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 萍
(福建省龍巖市第二實驗小學,福建龍巖 364000)
英語是小學階段的一門重要學科,在長期教學實踐中逐漸形成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教師應用這些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英語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然而,以往小學英語中常用的教學方式多以講授式為主,教師占據主導地位,學生仍然處于被動的學習狀態。這種教學模式不利于學生學習能力及學習效率的有效提升。智慧課堂是小學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研究,能夠有效打破傳統小學英語教學的局限性,提高英語教學質量和效率。
自主學習即學習者能夠對自身的學習行為進行約束管理,并結合自身情況制訂合適的學習計劃、學習目標,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從而高效開展學習活動。英語自主學習,即學生以自己現有英語水平為依據,合理制訂相應的學習計劃,以促使自身的英語能力得到提升。小學生年齡尚小,學習行為、學習習慣尚處于形成和發展階段,需要教師做好有效的引導和幫助,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逐步養成自主學習習慣,從而為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學習效率的提升提供幫助[1]。
智慧課堂是一種新型課堂模式,是以教師的“教”來激活學生的“學”的智慧[2]。它是以互聯網時代為背景,以信息技術為重要手段,以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多元發展為目標的一種教學模式。教師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打造英語智慧課堂,對英語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充分體現了做任何事情要提前做好計劃和準備,如此才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3]。英語學習同樣如此。教師在課前階段有效地指導學生做好預習,不僅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途徑,還是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及學生學習效率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加強對學生預習的指導,通過指導學生開展有效的課前預習等活動,加深學生對課堂所學內容的了解,幫助學生理解所學內容的重難點,從而使其在課堂上更有針對性地聽課、質疑,提升英語學習效率。同時,教師在指導學生自主預習的過程中,還可以潛移默化地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對智慧課堂的構建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
例如,學習閩教版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 5 Sports day Part A 時,教師課前可以發給學生導學練習題,引導學生對課文內容進行預習,了解對話內容,并對文中的新詞、不理解的內容進行畫線標注。同時,為了提高學生的聽課質量,打造英語智慧課堂,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利用信息技術動感的畫面、簡明精要的講解來制作教學微課視頻,并發送給學生,以輔助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幫助學生了解所學內容。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學生預習中存在的問題、困惑進行有針對性的探討、分析,從而進一步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構建英語智慧課堂。
通過有效的課前預習,學生不僅可以突破學習難點,還可以消除對英語學習的畏懼感。同時,有效的課前預習對學生養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英語學習興趣的提升同樣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是調動學生英語學習內驅力的重要途徑[4]。
課堂時間有限,教師需要充分利用每一分、每一秒來引導學生學習,并積極營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讓學生在真實的語言環境中有更多的語言實踐機會,更好地調動學生英語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在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能力的同時,培養、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其今后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教師還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容量大、動畫直觀等優點來制作課件,以有效開展教學活動[5]。
例如,在學習閩教版四年級上冊Unit 7 Christmas Part A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PPT課件,以課件形式為學生呈現西方國家過圣誕節的相關視頻,創設圣誕節情境,從而以直觀、生動、形象的視頻方式拉近學生和英語課堂的距離,使學生零距離感受圣誕節的氛圍,更好地了解關于圣誕節的相關背景知識、圣誕節送禮物的風俗習慣等。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將中西方在接受禮物時的差異進行對比,使其了解中西方的文化差異,達到滲透中國傳統文化的效果,從而激發學生對文本閱讀的興趣,促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學習文本內容。
又如,“兩種物主代詞的用法”是教學的重難點,學生很容易混淆形容詞性與名詞性物主代詞。基于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制作多媒體課件,并通過播放課件的方式讓學生自主觀看、對比、領會,并組織學生根據課件中的內容展開自主討論。教師可適當地給予學生點撥,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盡可能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構建英語智慧課堂。這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更開放、自由的學習環境,還能鍛煉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升英語課堂教學效率,從而達到打造英語智慧課堂的目的。
課后作業是檢測學生課堂學習情況、鞏固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的重要途徑[6]。但當前課后鞏固練習多以抄寫、默寫、做習題為主,這很容易讓學生感到枯燥、厭煩,甚至導致部分學生出現消極應對、隨意應付等現象。這些情況的發生必然會對學生的學習效果造成不利影響。因此,在智慧課堂構建背景下,教師需要積極地改變傳統的作業形式,利用信息技術創新課后作業設計形式,進而提升學生作業完成的積極性及自主性[7]。
例如,學習閩教版三年級上冊Unit 8 The New Year后,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布置這樣的作業:(1)收集和我國春節相關的詞匯;(2)以寫作+朗讀的方式向外國人介紹我們是如何慶祝春節的。教師可以讓學生將作業上傳到班級微信群,并在班級微信群中進行朗讀介紹。在此環境下,學生的作業完成時間、地點就有了較大的靈活性,且作業形式相較于傳統的抄寫、默寫、做習題也更加靈活、豐富,故而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則可通過相關平臺及時了解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并結合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從而更好地鞏固智慧課堂教學效果。
總而言之,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改變傳統灌輸式教學模式,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課前、課中、課后等各個環節做好引導,不斷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構建英語智慧課堂,實現英語教學效率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