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小春
(福建省大田縣均溪中心小學 福建 三明 366100)
《新課程標準》中知識觀部分指出:“知識不僅是絕對的,而且也是客觀的,因而,知識成為了外在于人的、與人毫無關系的、類似于地下礦物那樣的客觀存在。”所以,學生要做的就是去“發現”知識,但反觀當下的教育現狀,還存在著教材中心、教師中心、死記硬背的現象,課堂不是學生的課堂,成了接受知識、儲備知識的“機器”,課前練習和作業分層設計的全面普及也許可以緩解這一“僵局”。
1.1 受傳統教育教育理念影響較大。傳統教學理念就是完全服務于應試教育的陳舊思想,一切教育活動就是為了實現學生考試成績的提高,對于學生的獨特性和自主性沒有關注,“一刀切”的教育。認為所謂的課前練習和作業分層設計對于傳統教育理念是沒有作用的,甚至會認為影響教師的教學,會認為沒有傳統的“灌溉式”的效果好。因此,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師的教育理念亟待更新。
1.2 對學生的認識不夠全面。存在一部分教師急于提高學生的成績,大面積的“拔高”學生學習能力,沒有深入學生內部,聽取學生對教學速度、教學難度的意見。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沒有看到不同學生對新鮮知識的接受速度,不同學生之間的學習效果差異,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等等,只是按照教師自身的意愿進行教學,進行課程推進。
1.3 學生對教師的隱瞞。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形成趨于完善的心理系統,自尊心、好勝心等等都開始在小學高年級學生中出現,這就會導致學生可能對教師隱瞞自己實際的學習情況。
2.1 精心設計課前練習,做好學生分層。教師設計的課前練習,要選擇難度適中,符合大多數學生接受程度的題目,既要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的時間,但又不能過于困難,讓學生無從下手。課前練習的目的,就是要激發學生對新課程的興趣,所以設計的題目還要融合課程知識,做好鋪墊。對于學生分層,就是教師要在對學生有了完整充分的了解之后,依據不同的學習程度和接受能力將學生劃分為不同的區域,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就可以更好的做到“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的優點都得到平等對待。例如,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分數乘法》一課中,教師在設計課前練習時,教師可以把問題與生活相聯系,比如,“小新、爸爸、媽媽一起吃蛋糕,每人吃2/9個,三個人一共吃了多少個?”該問題的解決可以用分數加法,也可以用分數乘法,不同的解題方法就是該題設計的巧妙之處。既保證了問題的難以難易程度,學生可以用已經學過的加減法知識解答,又給學生留下思考空間,用乘法怎么解決呢?如此一來,學生對“分數乘法”有了初步認知,又發現可以與已知知識相聯系,學生就已經接受了新知識,教師再進行課堂教學,事半功倍。
2.2 適當的課前鼓勵,做好形式分層。部分學生因學習能力較弱,會對未知的知識存在恐懼感,拒絕在沒有教師的幫助下,獨立完成課前練習。其實這就是學生的自信問題,教師可以在布置課前練習之后,可以先介紹問題的難易程度,表示相信學生的能力,在言語上給予學生鼓勵,在學生完成練習之后,教師可以給予鼓勵的批語等等,都可以達到提高學生能力的要求。所謂形式分層,是指課前練習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比如口頭作業,書面作業,開放性作業等等,在做好學生劃分之后,可以依據學生的不同需求,自主選擇不同的練習形式,目的就是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性,保護學生對課前練習的興趣。例如,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下冊《圓柱》一課的學習,教師在設計課前練習時,教師就可以做好形式分層,比如口頭復述圓柱的特點,做好圓柱表面積計算的習題,可以利用圓柱體積的公式求出球形的體積嗎?學生就可以根據自己不同層次的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課前練習。在保證學生自主性的同時,還給予學生更寬闊的思考空間,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
2.3 注重方法引導,做好難度分層。好的學習方法,會是學習成功的一半。由于課前練習是對新知識的解答,學生的可能會抓不住重點,學習方法出現問題。教師可以在日常教學活動中,教授學生每節課的重點怎么發現,是以怎樣的形式體現在教材中的,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重點形成大致的概念,課前練習也能發揮出實際作用。所謂難度分層,不同層次的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不同,接受能力不同,等等,教師在設計課前練習時,要以此為依據,可以側重基礎理論,也可以適當“拔高”,不同學生要對應不同難度。以人教版數學六年級上冊《統計》一課為例,課前練習就可以劃分為誒不同的難度,部分學生可以先掌握統計的概念,什么是統計,統計有什么優勢;部分學生可以依據教材中的題目,練習統計圖的讀數,怎樣區分大小;部分學生可以根據教材中或實際生活中的問題,獨立繪制統計圖。問題的難易度明了了,學生鞏固或提升的不同要求也滿足了,學生積累了問題的解決方法,課前練習和作業分層設計的功能也就顯現出來了。
綜上所述,教育改革,時代進步,核心素養下的小學高年級數學面臨發展的轉折點。但受傳統教育理念影響較大,對學生認識不夠全面,學生對教師的隱瞞,轉型中還需要課前練習和作業分層設計的幫助,設計課前練習,做好學生分層;課前鼓勵,做好形式分層;方法引導,做好難度分層。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國家和社會全面性人才的需要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