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蕾 晉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審計部
在疫情的驅動下,用戶的消費方式和交易模式愈發有了深刻的改變。各地倡導“無接觸”式生活推動了金融服務業的轉型升級,數字化、移動化、智能化、便捷化正成為商業銀行轉型升級的重要發展方向。商業銀行在文化理念、業務發展模式等方面存在的矛盾和沖突,正成為商業銀行轉型升級的最大阻礙,商業銀行迫切需要進一步加快探索出一條適合數字化轉型的路徑,實現可持續的高質量發展。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在商業銀行的轉型升級探索中發揮了合規管理、風險防控等重要作用。
數據表明,受到疫情、房地產調控、國際大宗商品市場、金融市場的劇烈波動、消費者消費方式的改變及金融科技公司的崛起等的影響,上市商業銀行的經營業績承受較大壓力,凈利潤增長持續放緩,加權平均凈資產收益率和平均總資產收益率均有所下降,不良貸款有所上升,商業銀行需要抓住數字化轉型的紅利期,主動謀求業務的轉型升級,為商業銀行創造更多的業務收入和非銀收入。
商業銀行花費重金打造一個物理網點所能獲得的用戶覆蓋率是有限的,隨著智能移動終端的普及,用戶的金融消費行為和交易習慣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用戶利用數字化渠道獲取金融服務替代了傳統的到店服務逐步成為主流,因此,商業銀行需要順勢而為建設一套體驗良好、應用場景豐富、安全可靠的數字化產品,持續提升用戶覆蓋率,利用金融科技對業務賦能增加用戶體驗的愉悅效果,提升用戶訪問率和留存率,讓營銷服務更加精準、有效。
傳統商業銀行注重優質客戶,忽略了下沉市場的客戶需求,在數字化轉型的時代背景下,商業銀行需要體現更多的社會責任,敢于打破二八定律,持續推動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業務發展,滿足下沉市場的客戶需求。數字化轉型讓下沉市場客戶更易于觸達金融服務,同時也讓商業銀行的風控手段更加豐富有效。
在過去,商業銀行受限于嚴格的監管環境,商業銀行主動創新意識不足,因而給予金融科技企業彎道超車的機會,在數字化轉型的迫切需要下,商業銀行主動創新意識不斷加強,在審計領域,過去以符合監管要求、風險防范為主要需求,在數字化轉型的背景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需要更新質量管理理念,在確保審計業務質量的同時,能提高內部審計的增值,內部審計有更全局性的視角,能為商業銀行的轉型發展提供更多的解決方案。
隨著商業銀行數字化轉型的提速,原有的內部審計質量管理標準會存在一些不適應的情況,但是部分商業銀行并沒有根據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去完善原有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標準和監督、評價指標體系,原有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標準顯得過于粗糙,導致不能適應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市場發展變化的要求。同時,部分商業銀行普遍缺乏明確的內部審計質量責任追究機制和獎勵機制,只明確責任卻不明確獎勵,挫傷了審計人員的積極性,導致部分審計人員心理不平衡,工作有所懈怠,機械服從,缺乏主動創新意識,在掌握業務已然發生變化的情況下卻不主動提出修改內部審計質量管理控制標準,從而不能適應新的審計需求,給內部審計質量管理造成一定的阻礙。
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商業銀行的業務模式有了新的變化,商業銀行內部審計存在審計對象過于狹窄的問題,仍舊集中在關注商業銀行業務操作的合規性和風險防控上,忽視了對大數據審計等的延伸審計,隨著商業銀行業務的創新和拓展,數字化應用已經滲透到商業銀行每一個業務職能崗位,并積累了海量的用戶數據資料,由于受到專業技術手段的制約,難以做到對全部數據資料的核實和審計,因而多采用抽樣審計的技術方法,這容易存在一些遺漏和不準確,給內部審計質量的提高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商業銀行內部審計人員面對的金融審計環境更加復雜,商業銀行的產品創新、業務流程改造時刻在發生著變化,這對審計人員的內部審計質量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現實的情況往往是,由于審計工作比較繁重給審計人員造成了很大的工作壓力,學習和培訓時間比較受限制,學習渠道的獲取也較有限,影響了專業學習的效果,加之數字化轉型在提速,審計人才的培養滯后于商業銀行的業務發展,在進行數字化審計時沒重點,取證不充分、不完整,重大問題未能查深查透查實,審計事實模糊不清導致定性不準確,直接影響了審計工作的質量。
提高內部審計質量是商業銀行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的客觀要求,也是樹立審計權威性的有效手段,應該予以重視。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提高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質量可以依據以下方法加以解決。
結合國內外先進的內部審計質量管理理念,如每年定期開展內部審計質量自我評估和外部評估,通過自我評估提高審計人員質量控制意識,通過外部評估發現內部審計問題從而進行改進。也可以結合COSO的內部控制框架構建商業銀行自身的內部審計質量管理框架,通過分析內部審計的質量管理環境、內部審計質量評估、內部審計質量管理活動、內部審計質量管理信息與溝通及內部審計質量監控,發現原有內部審計質量管理中的薄弱環節,為審計質量管理的完善指明方向。
提高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質量需要有健全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制度作為基礎。一方面要制定和完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制度,制定相應的審計操作規程和業務手冊,明確相應的審計程序。另一方面要設置和完善審計質量控制崗位,配備專職質量控制人員,明確其權限和職責,定期開展審計質量檢查,將審計質量控制貫穿到審計業務的全過程,并將檢查結果進行全行通報,以督促審計人員進行業務改進。此外,還可以建立審計質量負責制,誰審計誰簽名誰負責,將責任落實到人,并建立相應的考核指標,將審計質量考核與審計人員的薪酬、職務晉升等相掛鉤,提高審計人員執行審計質量控制的積極性。
隨著數字化轉型的提速,商業銀行的海量業務數據、用戶數據均實現了數字化,在此背景下,加大數字化審計系統的建設,打通數據壁壘是提升審計質量和審計效率的必然選擇。商業銀行可以依據自身的業務特點建設涵蓋運維監控、預警系統、政策法規等模塊的可視化的審計管理系統,實現對商業銀行業務流程進行動態監控和風險排查。要對審計數據實施全面的質量控制,審計數據作為數字化審計的關鍵基礎,其質量直接關系著審計質量,因此要加強對審計數據的質量控制管理。針對數字化數據的特點再造審計質量控制流程,對數據的采集、處理、分析的全過程進行質量控制,并打破各分支行及各部門的數據壁壘,實現數據互通交叉驗證。當然,由于商業銀行數據的隱私性較強,因而還需要同步建設數據的安全和保密系統,確保數據不泄露、不丟失。
為解決中小商業銀行審計資源和審計機構分散,管理鏈條過長,質量難以控制的難題,可以參考現在大型商業銀行通行的做法,加大審計信息管理中心的建設,進行信息數據和審計資源的集中化,強化商業銀行總部的審計集中控制,壓縮審計質量管理鏈條,整合內部審計資源,逐步建立起統一管理、有序聯動的內部審計組織架構,審計信息管理中心負責人直接隸屬于商業銀行董事會,切實提高審計工作的獨立性,為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1.審計立項階段的質量控制
商業銀行內部審計立項階段應充分考慮監管層和組織管理層意見,結合本行的實際經營風險情況,以幫助本行實現經營目標為前提條件進行綜合考慮。單次審計項目應避免泛泛的全面審計,而采用針對性的深挖某一個或幾個經營管理環節或者對某一項業務內容進行深入審計,以確保審計方向明確,同時,還應該充分考慮時間、人力、金錢等要素合理科學配置審計資源,以確保能夠完成審計目標。
2.審計準備階段的質量控制
首先,應充分考慮審計人員的專業勝任能力和回避制度進行合理配置,并進行明確職責分工。其次,應與被審計項目人員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提前了解具體業務環節,對被審計項目的重要性和審計風險做出初步的合理性評估,初步明確審計重點。最后,在確定審計方案時應避免缺乏可操作性及脫離實際的問題,可以組織經驗豐富的審計專家對審計方案進行研究討論和修訂,以確保審計方案的質量,并建立執行審計和質量控制的檢查標準,建立分級復核制度。
3.審計實施階段的質量控制
審計實施階段的質量控制是審計項目質量控制的重點。在審計證據的收集和分析上,要充分評估證據收集的數量、可信程度和相關性,要明確審計取證的范圍,選擇合適的取證方法,對收集和整理的審計證據進行再評價,對于有疑問的審計證據,應與被審計項目人員溝通了解,并簽字確認。在審計工作底稿的質量控制上,應建立審計工作底稿的質量控制規范,做到內容完整、真實性強;記錄準確、邏輯性強;必要時要有被審計項目人員的簽名或蓋章,同時建立審計工作底稿的復核制度,以避免錯誤或遺漏。此外,對于發現的重大問題可以實行集體論證,反復研討判斷取證要點難點,以確保審計證據的質量。
4.審計報告階段的質量控制
審計報告應客觀、完整、真實的反映被審計項目事實情況,審計依據要明確,審計發現問題要清楚,審計結論要合理專業,審計建議要具有可行性和建設性。審計人員根據審計情況匯總編寫審計報告初稿,隨后與被審計單位人員溝通,征求其意見,對有異議的內容應召集有關人員充分論證后予以認定,最后撰寫審計報告終稿。同時還應該完善審計質量控制的報告路徑,確保審計部門負責人能直接了解審計質量情況,從而能督促審計質量的提高。
5.審計整改階段的質量控制
審計發現的問題能否最終得到落實整改關乎于審計的質量,審計不流于走形式而是能切實解決商業銀行內部存在的問題。為此,應該加強后續審計整改階段的持續性監督,要及時發放審計整改意見書,詳細列出違規事項和整改建議及要求,要與被審計項目人員做好溝通,限期整改到位。同時應該對被審計項目中的違規事項予以處理處罰,以起到“舉一反三”,警示他人的作用。在被審計項目人員限期整改完畢后,審計人員還應該組織“回頭看”,對被審計項目的整改情況進行檢查核實,督促整改到位,并建立審計結果通報制度,披露審計結果整改情況,接受群眾的監督,促進審計項目的整體質量得到提高。此外,還可以召開專門的總結會議,對審計項目進行總結和考評,對審計項目的審計質量和審計風險進行總結,對于好的審計做法予以采納推廣,對存在的問題予以改進,通過不斷的積累逐步提高審計人員整體的審計質量控制能力。
提高商業銀行內部審計質量離不開一支高精尖的人才隊伍。首先,要培養內部審計人員的質量控制意識,將審計質量管理的核心價值觀傳遞給每一個審計人員,使審計人員能夠潛移默化的將質量控制融入審計過程中。其次,要設置專門的審計質量控制崗位,由具有豐富經驗的審計人員對審計業務進行質量控制和復核。再次,要制定專門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培訓計劃并組織實施,可結合商業銀行經典的審計案例進行剖析、召開專題研討會等培訓形式,使普通內部審計人員和審計質量控制人員能夠不斷更新知識和技術操作。最后,要建立審計質量控制專家庫,在商業銀行審計系統中遴選一批審計質量控制方面的人才,形成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專家庫,由于商業銀行業務復雜,很難做到方方面面都懂,所以要明確專家庫成員各自的主攻方向,培養專家型人才,必要時也可以聘請外部專家,為全行的內部審計質量控制工作出謀劃策。
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商業銀行的產品結構、業務流程都有了巨大的轉變,加之監管機構不斷出臺新的政策,商業銀行的審計信息使用者對商業銀行的審計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審計人員應該加強審計質量的控制管理工作,提升審計工作的質量與價值,為商業銀行的風險控制和合規管理工作提供更多的賦能,提高審計人員自身的價值,為商業銀行的戰略目標的實現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