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維源 天津城建大學
隨著社會多元化的快速發展,社會之間的矛盾日益加劇。高校在教學過程當中,要面對著日益復雜的外部環境,使得高校校園出現突發事件越來越頻繁,不僅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同時也會擾亂學校的日常教學以及管理工作,從而給學校以及社會造成了許多不良的影響。因此,加強高校關于大學生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思想政治工作顯得尤為重要。對于高校而言,在學校內會經常出現安全事件,這將影響社會安定,因此做好應急事件的處理和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當前,青年大學生們的思維活躍、容易沖動,并且非常容易受到來自外界因素的影響以及干擾。高校出現突發事件具有應急性、突發性以及沖動性等特點。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對于社會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高校突發事件應急過程當中能夠起到立竿見影的效果。通過深入研究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對于突發事件的處理促進高效健康穩定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高校日常管理事件的發生,主要是由于學生對社會制度管理辦法的不理解而引起的。從實際的簡單來分析,這類事件的發生會跟高校學生的切身利益有著直接的聯系,比如宿舍安排、教學管理、學校食堂衛生等日常管理。隨著新時代大學生對于教學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高校學生更加重視個人權益的維護以及對公平公正的追求,學校的某項措施可能會引起學生的激烈討論,從而引發一些輿論事件。往往在解決過程當中,由于缺乏對事件耐心地處理,使得學生個人的訴求難以得到有效的滿足,為此,學生會通過網絡發帖的方式,可能就會造成較大的群體事件[2]。
當前,大部分的青年學生都為00 后,一方面,他們都是經歷系統的教育,因此,邏輯思維、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創新創造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發展,這些青少年充滿著朝氣和活力,對于未來有著很明確的向往和憧憬,但是另外一方面,大部分的學生正在逐步過渡成熟時期的階段,他們受到了來自家長的呵護,因此,在看待問題和思考問題方面并不成熟。部分學生在人際交往,心理素質以及抗壓能力方面還存在著較大的問題。學生受到情感問題、學業困難以及就業壓力等情況,一旦陷入到迷茫當中,如果不能正確的對待這些心理問題,進行有效的疏導,那么,學生肯定會為此產生自我否定以及自暴自棄的心理問題,長期往學生就會出現自殘、情緒失控甚至是報復他人的心理問題。[2]
隨著網絡體系的不斷發展,“00”后是網絡成長起來的新新一代,他們更加依賴于網絡信息、生活以及工作,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智能手機得到了快速的普及,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快速發展,將校園當中的發生的事件,發布在抖音,微信以及QQ 等社交媒體軟件上,可以通過圖片、視頻以及文字的方式隨意的發表動態,隨時隨地的發表動態,這樣的方式能更好地展示出大學生的學習以及生活,能更好地將校園生活以及線上的生活融為一體。一方面,線下事件的發生,可以通過互聯網進行傳播。高校內多半出現的突發事件都是由于線上所引發的,然而在虛擬的環境狀態下,學生會自由的發表自己的觀點,對于網絡上所發表的校園現象,不加評論思考就進行傳播,當校園事件達到一定的關注度之后,很多自媒體加入其中,通過推波助瀾的方式,引起了更大的輿論效果。另一方面,由于網絡事件的快速發展,這成為影響事件發生的重要推動力,學生能夠通過網絡窗口發表自己的觀點,隨著社交媒體的不斷發展和運用,具有同一興趣與觀點相似的人聚集起來,由于利益觀點之間有很大的相同之處,其中很多學生會產生情感共鳴的想法,因此,線上的輿論會引起同類人群的高度關注,在輿論不斷發酵等方式之下引起的社會對某一事件的高度關注,這會給當事人產生很大的社會壓力,從而改變了事件發生的走向。這些年來,高校突發事件呈現了線上和線下融合的局面,不斷的改寫著高校對于突發事件的應變格局[3]。
在高校的突發事件當中,經常會出現“灰犀牛”以及“黑天鵝”并存的局面。部分高校突發事件是具有可預見性。比如,根據心理危機事件的發生,存在著以下的特點:由于原生家庭關系出現緊張情況,使得青少年的抑郁在不斷的增加。從工作領域分析,在學生出現的日常管理突發事件當中,帶學生學習評獎評優以及住宿環境與學生的利益有著緊密的關系。很多情況跟學生學業、心理、人際交往以及經濟都會成為引發突發事件的主要因素。根據這些可預見性的特點和規律,可以通過對高校突發事件的預防能加強對事件的控制。從系統性的角度來看,網絡是高校管理中的薄弱環節,成為高校突發事件的高發領域。但是,突發事件基本上具有突發性的特點,并且具有難以預料的情況,這將是高校應對突發事件的重要動力。因此,要不斷地加強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更好地提升高校應對突發事件的預防能力,提升大學生應對高校突發事件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環節[4]。
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世界是普遍聯系的,并不是片面或者孤立存在的。在應對突發事件的過程當中,要分析好突發事件出現的具體原因,運用思想政治原理對突發事件進行預防和應對消除其他影響。目前,高校全過程、全員、全方位育人的理念已經深入了人心。在處理高校突發事件時,要積極地發揮思想教育的作用。首先,發揮好課堂主導的積極作用,不斷的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的建設,主要圍繞著大學生理想信念的教育,提高學生明辨是非能力。通過建立高校突發事件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數據庫,從而推動高效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高校應對突發事件的內容走進課堂,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意識到群體性突發事件的處理流程。其次,積極發揮第二課堂的教學作用。真正推動高校學生勤工助學、學生社團等實踐性活動,開展體驗式的教學,更好地幫助學生樹立理論聯系實際的思想觀念,提高學生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最后,學校通過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始終圍繞著學校的辦學特色以及應付突發事件的優秀經驗,利用身邊優秀的案例和榜樣作用來引領校園樹立好的思想和觀念,樹立校園正能量,推動校園輿論的發展[5]。
在應對突發事件過程當中,要始終秉持著妥善應對的原則,消除不利影響。首先,創新突發事件的預警機制,與學生的利益有著直接的聯系,并且學生要始終保持著高度的敏感性性,不斷地推動教育工作的開展;在應對突發事件過程當中,始終關注著“三困生”等人群;從時間角度出發,更多的關注學生學習活動的開展,放假后以及春秋節日轉換期的敏感問題,始終保持著高度的警惕性,加強學生思想政治工作活動的開展,做好意識形態的底線建設;其次,在應對高校突發事件過程中,要堅決預防,根據重點關注的對象,提升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始終要做好有機制、有預案。再次,創新突發事件協調以及組織機制。在應對突發事件之后,要始終秉持著啟動相應的應急預案,組織人員趕赴現場,及時控制突發事件的進一步蔓延,更好的協助學校開展教育工作。同時,要更好地協助學校心理、宣傳、后勤以及保衛部門的妥善處理,更好地保護高校師生的人身安全,將破壞性降至到最低。第四,在關于應對突發事件的輿論導向機制中。要積極的控制好輿論事件的發生,通過在權威信息平臺來發布以及輿論正面的引導等方式,控制輿情的走向。對于突發事件的處理,更好地防止相對應的同類事件發生,不斷地進行創新,更好地提升突發事件的應對措施,借助互聯網更好地控制學校消費數據的統計,不斷地建立完善的突發事件數據化研發分析。
總而言之,在應對突發事件過程當中,高校班主任要努力的深入了解高校學生群體,從而拉近學生之間的距離,通過學生干部談話的形式,更好地判斷學生的心理狀態,從而找尋學生輿論的導向,做好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工作,在掌握一手資料之后及時的反饋,將突發事件扼殺在萌芽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