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友 謝力

2021年4月,2020年度重慶38個區縣和兩江新區、萬盛經濟技術開發區政務服務效能水平評估指數出爐。兩江新區以92.75分的成績排名全市第一。
這是兩江新區利企便民,營造一流國際化營商環境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兩江新區充分發揮國家級新區、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核心區、中新互聯互通示范項目核心區“三區疊加”的優勢,把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作為事關“國之大者”的重要任務抓緊抓實抓好,努力營造尊商、親商、安商、富商的濃厚氛圍。
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
近日,在兩江新區政務大廳社會事務領域無差別受理窗口前,重慶北部寬仁醫院經辦人邵明順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使用企業電子印章,完成了社會發展局醫療機構審批業務的辦理。
“數據多跑路,讓我們辦事更加方便,以后出門辦事再也不怕忘帶公章了。”邵明順表示,通過電子簽章系統線上提交材料,幾分鐘就完成了申報,省時省力。
今年3月,兩江新區推出全市首個企業電子印章,在社會事務領域先行先試開展企業電子印章、電子簽名應用工作。
“我們通過智能化技術持續優化了電子印章應用場景,讓電子印章真正成為申請流程簡便、使用場景廣泛、安全可靠的便民利企輔助工具?!眱山聟^政務中心主任林代梅介紹。
這得益于兩江新區持續加速推進的“互聯網+政務服務”改革。
2021年1—8月,兩江新區行政審批平均單項辦結時間1.46天,比法定時限提前94.5%,比承諾時限提前40.1%,比全市平均辦理時間提前27.72%。
為進一步方便群眾辦事,兩江新區還在今年6月攜手江北區、北碚區、渝北區,共同推進四區高頻政務服務事項通辦。第一批“四區通辦”事項清單,涵蓋了市場監管、稅務等12個部門共215項高頻政務服務事項。
同時,兩江新區構建了完善的政策服務體系,出臺“放管服”改革40條、優化營商環境“十項活動”方案等政策,打通了政策落實“最后一公里”,推動各項政策措施直達基層、直接惠及市場主體。
三一(重慶)智能制造生產線是兩江新區“放管服”改革的受益者。
今年6月30日,三一(重慶)智能制造生產線在兩江新區竣工投產。作為全球工程機械制造領域行業龍頭的三一集團,從項目簽約到建成投產僅用了一年時間,用“兩江服務”、“三一效率”刷新了投產速度。
以營商環境整體指數提升,換來投資率增長
世界銀行發布的一項報告表明,兩江新區營商環境整體指數提升1%,可使投資率增長0.3%,GDP增長率提高0.36%。
得益于兩江新區愈發優良的營商環境,以及“于細節處暖企”的貼心服務,兩江新區成為投資者眼中的“香餑餑”。
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企業的正常生產節奏。
兩江新區反應迅速,從指導企業做好防護,到協助外地員工返崗、幫助公司盡快復工復產,再到加快落實疫情惠企補貼、簡化審批程序,全方位的服務和支持令上汽菲亞特紅巖動力總成有限公司總經理蓋亞帆印象深刻。
經過多方努力,位于兩江新區的上菲紅公司成為重慶最早一批復工復產的企業之一。蓋亞帆說,菲亞特動力科技有限公司還讓他們把防疫措施整理成文件,中國的成功經驗值得“出口”到該集團在全球的其他工廠。
蓋亞帆介紹,由于防控措施得當,政府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中國重型卡車市場蓬勃發展,再加上兩江新區不斷優化企業服務,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上菲紅公司的盈利不斷增長。
在物流方面,上菲紅公司的產品通過中歐班列(渝新歐)出口到歐洲,相比海運可節省10多天的時間,物流效率的提高帶來了更多利潤,并實現了公司成立以來的最好業績?!斑@里宜居又宜業,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蓋亞帆說。
不僅是上菲紅公司,2020年,兩江新區累計協調長安汽車等大型企業的800余家配套企業盡快復工復產,保護好供應鏈。同時,兩江新區還積極優化行業供應鏈和產業鏈布局,進一步向具有強韌度、高敏捷和抗風險能力的供應鏈3.0邁進。
新入駐的企業也充分感受到兩江新區營造的親商環境。
今年3月,中金資本運營有限公司在兩江新區正式設立西部總部。公司董事、總經理馬榮寶表示,兩江新區作為內陸地區對外開放重要門戶,產業基礎雄厚、區位優勢明顯、營商環境良好,是企業的理想投資地。
馬榮寶介紹,接下來,中金資本將扎根兩江,服務重慶,輻射西部,為兩江新區發展現代服務業,賦能實體經濟提供高效實質的服務。
接軌國際,融入新發展格局
以內循環為依托,兩江新區融入國際大循環的腳步也在加快。作為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范項目和中國(重慶)自由貿易試驗區的核心區,兩江新區正在不斷完善國際化營商環境框架體系。
其中,以兩江新區(自貿區)人民法院為核心,兩江新區創新陸海新通道沿線國家域外法查明機制,為當事人提供境外法律查詢,為各界了解和適用陸海新通道沿線國家法律提供有力支持。
兩江新區(自貿區)人民法院辦理的鐵路提單糾紛案,入選《中國審判》和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聯合評選的“2020年度十大典型案例”。該案確立的裁判規則,對推動鐵路提單交易行為規范、陸上貿易規則建立、中歐班列(渝新歐)進一步規范有序運行等方面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作為全球重要的投資目的地,兩江新區不斷拓展國際合作,融入新發展格局。
截至2020年底,已有法國中小企業協會重慶代表處、新加坡中華總商會重慶代表處、德國曼海姆市駐渝辦事處、阿塞拜疆中國絲路商會等18家國際機構入駐兩江新區國際合作中心,兩江新區同時建成中德、中瑞、中意等多個國際合作產業園,搭建了金融、會展、物流、信息等開放型功能平臺,開放平臺的集聚效應逐漸顯現。
2019年落戶兩江新區的上海合作組織國家多功能經貿平臺,已經成為兩江新區與上合組織合作的典范。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弗拉基米爾·諾羅夫表示,下一步將與兩江新區加強在數字經濟等領域的溝通交流,共同促進區域間多領域合作。
與此同時,包括萊佛士國際醫院、哈羅禮德學校等國際性醫療與教育資源也紛紛落戶兩江新區,加上“一帶一路”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兩江新區構建了完善的國際配套體系,將進一步豐富轄區營商“軟環境”。
在創新開放帶動下,兩江新區實際利用外資水平長期位居重慶全市第一。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兩江新區實際利用外資13.5億美元,同比增長6%,利用外資規模穩居全市第一,占全市比重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