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波
(浙江省寧波市余姚市牟山鎮青港小學 浙江 余姚 315400)
基礎教育不是為了讓學生擁有更好的成績,而是關注學生能力的培養,全方位的發展。教育先輩們早就考慮到這個方面,將實踐活動納入到基礎教育范疇,隨著現代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經過每一代教育者的辛苦挖掘,演變為現在的綜合實踐課。然而從目前的綜合實踐課的教學現狀來看,還是沒有獲得足夠的重視,很多只是流于形式,沒有落實綜合實踐活動的教育意義。因此我們應該響應國家號召,重視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加強教學管理,引導學生展開深度學習,真正能夠在實踐活動中獲得成長。經過多年的小學教學觀察,筆者對綜合實踐課堂有了一些個人理解,對綜合實踐課的開放性、自主性以及綜合實踐性有了更深刻的人石,故而筆者就如何引導學生展開深度學習,充實綜合實踐活動課進行相關策略分享。
首先我們明確深度學習的意義,它是指學生圍繞具有挑戰性的學習主題,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獲得發展的有意義的學習過程。這與綜合實踐課開展的初衷不謀而合,正是為了區別于傳統教育,讓學生作為活動的主體,強調多種主題,多種任務模式,多種研究方法的綜合,這種復合不是來自教師的人為復雜化,而是來自于學生個體對實踐活動主題的更深入認識和挖掘過程。而綜合實踐課的內容包括:信息技術教育、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以及勞動與技術教育。如果將深度學習引入到實踐課當中,學生將會獲得的是: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1]不僅增進了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還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責任感。
2.1 注重選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要做好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首先要確保學生對活動主題有著足夠的興趣。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具有現實意義和教育意義的實踐活動,老師要引導學生主動觀察,自行發掘他們感興趣的活動內容或者活動形式。但是在最終確定活動主題的時候,老師要做好主題質量把控,既不能假大空,學生不能獲得實際性的教育意義和能力培養,也不能脫離教學正軌,導致學生誤入歧途。活動探究主題要盡可能貼近真實生活,角度不必太大,從學生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展開就可以,確保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地參與進來。只有學生真正感興趣,積極地參與進來了,我們才能保證學生能夠在綜合實踐活動中進行深度學習。
比如說,老師可以進行主題方向的確定,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組,讓他們以小組的形式來自行決定本組的探究主題和實踐活動形式,例如探討主題是“感恩”,那么學生就可以基于感恩的對象來確定本組的活動內容,有的小組會選擇感恩父母,那么學生就自行展開活動組織,可以是主題故事會的形式,組內每個成員自行準備分享的內容,可以找出與家人的生活照片,也可以是記感恩父母的一個象征性事物,然后準備好會場的音響設備,表彰獎品等等,學生的分享方式各不相同,有的會選擇角色扮演,有的會選擇個人表達等等。而有的小組可能會選擇感恩老師、感恩同學、感恩社會工作者等等,每個小組都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方向老展開綜合實踐活動,而且建立在興趣的基礎上,學生會更加的投入,才會進入到深度學習的狀態,便于學生真正獲得感恩教育,也讓每個學生在積極參與的過程中獲得綜合實踐能力的提升。
2.2 加強實踐,培養學生“會做”的能力。《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綱要》中對教學目標提出了明確要求:“讓學生通過實踐,增強探究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研究的方法,發展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增進學校與社會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我們可以看出,小學階段的綜合實踐課程的最終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幫助學生體驗生活并學以致用,不能一味投入學校生活而脫離社會。[2]深度學習強調讓學生全身心積極參與,體驗成功,恰恰是落實學生動手能力培養的有效學習方式。
比如在一些手工活動課上,課堂氛圍也很活躍,學生在一起嘻嘻哈哈的參與,但是到活動結束,學生都沒能拿出一個完整的有現實意義的作品,活動全程沒有目的,也沒有挑戰,那么學生就只是為了活動而活動,沒有真正投入進來。因此在我們的綜合實踐課堂中,教師要讓學生真正獲得實踐能力上的培養,根據小學生的認知水平進行合理的教學規劃,活動過程中鼓勵學生動手、創新以及合作,耐心的給予指導。
2.3 教給方法,開啟學生求知的大門。最后深度學習注重以學生為主體,那就是尊重學生學習主人翁的身份,教師要注意綜合實踐的過程中不要過多的介入學生的活動,只在最開始進行基本的方法指導,讓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這也是古人所說的“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道理所在。綜合實踐課上,為了讓孩子們不在自己的研究中孤立無援,也避免老師包辦代替,教師只是以一個協助者、一個合作伙伴或是顧問的身份出現,這使孩子們心理上有了依托,也得到了活動的主動權,開展起活動就更積極了。
總之,要以盡量少的時間和采取深度學習的手段,在課堂40分鐘時間內使師生教與學的效率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教學效益的最好;要以教師、學生健康、穩定、愉快和持續發展為本,實現“輕負擔、高質量;低耗時、高效益”。提高教育質量,關鍵在課堂,素質教育的主陣地是課堂教學,教師的生命價值更主要地是體現在課堂上,就讓我們抱著吸納革新的態度,將高效課堂改革真正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