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克奔·爾斯汗
(新疆阿勒泰哈巴河縣第一小學 新疆 哈巴河 836700)
情感教育是一種態(tài)度體驗。學音樂可以使學生能夠通過音樂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小學音樂的教材收錄了很多好聽的童謠。教師應該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來激發(fā)學生音樂學習的興趣,繼而進行情感教育。新課程改革對小學音樂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需要將學生的情感體驗作為教學的重點,將增強學生音樂情趣、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情感價值觀作為主要教學目標。與此同時,教師在教學當中,應該多用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加強與學生的情感交流。實現(xiàn)有效的情感教育。
1.1 有助于完善學生個性。小學作為學生學習的初級階段,對兒童的發(fā)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經(jīng)研究調查表明,一個人能不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小學時期的教育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小學是孩子們生長發(fā)育的重要階段,孩子們從這個階段開始認識世界,開始能夠表達自己的情感。由于這個時期學生年齡較小,他們大多數(shù)都是活潑好動的,并且對世界充滿著好奇心。其中也存在著逆反心理,而音樂教育對兒童塑造的作用是十分強大的,因此,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把握學生心理特點,將音樂教育以學生的興趣作為出發(fā)點,進行授課。引導學生正確觀念的形成,促進學生成為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人才。
1.2 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健康發(fā)展是小學教育的必然要求。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下,素質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如何使小學生實現(xiàn)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已經(jīng)成為了教師們的關注重點。情感教育是人類能夠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情感教育的實施不只是為了提升小學音樂的教學質量,也是基于全面發(fā)展的一次勇敢嘗試。通過情感教育,不僅可以促進學生形成健全的情感,還可以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社會型人才。只有情感和能力都具備的人,才可以算得上是高素質全面性人才。而情感教育正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必然途徑,小學音樂的情感教育實施刻不容緩。
1.3 改善師生關系。考試作為人才選舉的重要手段,雖然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階級固化,也使社會上人才選拔比較公平。但是,應試教育也存在著很大的問題。小學音樂在應試教育中,對學生的情感體驗并不關注,只是看重學生的音樂成績。這樣的教育環(huán)境對下一代的成長十分不利。因此,在之后的教學中,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并與學生建立良好師生關系。加強與學生的溝通交流。在生活中多多關心學生,與他們成為朋友。及時了解學生在學習中的問題,幫助學生解決。這樣的師生關系更有利于學生的音樂學習。在這種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中,有利于促進學生人生價值觀的培養(yǎng)。總而言之,情感教育對小學生發(fā)展是十分重要的,教師應該不斷探究,在實踐中完善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2.1 在音樂教學中進行情境創(chuàng)設。在小學音樂的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jù)教學內容進行相關情境創(chuàng)設。以此來,引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在課前導學環(huán)節(jié)中,用多媒體播放本節(jié)課音樂的背景故事或者是播放歌曲的視頻,可以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對音樂產生情感共鳴,提升課堂教學質量。
例如:在《共產兒童團歌》的學習中,這節(jié)課主要是讓學生體會到少先隊的光榮使命,完成相關的革命性教育。所以在課前導學過程中,可以與小學生的實際情況相聯(lián)系,制作相關小視頻。首先,掌握學生的心理特點,目前,學生對小學校園就已經(jīng)很熟悉了,對少先隊員也有一些了解,所以教師在制作小視頻時,可以拍攝一些校園少先隊員良好的精神風貌,將照片補充到導學視頻中。在播放的過程中加入一些語言文字介紹,以方便學生觀看理解。學生可以在視頻中了解少先隊的革命傳統(tǒng),這種情境創(chuàng)設有利于抓住學生注意力,提升課堂學習氛圍。
在教學中進行有效的情境設計,也能夠達到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效果。例如:在進行《春天在哪里》的教唱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自己想象春天的樣子,然后教師通過多媒體來播放春天的美景以及春天的各種聲音。在這種優(yōu)美的意境中,使學生沉浸在春天的景色中,仿佛看到了美麗的鮮花、廣闊的田野、飛翔的小鳥和歡快采蜜的小蜜蜂,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歌曲意境的理解。教師再播放這首歌曲,學生就可以根據(jù)歌曲內容,想象出歌曲中的畫面,感受音樂帶來的魅力,繼而提高小學音樂的教學效率。
2.2 在音樂活動中滲透情感教育。處于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都比較活躍。所以教師教學方式和課堂氛圍對他們的學習興趣就有著很大的影響。作為一名小學音樂教師,應該要及時轉變自己的教學理念,掙脫出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束縛,積極的開展相關實踐活動。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賦予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權利。讓孩子能夠在音樂的課堂張揚個性、快樂成長。實現(xiàn)有效的音樂教學。
在教唱《秧歌舞》時,教師可以準備扭秧歌的手絹,播放扭秧歌的音樂。然后教學生扭秧歌,引導學生學會基本的秧歌十字步。然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完善自己的舞蹈動作。另外,教師還可以用簡單的樂器進行歌曲伴奏。在教學完成后,將學生分成幾個人數(shù)相同的小組進行學習匯報演出,學生參與活動積極性很高。教學活動中,有的學生扭秧歌兒、有的演唱歌曲、還有的學生用敲鑼敲鼓的方式進行歌曲伴奏......這樣實踐活動的開展,不僅能夠讓學生學會了扭秧歌。還通過這首歌曲對學生進行了舞蹈藝術的滲透。基于以上觀點,我們可以了解到,音樂學科有著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點,而這兩種特征決定了音樂教學與情感教育的密切關聯(lián)。作為小學音樂課堂的主導者,教師應該充分挖掘作品中的情感因素。并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將其滲透到音樂實踐活動當中,讓學生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素質。
2.3 在音樂教學中加強與學生的互動。教師在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的是音樂教學不只是與學生進行音樂知識技巧的交流。更重要的是增強情感方面的師生互動,引導學生對音樂產生欣賞能力。目前在小學音樂的課堂上,教師更注重音樂技巧的教授,而忽視了情感的溝通。這種教學方式,不利于學生感受音樂情感。在音樂的教學課堂上,教師應該加強與學生的情感溝通,賦予學習深層次的感情色彩。例如:在《田野在召喚》的教學過程中,這首歌的教學重點在于唱準音調的高低和二聲部的聯(lián)系,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加強了歌唱技巧的指導,從練聲的角度解決教學難點問題,幫助學生掌握這首歌的演唱技巧。再組織學生對這首歌進行合唱訓練。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當中,學生雖然可以很好地唱出這首歌曲,也學會了相關歌唱技巧。但是由于情感教育的缺乏,學生對田野在召喚的情感理解始終停留在表面,無法與歌曲產生情感共鳴。
比如,在唱“啦”時,雖然能夠依據(jù)節(jié)拍來學習,但是唱起歌來明顯缺乏一定的感情色彩。所以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運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春天的美景、聆聽春天的聲音。在此過程與學生多多交流,引導學生產生一定的音樂鑒賞力,進而將情感帶入到歌曲演唱當中。這樣的教學設計產生了能夠很好的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時,應該與學生實際情況相結合,加強和學生在歌曲中的情感交流。使學生對歌曲產生情感共鳴,繼而用豐富的情感進行歌曲演唱。這種情感教育要比單純的技能教授效果要好得多,小學音樂教師應該要端正自己的教學態(tài)度,樹立起正確的教學觀點。不但要幫助學生掌握教材中的音樂知識,還應該從情感方面提升學生音樂鑒賞的能力。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音樂興趣,產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2.4 發(fā)揮家庭教育的作用。人從降生開始,父母就是其第一任老師,作為孩子直接的學習對象,父母所肩負的責任非常重大。而且隨著孩子的成長,父母作為孩子老師的使命遠遠沒有結束,而是隨著孩子年歲的不斷增長而使這種使命更加艱巨。
教師應該與家長多多溝通,讓家長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動配合學校抓好孩子的學習,由于家長與子女之間固有的血緣、感情和倫理上的內在聯(lián)系,家長的言行對學校教育的效果是起直接和最終作用的。教師要讓家長充分認識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自覺地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盡好家長的責任與義務,為國家培養(yǎng)出合格的建設人才。例如:在學習《世上只有媽媽好》時,這首歌有利于學生孝道的培養(yǎng),教師可以與家長進行交流,讓孩子在家為母親演唱這首歌曲,并拍攝孩子的表現(xiàn)。還可以邀請家長參加“感恩母親”的主題班會,讓學生用合唱的方式為媽媽們演唱這首歌。有利于學生情感的開發(fā),讓學生感受到母愛的偉大。
家校合作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教學手段,需要教師做出努力,在平時增強與家長的聯(lián)系,了解學生在家的狀態(tài)。進行有效的家校溝通就能讓家長了解學校教育的方式、內容和要求,以便使家長能在對孩子的教育過程中,配合學校開展教育,積極給孩子營造良好的成長環(huán)境,保持與學校教育的一致性,使學生能更健康地成長。
情感教學對小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師應該順應課程改革的目標,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加入情感教學,但是具體的實施策略,還需要教師在實踐中,不斷研究探索。在教學中,總結經(jīng)驗課堂經(jīng)驗,找到行之有效的實施策略,來促進小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并在情感教學中,形成自己的音樂鑒賞力。在增強情感體驗的同時,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實現(xiàn)全面健康發(fā)展的總體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