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我國的醫療事業也面臨改革的格局。從目前的醫院績效薪酬考評體系來說,多數醫院還局限在陳舊的考評模式中,不但缺乏創新性,也有悖于DRG導向,難以跟上改革發展的步伐。基于此,醫院應該將DRG支付方式與績效薪酬考評體系有機整合,積極優化考評方式,降低醫院的成本壓力,從而打開全新的績效薪酬考評體系發展局面,促進DRG的普及和應用。下面我們就針對以DRG為導向的績效薪酬考評體系展開細致研究。
DRG是一種新型的支付方式,它可以將患者的疾病類型、治療的難度以及所需的治療成本進行整合分類,進而形成一套以小組為單位的定價打包支付模式。從本質上來講,DRG不僅是一種支付工具,更是一種先進的醫療系統管理工具。DRG在醫療系統中可以分為兩大板塊,第一是協助政府管理部門統籌醫療資源,為區域內的衛生管理者提供一個“圓規”,將區域內所有醫療資源納入“圓規”范圍內;第二是幫助醫院全面了解自身的醫療資源情況。
從DRG導向來說,它的支付功能是非常優越的,但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對不同的情況需要采取適宜的應用辦法。比如,DRG支付方式更加適用于急性住院患者,可以顯著提高急病患者的治療效率,而對于慢性病患者和處于康復治療期的患者來說,DRG支付方式就難以發揮自身的優越性。經過進一步的分析研討,我們總結了DRG支付的四個特性:第一,覆蓋面廣泛性。DRG支付模式可以將所有住院患者都納入支付系統,同時對患者的治療信息進行分類,所有滿足條件的患者都可以享受DRG支付,不僅體現了DRG支付覆蓋面廣泛的特性,也能避免因非DRG支付患者導致的成本風險轉移等不良問題發生。第二,成本統一性。成本統一性是DRG支付的主要特點,這一特性源自DRG支付組的權重作用,可以根據樣本醫院病歷賬單與成本數據,核算出與之對應的患者比例和區域內的病歷平均成本,最終獲取準確的成本點數,這種成本統一性對提高醫療系統運行效率具有非常大的幫助。第三,動態調試性。每個醫院的實際情況都有不同程度的區別,所以支付費率也不盡相同。DRG支付最大的優勢就是可以根據實際需求,對支付費率進行調整,不但可以讓整個支付模式更加適用于醫院的實際運行,也能通過科學的調試,讓支付體系的每一個流程都有據可查,從而實現個性化、專業化的醫院管理。第四,可比較性。在實際應用中,DRG支付的可比較性也具有極高的價值。它可以整合劃分到同個小組的病患信息,建立一套嚴謹的分析標準,然后利用分析工具對同組病患進行分析,使同組病患的臨床治療與資源消耗情況更加清晰直觀地呈現出來,不但可以促進醫院的規范化管理,也更利于臨床治療的突破[2]。
在深入了解DRG支付的基本概述和特性之后,我們將細致闡述以DRG為導向的績效薪酬考評體系構建策略。想要使DRG在績效薪酬考評體系中發揮預期的應用效果,前期的準備工作至關重要。俗話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醫院首先應該建立完善的信息系統,淘汰陳舊辦公硬件和軟件,積極購置先進的信息設備,為以DRG為導向的績效薪酬考評體系構建創造有利的先決條件。其次,醫院還應該對落后的結算體系和信息流程進行優化,做好病患基本信息的錄入和校對工作,保證病患信息能夠精確無誤的接入DRG分組平臺,進而提高患者結算的效率。目前,用于DRG支付的大部分病患信息都可以在已有的電子病歷中得到,另外一部分電子病歷中沒有的信息,也可以通過DRG標準與字典庫等途徑獲取,最后將獲取的信息資料錄入HIS系統,完成對系統信息的填充和升級,就可以方便快捷地提取治療、結算所需要的信息。以DRG為導向對病患醫療信息進行分組之后,醫院應該進一步對采集到的信息進行校對,通過嚴謹細致的內部校對考察醫療人員的工作態度和工作情況,一方面可以對醫療人員的信息采集進行查缺補漏,另一方面也能培植醫療人員對信息采集的重視程度,避免因信息采集不詳實造成的診療失誤。除此之外,大部分醫院的結算流程也有待優化。通過調查分析我們發現,目前多數醫院的結算流程在規劃方面都缺乏科學性,不僅降低了結算效率,也不夠人性化,這有悖于DRG支付方式的導向和理念。因此,醫院在加強信息采集和信息校對工作的同時,也應該著眼于結算流程的改革和創新,根據DRG支付的應用需求,對結算系統和流程進行升級改造,綜合考慮患者和醫院結算的實際情況,平衡兩者的關系,制定最恰當的結算管理模式。比如,醫院可以科學重設DRG支付票據的打印格式,幫助患者更清晰直觀的了解費用細則;再比如,醫院還可以把計費明細作為醫院統計治療成本的憑據,這樣醫院既可以節省一部分向患者提供醫療服務項目清單的支出,也能顯著提升醫院的工作質量,從而方便后續以DRG為導向的績效薪酬考評體系構建工作的開展。
在DRG支付方式的背景下,想要早日完成醫院績效薪酬考評體系的構建,就必須結合DRG的推廣需求,深度明確績效薪酬考評體系的構建目標,在原有的考評體系中納入KPI指標,根據醫院管理運營的具體情況,建立更加完善、實用性更強的目標管理指標體系。同時,也可以結合質量管理要求,通過平衡計分卡模式,對關鍵的KPI考核體系進行建設,以此對立體化的服務評估滿意的開展進行促進,進而確保對完善的績效管理體系進行構建。此外,以設計積分管理的模式,對各種政策風險進行防范。在對核算績效工資的過程中,應以下列公式對為依據進行核算:病種風險系數×(不同病種醫保支付準則-科室成本和病種)=病種價值積分。在對工作量績效工資進行計算的過程中,也應以下列計算公式為依據,通過上述公式的配合,可以對醫院薪酬績效考評水平進行有效提升:
工作時間+醫療項目價值+會診價值+病種價值+科教價值+業務量=工作量積分
{BSC(KPI)績效考核得分×工作量積分±缺陷常態化管理考核得分}=工作量績效工資(科室)
此外,DRG支付方式可以將住院患者進行分類,將DRG接入醫院的診療分類系統,不但能夠根據患者的病癥類型、嚴重程度、治療的難易程度進行科學劃分,而且能夠根據醫療保險和患者所患疾病的種類進行分組結算,一方面便于醫院績效薪酬考評體系的統籌管理,另一方面也可以給患者帶來更加便捷高效的就診體驗與服務。因此,在實施這部分策略時,醫院應該將醫療費用主體、DRG支付標準以及績效考核體系有機整合,優化傳統績效薪酬考評模式中存在的不合理之處,不但可以保障績效薪酬考評工作的順利開展,也能讓全新的管理體系更加符合DRG支付方式的發展方向,還能提高全體醫務人員的工作積極性,從而為患者提供高質量的醫療服務,使醫院的績效薪酬管理水平產生質的飛越。
縱觀我國醫療事業的管理現狀,不難發現其中存在的諸多弊端,不但影響著DRG支付方式的應用成效,也加大了績效薪酬考評體系成功構建的阻力。比如,醫保付費方式缺乏創新性,沒有根據DRG支付方式的本質和特性建立健全的績效薪酬考評制度等。想要妥善解決這些問題,醫院在DRG醫保付費方式上,首先,需要在DRG分組平臺中,將DRG分組所需的治療信息以精準、快速的方式進行上傳,并創新醫院現有的結算體系和信息流程,對信息的校驗采集工作進行完善,也可以在電子病案中獲取大多數分組所需要的包括患者性別、年齡、治理狀況、出院情況的信息。其次,對于部分分組所需要的信息,也可以通過字典庫和DRG信息標準進行獲取,并以HIS系統電子病歷,升級創新后臺字典。再次,在需要對DRG設備管理內容及票據打印格式進行優化。第四,應該進行突破和創新,把DRG醫保付費方式與國家的醫保政策全面對接,積極拓展各類DRG醫保預付費制度的改革項目,使醫保付費方式適用的病種更為廣泛。同時,也可以通過這種方式達到醫保支付、分組流程、信息上報等實現統一化的DRG支付管控模式,進而形成一套體系化的閉環管理方式,對DRG的順利支付做好保障。
綜上所述,隨著新醫療改革工作的開展和深入,國家對醫院的績效薪酬考評體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DRG支付方式不但可以提高醫院的管理效率,也能有效對醫療消耗成本進行把控,是構建全新績效薪酬考核體系的主要途徑。因此,醫院應該順應DRG導向,將醫院的績效薪酬考評工作與DRG支付方式對接,對人員工作情況進行全面考評,從而實現醫療效率和服務質量的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