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海林
(安徽省安慶市第二中學,安徽安慶 246003)
初中是學生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情感形成的關鍵階段。在過去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過于看重基礎知識教學,忽視了對學生情感的培育,這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所以,在今后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應提高對情感教育的重視程度,結合學生發展需求落實情感教育,進而促進學生的良好發展[1]。
情感教育既是一種教學模式,又是一種教學策略。情感教育一方面涉及教材中的文字情感,另一方面涉及師生之間的情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妥善處理好教學過程中情感與認知的關系,充分發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并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讓學生更加深入地體會文章情感,并將自己的情感與文章情感、教師的情感結合起來,實現情感互動[2]。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初中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學生心理上對情感的需求,能指引學生從情感的角度出發接觸文章,實現以情換情,與作者在情感層面產生共鳴。情感教育的開展,還能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讓學生深層次把握文章情感,認知文章中蘊含的情感要素,這對學生健康品格的塑造有很大的幫助。
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實施情感教育,不僅可以更好地完成課堂教學任務,還能讓學生深層次地認識自我、展現自我、提升自我,獲得相應的交流技巧,學會與外界交流、合作,樹立正確的情感價值觀。此外,情感教育還能很好地熏陶學生的道德情操。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融入道德文化內容,不僅有助于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深入挖掘文章中的道德因素,還對學生的健康發展有很大的幫助。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初中語文教師意識到在課堂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的重要性,也在實踐教學中采取了相應的措施來開展情感教育,但是在具體教學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在具體應用上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教師深思。在實際教學中,經常會出現情感教育滯后的情況,教師從經驗教育入手,將文章的知識傳輸給學生,并沒有深入考慮學生是否已經理解了文章的情感,也沒有指引學生深入分析文章的情感,忽視了與學生的情感交流,造成情感教育停留在表面,這非常不利于學生的發展。
有的初中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會將情感教育看作德育,導致情感教育變成了德育。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強調學生的道德素養發展,認為學生只有提高了道德素養才能實現情感提升。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很難引導學生更好地把握文章情感,不利于學生情感教育的有效落實。
在以往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作為主體,單方面給學生講解知識,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地聽從安排,很少主動思考探索。這不僅會影響學生的語文學習效果,還不利于學生的情感發展。對此,在今后的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必須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原則,主動與學生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學生對教師的信任度,以便于情感教育的順利實施。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主動傾聽學生的想法,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成為學生學習中的好幫手。同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對學生進行個性化點評、指導,給予學生關懷、激勵,以此更好地調動學生內心情感,讓學生可以更加主動地與教師進行情感交流,進而推動情感教育的落實。
初中生的心理大都比較稚嫩,對事物的認知停留在淺層次,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所采用的教學方法十分重要。初中語文教師在日常教學活動中,需要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相應的情境,增強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語文知識學習中,以此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3]。
例如,在教學《驛路梨花》的相關內容時,由于學生并沒有真正觀看過邊疆驛路上的梨花,即便是通過反復閱讀課文,也難以深入理解梨花體現出來的自然美及人物的心靈美,對此,教師可以靈活應用多媒體設備將驛路梨花的視頻、圖片呈現出來,強化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同時,教師可以借此滲透情感教育,讓學生意識到驛路梨花是盛開在邊疆驛路上的梨花,也是作者筆下的梨花姑娘,還是雷鋒助人為樂精神的體現,同時展現出邊疆民族的優良傳統。課文《驛路梨花》中雖然有作者虛構的成分,但是字里行間充滿了生活氣息,這也體現出文學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教師要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品味生活,從而使其更好地發現生活中的美。
初中語文教材中收錄的文章都蘊含著濃厚的情感,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元素,借助這些情感元素開展情感教育。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將抽象的文字轉變成更加生動的藝術形象,以此激發學生的內心情感,讓學生可以在課文學習中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提高情感教育的質量。例如,在教學《背影》時,教師可以“父親的背影”為主線,指引學生對文章情節發展進行探究,如買橘子時父親的背影、離別時父親的背影、思想中的背影等,讓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更好地感受作者與父親之間的情感。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聯想自己的父親,想一想父親為自己做的事情,并讓學生說一說自己對父親印象最深的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從實際生活中的情感入手,感悟課文中描述的情感,不但能深化學生對文章情感的感知,而且能促進課堂情感教育效率的提升。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指導學生通過朗誦的方式,感悟文本中蘊含的濃厚情感,并為學生提供一個情感宣泄點。初中語文教材中有很多經典古詩詞,這些古詩詞充滿了情感。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指導學生通過朗讀的方式體會詩詞中的情感內涵,激發學生的情感思維。例如,《春望》這首詩是作者在“安史之亂”后,看到國家敗亡,在憂國思親之際寫下的。整首詩情景交融,感人肺腑,體現出作者濃濃的愛國之情。教師在教學這首詩的過程中,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播放“安史之亂”后長安的相關視頻及圖片,并配上相應的音樂,指導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朗讀,讓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深入感受作者的情感,以此增強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感。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注重開展情感教育,不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加深學生對語文課文知識的理解,還可以促進學生樹立健康的情感價值觀,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在今后的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結合教學內容,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開展情感教育,真正體現語文教育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