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麗娜 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
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科學且高效的管理模式,不僅可以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也能夠讓企業合理規避風險,對企業長久經營有很大促進作用。因此,企業應該強化對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視,合理地對企業各類資源進行分配,加大對經營成本管控力度,有效降低財務風險,保證企業預期戰略目標在有效達成的同時,還能夠全面增強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在企業內控中,強化對全面預算管理的應用,不僅可以讓企業戰略目標得到有效落實,加大對企業成本的控制力度,還能實現對企業各項資源合理分配,有利于企業整體競爭優勢的增強。
通常情況下,對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工作來說,包含的內容頗多,可以對企業未來一段時間內的經營活動進行規劃,預測財務結果,嚴格的監控企業各項活動的實施過程,能夠對執行結果展開合理的評價和反饋,對企業所有財務以及非財務資源進行配置。由此可見,開展全面預算管理工作,對企業預期戰略目標的實現非常有好處,能讓企業有效地降低經營風險[1]。
在企業的經營發展過程中,經濟效益是衡量各項經濟活動的主要標準,而如果想要實現企業經濟效益的綜合提高,強化內控管理至關重要,實現以最小的資源消耗輸出最大的產出。現階段,在全面預算管理階段,對于現代成本管理理念的應用較為廣泛,包括:采購、成本、管理等,都是以成本效益最大化的理念貫穿到整個預算過程,合理的對各類關系進行協調,科學分配資源。因而,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開展,可以讓企業各項成本費用的支出得到良好管控,保證企業能夠獲得最大的經濟利益。
在預算管理中,資源有限性是其較為關鍵的因素,若對資源無限制的進行使用,那么預算則沒有任何意義。所以,通過對全面預算管理的定義分析可知,其核心就是要以資源為樞紐,能夠合理地對企業各項業務活動進行規劃預算,結合重要性原則,科學的對各項業務進行排序,以成本效益最大化的理念來對資源進行配置。而在企業的發展過程中,內部每一個業務部門完成業務計劃必然會對資源進行消耗,資源不會自行流向增值大的業務部門[2]。但是,全面預算管理則可以借助規劃功能,對預算目標進一步的細分,將責任層層的落實到各個部門中,通過將部門業務的責、權等有效融合,讓資源得到高效分配,保證資源不會出現無效消耗的情況,促進企業資源利用率的提高,讓企業能夠穩定運營,內部也能得到控制。
通過對企業內控管理工作的現狀分析,很多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并不能夠認識到全面預算管理的價值和作用,只側重關注全面預算管理的“預算”職能,沒有給予其“管理”職能的高度關注,從而錯誤地認為全面預算管理就是財務預算,財務部門只需要將預算指標下發到各個部門,然后要求部門執行即可。甚至有一些企業盲目地認為,全面預算管理實質是財務人員對部門的費用加以管理,對各項成本進行控制[3]。因為不能夠充分地認識到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性,致使這一工作的開展受到了很多局限。并且在管理期間,整體的預算管理理念十分滯后,部分企業經常會將企業內各業務部門的計劃認為是全面預算,不能從全局的層面來進行考量,觀念比較陳舊,最終使全面預算管理缺乏完整性,工作的開展不夠科學,沒有達到防范風險的目的,內控受限,無法促進企業整體經濟效益的提升。
在企業內控中,由于不能充分認識到全面預算管理的作用,使得企業在對全面預算編制過程中,依舊由財務部門擔任。并且,企業管理人員缺乏對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視,致使編制人員的業務培訓以及學習積極性不高,專業水平相對較低。在實際工作過程中,大多是財務人員將銷售、技術等部門的工作計劃進行匯總,之后進行編制,缺乏合理性。同時,在對全面預算管理進行編制期間,不能對市場環境以及行業特點等外部因素的加以考量,再加上企業內部無法實現充分溝通,最終使得預算編制與企業實際經營存在了很大差距,業務部門無法認同預算,進而對預算執行的效果造成了極大影響。此外,一些企業對人工全面預算編制的手段較為依賴,大多采用以歷史數據為依據,編制簡單且省時省力的增量預算法,而對滾動預算法以及零基預算法等先進方法,則很少應用。對于這種簡單的編制方法,會很大程度上削弱預算對業務的指導作用,制約了內部控制效果的提升,不利于企業的良好發展。
在我國企業經營發展過程中,全面預算管理的起步相對較晚,再加上企業對這一工作的認識不足,所以在全面預算管理的運營方面,并沒有給予太多的資金投入。現階段,企業并沒有設立專門的全面預算管理信息系統,所采用的方式依舊是人工處理手段,致使預算管理流程缺乏嚴謹性以及規范性,管理效率偏低,最終導致預算編制精準度較低,信息反饋不夠及時,不能建立有效的風險預警機制,嚴重影響了管理水平的提升。并且,在企業內控過程中,全面預算管理的預警監控功能也無法得到充分發揮,企業雖然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編制預算,但卻不能制定完善的監督措施,最終導致預算編制權威性不足,無法得到嚴格管控。
目前,企業雖然已經建立了相應的內部控制機制,然而,在實際落實過程中,監督管理責任并不能真正落實,制度具有較強的形式化以及表面化。比如:某企業在內控中,針對原材料的采購以及領用機制,雖然已經得到了改善,可在對原材料領用過程中,并不能嚴格的對限額領料單的審批程序加以執行,最終導致領料單的事前管控材料作用無法得到充分發揮,致使材料采購以及消耗與預算存在了非常大的差距,材料成本大大增加,嚴重制約了企業經濟效益的提高。
通過分析可知,企業之所以會存在全面預算管理形式化以及表面化的情況,主要是因為企業員工并不能夠意識到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性,無法了解該工作對企業長久發展的意義。所以,在今后企業內控過程中,一定要給予全面預算管理高度關注,能夠提升員工對預算管理的認同度。一方面,應該加大對全面預算管理在企業中的宣貫,保證員工可以認識全面預算管理在企業經營以及發展中的價值,能夠通過預算管理業務的培訓,讓企業員工主動參與到預算管理中,從而使該工作在企業中得到全面落實。另一方面,企業管理人員應該轉變自身陳腐的管理觀念,充分認識全面預算管理所涉及企業市場銷售以及生產等經營管理的各個環節,觸及協調、考核和監督等多個職能,積極推動不同部門之間的協調配合,保證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開展能夠更加完整且規范。
在企業內控中,若想從整體的角度上提升全面預算管理水平,除了要加大對這一工作的認識以外,也應該不斷地對編制方法進行優化,保證預算目標能夠與企業的發展實際相吻合。在對企業預算進行編制過程中,不能單純依靠財務部門,其他部門也要主動參與到預算管理中,保證企業內部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能夠流通順暢,讓財務人員可以收集到更多且更全面的信息,確保出現財務與業務脫節的情況,能夠將數據科學的整合和匯總,讓預算編制能夠標準規范。
在對預算進行編制時,需要依照各部門業務的類型以及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編制方法。企業也可以根據現階段的經營現狀,對各項成本費用支出,依照業務相關度以及重要性來展開綜合性評估,整體分析,并在依托與企業戰略目標的基礎上,對各項支出貢獻度進行排序,借助零基預算法來對預算加以編制,以便企業各項資源能夠得到高效且合理的分配,獲得最為良好的效果。總而言之,預算編制的方法不能只是采取簡單化、固定化的方式,而是要綜合企業現狀,強化對編制方法的優化和革新。
通過對全面預算管理的深入分析,該工作主要包含了:預算編制、預算分析、預算執行控制以及預算預警監控四個模塊,而若想更好地完成這四個模塊,必須要有大量的數據以及信息作為支撐。所以,如果依舊采取以往人工的方式來進行工作,根本不能達到全面預算管理的有效性,無法將其作用和功能充分發揮出來。因而,在今后的企業內控過程中,一定要加大對信息技術的利用,從而實現全面預算信息化,科學的對現代化信息技術手段加以運用,讓預算管理流程更加規范,保證業務與財務能夠深入融合在一起。
現階段,企業在經營過程中,對金蝶財務軟件的應用十分廣泛,其中涵蓋了較為成熟的預算管理模塊。所以,企業可以直接地升級開通,直接對接財務以及各項業務數據,對預算管理效率的提升有很大好處。同時,企業要依照自身情況,借助多元化的手段,推動全面預算管理信息化進程,能夠搭建預算管理信息化平臺,保證預算能夠與企業每個環節銜接在一起,真正意義上達到預算動態化監控,促進企業內控質量的提高,進一步增強企業的整體財務管理水平。
綜合而言,在現代企業發展過程中,全面預算管理是極為重要的內容,對企業整體管理水平以及經濟效益的提高有很大促進作用。然而,由于受到的干擾因素非常多,致使全面預算管理在企業內控中還存在了很多問題。對此,企業應該加大對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視,能夠合理分析現存問題,并能夠結合企業經營現狀,有針對性地制定管理辦法,加大企業內部的控制力度,保證企業能夠朝著可持續的方向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