解三思而后行的寓意本真,通過模式作用為學生理解文章掃清思維障礙。
語文創作素養的培養及提升作為小學語文課程目標的核心點和終極目標,對常規語文教學來說確實是一大難題。這主要表現在:學生作文素材的積累不夠及時也不夠豐富且缺乏準確性,小學生的心理不很成熟導致對生活的理解不能客觀準確,學生的文學觀和創作觀急需進一步明確和深化,現有的作文資源和作文課程模式不能滿足作文教學和學生創作思維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將最優秀的作文資源與最佳的寫作教學模式高度融合,幫助學生實現創作素養的自我提煉。
比如,在自主學習《金字塔》一文時,教師通過微課資源的推送和“導學案”引導相結合,借助微課的視頻介紹豐富學生對金字塔的感知,借助“導學案”自主學習模式實現了組間、師生、人文的多層面互動。學生在自主欣賞微課時及時記錄相關知識,如利用數字法說明金字塔的建造年代、外形大小、所用材料數量、重量等,在感知金字塔的塔基大小及高度時采用作比較的方法讓學生更加形象地、客觀地認識了金字塔的全部。課程結束之后,讓學生依據課本所用的說明方法寫一篇關于檢測血糖的說明文,給學生練筆提供機會,幫助學生實現創作素養的自我提煉。
總述,課程資源的多樣性激活學生認知、感悟、創作的思維,新模式、新思想引領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策略。學生的認知技能和創作素養在課程資源與課堂模式的雙重優化中得到歷練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