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世界紡織品消費,我國是全球第一棉花消費國與第二棉花生產國,大量的紡織品消費使用后被丟棄,紡織品廢棄物產生的環境問題也日益嚴重。而由此產生的大部分紡織品廢棄物都采用填埋方式處理,既不經濟也不環保。因此,需要尋找科學可行的方法對紡織品廢棄物回收利用。對棉混紡紡織品廢棄物的再利用,不但可以減少紡織品原料浪費,也能降低紡織產業環保污染水平。
據統計,95%的紡織品廢棄物都能利用,紡織品原材料來自種植、養殖和石化冶煉,每回收1千克廢舊紡織物,即可減少二氧化碳3.6千克排放,節約6000升水,減少0.3千克的化肥和0.2千克的農藥使用。中國作為全球第一人口大國,織物原料的生產量巨大,紡織品原材料短缺還需大量進口。如果回收利用1噸廢舊棉紡織品,可生產約0.99噸非織造布或0.99噸分色棉紗,相當于節約了1.1噸紡織原料或0.8噸棉花,同時還能降低大約5%~20%的能源消耗。我國每年棉花的產量約600萬噸,種植棉花需要占用大量耕地,消耗水、農藥、化肥,如果能將紡織品廢棄物充分利用,將極大緩解我國耕地緊張局面,廢舊織物回收利用將成為循環經濟重點[1]。
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每個家庭每年都會淘汰大量舊衣服,如果人均每年購買5件衣物,人均每年淘汰丟棄3件舊衣物,那么以我國13億人口數計算,每年丟棄的舊衣物將達到約39億件。按照一件衣物平均重約800克,大約每年會產生312萬噸廢棄物,如果再算上廢棄家紡、玩具、工業等各類織物,全國數量紡織品廢棄物數量將非常非常驚人。據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統計,“十三五”末,我國將會有超過1億噸廢舊紡織產品,其中化纖類為7000萬噸,天然纖維類為3000萬噸。純棉衣物由于抗皺、平滑、強力等性能的缺點,服裝企業為了設計制造時尚新潮款式,都會混紡添加滌綸、氨綸等化工材料,這些紡織廢棄物被填埋后,難以降解,對土壤、水質等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另據中國循環經濟協會數據統計,我國每年生產約5000萬噸紡織原料,大約產生了超過2000萬噸廢棄紡織品(包括衣物、家紡、玩具等),而廢舊紡織品回收利用僅為約300萬噸,回收利用率僅為15%左右,大多被當作垃圾填埋或焚燒處理,紡織品廢棄物回收利用率嚴重不足[2]。
棉花纖維的主要成分為α-纖維素分子,占88.0%~96.0%,其余的是蛋白質、蠟、果膠和其他物質的有機或無機物。棉纖維素是一種多糖分子,每個分子含有3個羥基(—OH),分子式(C6H10O5)。羥基沿分子鏈作用于氫鍵,棉纖維分子結晶度高,剛性較大,具有特殊的微纖維化學結構。因此,在常溫下,它是比較穩定的,這是因為纖維素分子之間存在氫鍵。廢棄棉混紡紡織品通常是以滌棉混紡織物為主,并且紡織工藝復雜,導致用機械方式難以分離回收棉纖維。近年來,通過化學溶解或者降解方式回收棉花纖維素取得了良好效果,主要有以下幾種回收提取方法:
(1)甲基嗎啉-N-氧化物,分子式是C5H11NO2(NMMO),是工業上使用的纖維素溶劑之一,在溶解過程中NMMO可以溶解高達30%纖維素,幾乎可以完全回收,而且溶解是物理過程,不發生化學衍生溶質。NMMO無毒,完全可生物降解,工作條件即大氣條件壓力和溫度80℃~130℃,在溶解過程中,纖維素大分子結構保持不變,只有氫鍵纖維素大分子之間斷裂[3]。因此,NMMO是唯一能溶解完整纖維素,不發生任何降解,選擇NMMO溶液作為棉混紡紡織品廢棄物溶劑,棉纖維素被提純溶解使用效果良好,對藍染色廢牛仔衣服進行處理,提取的纖維素可以再生成纖維,其機械和表面特性類似于萊賽爾纖維。
(2)離子液體溶劑,離子液體(IL)是一種比較環保的處理溶劑,也被用于分離來自棉混紡紡織品的纖維素。丁基-3-甲基咪唑氯化物([Bmim]Cl),1-(2-羥色胺)-3-甲基咪唑氯化銨([C2OHMIM]),1-(2-羥色胺)-氯代3-乙基咪唑,1-乙基-3-乙基咪唑氯化物([EMIM]Cl),1-丁基-3-甲基咪唑乙酸酯([BMIM]Ac),3,3-二甲基咪唑亞砜([MIM])。IL溶解纖維素的機理與NMMO相似[4],主要作用于棉花和滌綸的混紡織物的處理,可以直接利用上述溶劑,根據需要選擇溶解棉纖維或滌綸纖維,然后將未溶解的纖維進行過濾,再用凝固溶劑再生棉纖維素或滌綸[5]。
(3)用堿性溶劑溶解纖維素。棉花纖維素的結構中含有許多羥基,所以纖維素是極性分子。由于堿性溶劑的金屬水化離子在溶液中的體積很小,很容易滲透到纖維素中并與其反應,使得纖維素分子的苷鍵斷裂、聚合度下降,纖維素由長鏈分子變成短鏈分子,最后轉化成葡萄糖,纖維素被溶解。因此,可以用氫氧化鈉、氫氧化鋰、尿素等堿性溶劑分離棉纖。但是堿方法不利于環境保護,還會降低棉混紡織物中其他纖維的物理性能[6]。
(4)利用強酸從棉混纖維中分離降解纖維素。例如:可以使用68%硝酸和37%鹽酸為溶劑,或者70%~75%硫酸和85%磷酸作為溶劑,棉纖維酸解后使得滌棉分離,從棉滌制品廢棄物中提取纖維素,并且酸解的提取效果簡單易行。雖然纖維素的酸水解既簡單又便宜,但是酸方法的缺點和堿方法同樣突出,高濃度的酸溶液不利于環境保護,還會降低棉滌制品中滌綸的物理性能,對設備造成相當大的腐蝕[7]。
(5)用乙二醇可以處理廢棄棉滌混紡織物中的滌綸纖維。通過乙二醇與織物的質量配比、醇解溫度、醇解時間等因素的控制,使得完全溶解滌綸,提取棉纖維。研究人員通過大量試驗發現,確保滌綸充分溶解的同時,能夠盡量保持棉纖維在溶解過程中的物理性能不被破壞,當乙二醇與棉滌混紡織物的溶解配比質量為3:1,使滌綸溶醇解溫度控制在196℃左右,醇解時間控制在約2.5h,過濾未溶解棉纖維的溫度約60℃ ,回收的棉纖維力學機械性能幾乎沒有下降,可被重復再次利用,可以滿足再次紡紗的要求[8]。
(6)利用生物酶法分離降解棉纖維。酶水解回收纖維素是一種清潔的選擇,酶解主要作用于棉纖維。因為棉纖維是天然纖維,可以通過自然降解,主要產物為二氧化碳和水,但降解速度過慢,并且產物無法回收利用。利用生物酶可加速棉纖維水解,使其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葡萄糖,通過發酵制備乙醇。但是,棉花的高結晶度使酶水解或細菌水解困難,因此通常采用酸或者堿預處理,使得織物的棉纖維分離降解成小分子有機物,再進行酶水解,使其全轉化為葡萄糖,然后由酵母菌發酵制得乙醇,達到回收利用[9]。
(7)以上幾種方法在回收棉混紡紡織品時都難免利用化學溶劑,會對織物中的纖維造成破壞,降低其回收后的再利用價值。由于廢棉纖維是由纖維素組成的,纖維素中只有C、H、O三種元素構成,碳含量較高,約為44%,可以用來生產碳材料。通過棉纖維在一定水熱條件下,碳化成高附加值的碳微粒子,回收后制備成高吸附性能多孔碳材料。多孔碳材料可以用來處理工業和生活廢水,碳化方法是一種方便和環保的方法,能極大地滿足大規模回收廢棉紡織物,解決資源和環境問題[10]。
綜上所述,目前棉混紡紡織品廢棄物回收利用纖維素的方法包括:(1)溶解,即纖維素分子結構棉纖維不斷裂;(2)棉纖維纖維素分子降解為低分子有機化合物,如葡萄糖;(3)棉纖維纖維素分子進一步降解成小分子化合物,如乙醇;(4)纖維素分子完全分解成單個元素材料,如碳材料。
在全球廢舊紡織品居高不下并持續增加的情況下,雖然目前各類回收的方法各有優點,但投入成本依然較大,難以大規模適應復雜的廢舊織物的形勢,因此仍然需要全球科技工作者繼續探索發展,最終實現紡織資源的循環再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