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蘭清 漳州靖圓發展有限公司
管理創新主要分為兩種類型,一是原發性創新,二是應用型創新,后者與經濟主體采用的新方法、新理論有關,前者則是在管理經驗支持下創建全新理論與方法體系。無論何種管理創新類型均需符合經濟主體發展客觀規律,在此前提下看清創新方向,聚合創新資源,使經濟主體能通過創新更具生機活力。然而,有些國企在財務管理創新中卻存在對象不明、方法低效、模式欠佳、缺乏計劃、人才不足等問題,有礙國企提高財務管理實效性。基于此,為使國企能提升財務管理水平,在市場化改制背景下探析財務管理創新方略顯得尤為重要。
創新能煥發客觀事物生機與活力,在市場改制下國企對財務管理有全新要求,要與市場對接,了解市場環境,關注競爭對手,為其產品、服務升級并滿足市場需求奠定基礎。基于此,國企要針對財務管理予以創新,使財務管理觸角能深入市場,為國企吸納與市場化改制有關信息提供條件,在此基礎上指引國企運營機制轉型升級,保障國企發展與市場動態一致。財務管理活動能滿足其改制需求,繼而增強財務管理與國企發展匹配度,在國企改制中能發揮財務管理功用。
創新能將財務管理與國企經營各個方面關聯在一起,使財務管理綜合服務水平不斷提升,例如國企推行業財融合財務管理模式,引導財務端深入業務端,對業務性質、結構、目的、效益等方面加強分析,在充分掌握業務活動發展規律前提下進行成本費用控制、全面預算、內部風險導向審計,指引業務端改進發展計劃,調配國企資源,應對經營風險,規避運營矛盾,追加綜合效益,繼而挖掘財務管理綜合服務潛力,在國企市場化改制中起到重要作用。
財務管理屬于先進現代化企業管理手段,在國際社會廣泛推行,與之相關研究內容豐富,客觀上支持經濟主體穩健發展,通過財務管理達到維護資產安全、提高經濟效益、提供精確財會信息、支持管理決策目的。市場化改制要求國企涌入競爭熱潮,國際市場持續開放對國企來講屬于機遇亦是挑戰,為此國企要加強財務管理創新,發揮其積極作用,解決國企發展中的現存問題,如生產方式粗放、利潤分配不合理、供應鏈價值較低等,繼而為國企在國際市場上一往無前夯實管理基石。
財務管理創新要目的明確,旨在提高創新與實踐有效性,這就需要國企看清創新對象,緊抓創新要點,集聚創新力量,調配創新資源,使財務管理創新成果能支持國企市場化改制。當前部分國企存在財務管理創新對象不明問題,創新形式千篇一律,創新方向較為模糊,出現財務管理創新成果無法在國企中發揮改制作用的現象。
財務管理服務方法較多,如風險導向審計、全面預算控制、集約化經營等,能為國企各部門、各環節經營與發展給予支持。新時代市場化改制敦促國企財務管理方法創新,旨在順應運營風險、效益目標、競爭對象等方面復雜化發展趨勢,通過財務管理應對市場化改制挑戰。部分國企存在財務管理方法創新低效問題,主要源于無法摒棄人力為主的傳統財務工作形式,降低財務工作精準性及綜合效率。
財務管理模式是集聚市場化改制背景下管理所需資源的重要載體,此模式合規性、效益性、技術性與財務管理創新成果呈正相關,如何優化財務管理模式,成為國企創新需關注要點問題之一。在數字時代國企將會計信息視為一種資源,財務管理模式主要職能是分析會計信息,為此需數字技術與該模式有機融合,為探尋財務管理創新路徑奠定基礎。
財務管理為國企市場化改制服務,市場環境瞬息萬變,加之國家政策、消費需求、原料價格、服務技術等方面日新月異,敦促財務管理有計劃、有目的創新實踐,指引國企抓住改制機遇。當前部分國企財務管理創新缺乏計劃性,存在“吃老本”問題,未能賦予創新活動發展性,使國企財務管理容易脫離實際,有礙其改制升級。
財務管理創新并非單純技術的累加及理論的演進,而是從服務角度出發改變國企管理現狀的實踐過程,需工作人員了解國企,樹立服務意識,在國企經營發展中大膽創新,保障新理論、新技術能激發財務管理潛力,可立足國企研究得出全新財務管理體系,使財務管理可以支持國企改制,在市場經濟中與時俱進。
財務管理對象的演變與國企市場化改制環境的變化有關,在國企資本多維度虛實結合及無形資產比率上漲背景下潛藏更多財務風險,刺激財務管理用多要素結合視角審視國企并明確管理對象,豐富對象內涵,擴展服務范圍。新時代國企在市場化改制不確定因素中謀求發展,這些因素對國企來講既是牽絆又是財務管理著力點,為管理創新提供便利條件,使國企立足利潤分配、籌資、融資、生產制造等環節調配各種因素,在剖析各因素關系及內在風險前提下制定財務決策,將生產因素、市場拓展等因素轉化為國企發展動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中獲得收益。
國企市場改制下財務管理方法創新主要經歷以下三個階段:第一,由經驗管理過渡到科學管理。國企起初籌資渠道較為單一,加之金融市場有待發展,籌資標準不統一,金融信息不對等,使籌資較為依靠個人經驗,在投資管理發展背景下投資決策更具科學性,提出資金時間價值、資本報酬率、投資評價分析指標等籌資管理方法,為財務管理分析決策朝著科學化方向創新奠定基礎。第二,由定性過渡到定量、定性結合管理。國企以往財務管理較為抽象,雖然能引導管理發力,但容易產生歧義,在不同領域、時段、經營活動中均適用,管理指導性較差,使管理行為較為盲目,新時代國企看重會計信息,用信息化技術搜集財會數據,利用管理會計報告、財務報告等形式定性、定量反饋國企市場化改制情況,加強數據挖掘,數據描述更為精確且全面,能引導國企開展管理工作。第三,由物的管理過渡到人的管理。在財務管理之初國企將其視為保障資產安全、會計信息精確、效益達標的有力舉措,輕視財務管理目標價值,在經驗積累基礎上,國企重視發揮財務管理目標作用,如考核作用、凝聚作用、激勵作用、指導作用等,使國企工作者及各部門能圍繞共同財務管理目標努力,打造良好管理環境,賦予財務管理穩定性、層次性、可操作性,繼而通過方法創新提高國企財務管理質量。
信息時代“互聯網+”成為國企市場化改制背景下財務管理模式創新重要載體,為技術流與信息流、物流、財流、人流聚合并支持國企改革奠定基礎。例如國企可創建財務共享中心,率先搭建數字化財務服務平臺,將籌融資、原料采購、生產制造、新品推廣等管理環節納入該平臺,一方面可聚合國企發展海量信息,另一方面為該中心提供多元服務指明方向,加之集成化設計,規設若干服務模塊,管理人員及基層工作者能根據權限登錄該平臺并享受服務,繼而改進財務管理模式,提高管理服務實時性、科學性、豐富性。
第一,設定財務管理創新目標,根據國企市場化改制實力、需求、目的,加之國家政策、法律法規等外在因素,保障該目標不僅可支持國企獲得最大化的利潤,還能肩負國企重擔,助力市場經濟健康發展;第二,以財務管理創新目標為導向制定創新實踐計劃,如融資管理創新計劃、資本結構優化計劃、風險管理手段創新計劃、財務分析模式創新計劃等,旨在為財務管理創新理清思路,保障創新成果可轉化為國企市場化改制動能;第三,關注創新成果,加強個案研究,根據國企財務管理切實要求針對創新計劃加以調整,使之能支持國企管理升級,在創新中應對市場化改制挑戰,同時基于個案研究為國企立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大環境創新得出新型財務管理體系奠定基礎,使國企財務管理能與其他企業管理形式區別開來,繼而為國企財務管理新時代創新開啟新篇章。
國企要加強財務管理專業人員培訓,使之管理市場化改制運作更具超前性、綜合性、技術性及專業性,能根據國企有形及無形資產混合特征增強管理適應力及創造力。國企財務管理專業人員還需自主學習法律知識、數學知識、信息技術等基礎知識,能拓寬知識面,擴展金融視角,從法律、社會、經濟、技術等角度出發分析并協助國企制定財務管理戰略,同時積極吸納新技能、新理論、新思想,在市場化改制環境中提升國企發展風險綜合評定能力,可根據國際市場環境調整國企資本結構,善用金融工具,加強財務管理,繼而為財務管理創新夯實國企人才基石。
綜上所述,國企市場化改制背景下的財務管理創新具有助推國企科學、高效、穩定發展的積極意義,為此國企要明確財務管理創新對象,豐富創新方法,改進財務管理模式,針對財務管理創新制定實操性較強的計劃,還需培養創新人才,繼而為市場化改制下國企發展提供財務管理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