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旅游職業學院 山西太原 030031)
動態分層教學主要是指教師按照學生的實際能力水平、知識基礎及心理狀態等因素,將學生劃分為基礎層、提高層及特長層3種各自水平相當的層次,在實際教學過程之中,學生如若表現優異,就會被遞進至更高一等的層次之中,反之就會下放至更低一等的層次之中。教師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會采取相應的教學策略,通過針對性指導能夠最大化地挖掘學生所具備的學習潛力,進而不斷進步。
在使用動態分層教學法的過程之中,必須要遵循以下幾種原則。第一,主體性原則。在全新教學理念得以普及與推廣之后,高校逐漸認識到了學生所具備的主體性,在課堂之中所開展的各類教學活動應當以學生為主體。而動態分層教學法能夠按照學生的實際能力水平來進行層次的劃分,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因此教師應當將課堂的主導權交還于學生,給予其更為充足的時間及空間,讓其能夠通過自主學習來養成優秀的學習習慣,進而為后續的學習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第二,平等性原則。在進行高?;@球教學時,教師應當為學生營造一個公平公正的學習空間,讓其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全部實力,讓學生之間能夠平等競爭。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讓學生將自身的不足之處暴露出來,教師便可以此為基礎進行教學模式的調整與優化。第三,全面性原則。教師在使用動態分層法進行高校籃球教學時,應當注重教學內容的全面性,讓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夠有較大幅度的進步,使其內在潛能被充分挖掘。
第一,能夠讓學生的合作及競爭意識得以激發。在高?;@球課堂之中使用動態分層教學法,教師一般是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到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之中,例如安排學生開展運球接力比賽等,教師根據學生的實際籃球水準來完成不同層次的劃分,并將其組成相應的學習小組,小組中籃球水平較高的學生會將運球技巧傳授給水平較低的學生,以此來實現最終的勝利。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合作及競爭意識,為后續健康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
第二,滿足高?;@球運動發展基本規律[1]。將動態分層法應用于高校籃球教學之中,可以彰顯大學生之間所存在的差異性,教師能夠按照學生不同發展狀況來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這也和高?;@球運動“因材施教”這一基本規律不謀而合。針對部分身材較高但移動速度較慢的學生,可以安排其在籃球比賽之中司職中鋒,針對部分身材較矮但腳步靈活的學生,可以安排其在籃球比賽中司職控球后衛。在平時教學之中,教師針對不同位置的學生進行相應知識的傳授,能夠產生良好的教學成效。
縱觀我國高校籃球教學,由于受到傳統理念的影響,導致大部分高校依舊沿用了傳統的照本宣科式教學方式,僅僅是將大學生聚集到一起,將各類籃球運動知識一股腦地傳授給學生,并不在意學生是否能夠理解,在講解完畢之后便解散隊伍,讓學生自行活動[2]。部分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方式之下,很容易滋生對籃球運動的抵觸情緒,無法產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這就讓高校籃球教學的成效大打折扣。
當前部分高校在進行籃球課堂教學時,依舊是由教師做主導,學生處于一種被動學習的局面之下,極大地削弱了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加之部分體育教師為了能夠順利達成既定的教學指標,并未認真考慮所選擇的教學內容是否契合學生的健康成長,同時也并未認識到學生群體之間所存在的差異性,這樣一來便使得部分籃球基本功較扎實的學生很容易完成學習內容,而對籃球運動接觸較少的學生則面臨著較為嚴峻的困難。長此以往,籃球實力較強的學生會認為籃球學習缺乏挑戰性,出現一系列松懈心理,而籃球實力較弱的學生則會產生一定的畏懼心理,不但削弱了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也降低了高校籃球課堂教學的質量及效率。
在使用動態分層教學法時,基礎渠道便是按照學生在素質基礎方面的差異來完成不同教學難度的班級分層。因此,高校體育教師應當在每學期開課之前深入調查與考核大學生的籃球綜合素質,并以此為基礎來將大學生劃分為基礎層、提高層及特長層3種層次[3]。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分層時不能夠僅考慮到學生籃球技術水平這一單一因素,還應當綜合學生對籃球運動的知曉程度、學生的戰術素養等一系列因素,只有通過這樣的方式才能夠讓動態分層結果更為精準,從而有效提升動態分層教學的有效性。教師針對不同層次班級的考核標準及教學內容也應當具備較強的專指性,不但要充分迎合特長層教學班級學生綜合性籃球實用技能這一發展需求,還應當培養提高層教學班級籃球綜合技術,激發基礎層學生對籃球運動的學習興趣,增強其學習自信。
在進行高?;@球教學時,教師要以學生實際學情為基礎,利用好課堂教學時間,通過最佳的教學手段來有效增強不同層次學生的籃球學習積極性。教師應當制定一個長遠的教學目標,旨在對所有學生所具備的運動潛能進行挖掘,依據教學大綱中的相關要求來將學生的運動負荷進行適當提升。針對有著較高籃球運動天賦的特長層學生,教師應當給予其充足的空間進行自我發展提高,讓其籃球技術能夠向更高水準看齊,從而有效增強高?;@球教學的質量及效率;針對天賦一般的提高層學生,教師應當側重于其籃球運動綜合素養的增強,包括但不限于三分球準度訓練、運球效率訓練等,通過這樣的方式來深入挖掘其所蘊含的潛力;針對接觸籃球較少或缺乏興趣的基礎層學生,教師就應當從最基本的籃球技術動作開始,通過游戲教學的方式讓其能夠認識到籃球運動的魅力,進而熟練掌握諸如控球、運球、傳球、投籃這類基本技術動作。
在完成教學班級的動態分層之后,教師還應當在班級內部進行層次的劃分,以此來進一步細化與分解動態分層教學法。雖然通過教學班級動態分層能夠盡可能地組合籃球素質水平相當的學生,但因為受到內外部因素的影響,導致學生依舊暴露出了一系列的技術弱點,諸如部分學生運球過于死板不夠靈活;部分學生投籃準度低于平均水平;部分學生籃球技術動作較為混亂不夠協調等[4]。因此,教師應當瞄準學生的技術弱點,依舊按照基礎層、提高層及特長層來完成技術弱點的動態分層。完成分層之后,教師可以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互助,引導層次較高的學生對層次較低的學生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指導,以此來讓學生對籃球運動的專注性得以提升,有機生成全體學生的籃球自主學習意識。在教學的過程之中,教師也應當采取合理的措施來讓學生的分層觀念得以淡化,讓其能夠認識到分層教學旨在照顧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而不僅僅是區分學生的個人能力。如若學生產生了消極心理,那么教師也應當及時進行心理疏導,讓其能夠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
高校體育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籃球教學考核時,應當制定具有較強針對性的考核內容及標準,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當選擇合理的考核方式,力求對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有一個公正、客觀且準確的評價。在這一過程之中教師必須要最大化地防止學生由于考核結果不符合標準而對自信心造成挫傷,通過科學且合理的考核來讓學生保持對籃球運動的積極性,且具備一個不斷努力完成目標的決心[5]。具體而言,動態分層教學這一模式有著較強的系統性及復雜性,故而教師在使用這一教學模式的過程之中,應當完成細致的備課,通過對不同層次學生在基礎水平及心理狀況的了解,來設定合理的既定教學與考核計劃,針對大學生所開展的考核應當充分尊重學生自信心,不宜過難也不宜過于簡單,而是要在其練習過程之中根據層次學生的整體情況來適當地調整考核方式及內容,通過反復的調節反饋能夠對考核成效進行有效的優化,這對于其健康成長大有裨益。
需要注意的是,動態分層教學模式雖然對高校傳統籃球教學所存在的弊端進行了較大程度的彌補,但由于其普及時間相對較短,加之其具備較高的新穎性,因此教師在使用該模式時并不意味著全盤否定傳統教學模式[6]。而是應當將不同教學模式進行合理搭配,充分發揮其各自的優勢,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籃球技術動作水平,增強學生籃球綜合素養。
綜上所述,當前社會對高校的教育水平有了更高的要求,這就導致了高?;@球教學不但要讓學生掌握科學的技術知識,還應當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樹立正確的運動意識。我國高?;@球教學依舊存在著教學方式單一、未尊重學生主體性等問題,通過動態分層法的應用,能夠有效調動大學生對籃球運動的興趣,增強其技戰術水平,促進其健康成長,值得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