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川 華北理工大學體育部
我國已經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開啟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任務。黨的十九大報告對我國農村建設提出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2021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意見》公開發布,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國家戰略,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縮小城鄉差距,提高鄉村產業的質量效益和競爭力。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是建設現代化新農村的重要實現路徑之一。我國城鄉公共體育服務存在著差異性,與城市相比較,農村公共體育服務水平較低、供給不平衡、體育設施配置不完善,利用率較低、與農民的實際需求脫節等問題。這些都需要我們深入實地,切實調查農村公共體育需求,制定符合農村公共體育發展的政策、多部門協同保障政策落地,穩步推進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建設。
公共體育設施是指為了滿足社會大眾體育活動而建設的體育場(館)、游泳池、訓練館等,是全民健身公共體育服務體系的物質載體,是實現體育強國、健康中國的重要物質保障,是社會大眾健身的主要手段。當前,我國公共體育設施存在著城鄉供給不平衡等方面的矛盾。農村公共體育設施尚需進一步規劃,精準布控、加強供給,多方位、全方位實施公共體育服務工作。
2019年,我國確定要推進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全面完成建設小康社會任務。農村體育是農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國大部分農村人口還處于體育健身意識淡薄、體育健康知識匱乏的階段,沒有形成正確的體育生活方式,體育健身并沒有成為休閑生活的一部分,農村公共體育服務工作開展緩慢,圍繞農村人口聚集區和地理位置特點進行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可以激發農村人口參與健身的興趣,促進他們主動參與體育鍛煉,推動公共體育服務發展。
我國公共體育服務存在著嚴重的城鄉供給矛盾,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主體以政府為主,市場主體參與不夠,農村人口對體育設施的需求不能滿足,導致供需失衡,體育活動內容和體育競賽組織單一。加大農村公共體育設施供給可以滿足周邊人口對體育的需求,推動體育活動的開展和體育賽事的有序組織,促進農村體育產業的發展,吸引市場主體進入到農村公共體育服務中,形成政府主導、市場主體參與、農村人口參與的多元互動系統,從而解決城鄉公共體育服務的主要矛盾。
2019年,國務院在《體育強國建設綱要》中明確了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指出人均體育場地面積要達到2.5平方米,普及全民健身活動;全民健身是健康中國戰略的重要實現路徑之一,健全的體育設施配套建設是實現全民健身的重要物質基礎,也就是說,只有滿足社會大眾對體育設施的需求,才能推進體育強國、健康中國戰略的實現。
我國農村與城市發展特點不同,現代社會經濟迅猛發展,農村人口流動性大,居住人口以老人、兒童為主,他們喜歡群體性的活動,喜歡民族性項目。我們在進行公共體育設施建設中,要充分考慮到農村人口的集群性,以社區為發散點進行建設,加強體育公園、健身路徑的開發,考慮到各個社區居民的數量、年齡特點、人口差異均衡開發,實現分層理論下公共體育設施的精準布局。
農村公共體育設施建設是一項利民惠民工程,農村人口相對于城市人口來說,呈現出居住散、雜的特點,在配置公共體育設施的工作中要比城市復雜,需要綜合考慮地區、地理位置、人口數量、人口特點等方面因素,還要考慮體育設施的成本、投入人力物力,合理規劃體育人口、地理空間、場地器材的配比,這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是需要通過長期的實踐摸索一點一點積累起來的,只有我們的政府部門才能完成這個任務,因此,我們的政府部門要充分發揮自己的職能,以人為本,堅持以提升廣大農民體育參與感和體育幸福感為己任,統籌規劃、合理安排,保障農村人口公共體育設施的全面覆蓋,增加財政收入,實現公共體育服務的優化發展,提高政府工作 效能。
公共體育服務并不能完全依賴政府進行,我國農村公共體育設施缺口太大,居民體育健身需求多種多樣,在此情況下,我們需加強農村公共體育設施覆蓋率,多方引入參與主體,實現以政府為主導,規劃農村公共體育設施發展策略,各種盈利性、非營利性組織參與運營,保障農村公共體育設施的長效發展,確保后期維護和修理,從總體上形成政府主導布控、各相關部門協同實施、企業資助、農村居民共同參與的“大群體”格局,以此推進農村體育產業的發展。
農村人口以老年人和兒童居多,且又以留守老人和空巢老人居多,在健身群體中老年人為主,在運動項目的選擇中他們偏向于太極拳、柔力球、空竹等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我們在公共體育設施規劃中,要考慮到農村人口的特點和需求的特殊性,針對不同需求的差異性提供相對性的體育設施,加大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設施的提供,滿足農村人口的健身需求。
我國已經實施了鄉村振興戰略,通過各種途徑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實現精準公共服務,提高農村人口生活質量和幸福指數,公共體育設施是我國公共體育服務社會大眾的基礎平臺,我們需進一步完善規劃、加強政府主體規劃的同時引入市場資本、拓寬資本運作路徑,縮小城鄉公共體育設施供給不平衡的矛盾,推動全民健身的有效推進,保障體育強國和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的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