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惠
(江蘇省蘇州市太倉市新湖小學 江蘇 太倉 215400)
自2020年3月以來,全國各地各年級學生陸續返校復課,教師在形式上恢復了常態教學,家長們也可以復工復產,但是這一全國性的群體事件給全國人民,尤其是未成年人帶來的心理沖擊在短時間內將會陸續顯現。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把學校和家庭比作兩個“教育者”,認為這兩者要志同道合,必須抱著一致的信念。故而,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要以家庭作為基礎,助力學校教育,家校合力,才能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1.1 溝通的對象是學生。班主任在后疫情時代與家長溝通的主體必須要認清是學生,所以任何溝通都要以學生為中心展開。部分學生在疫情階段在家網課的學習效果并不理想,故而在返校后會出現對新知識點認知上暫時的落后、行動上暫時的遲緩。而學生學習力的下降對一定程度上造成家長心情的焦慮。面對這樣的情況,教師與家長要做好及時的溝通和交流,交流的內容可以圍繞學生展開,既可以是學生的家庭狀況、學習環境、學生的個性以及在家的表現,也可以是家長的希望、要求以及所需要的教育方法等,為今后的教學工作奠定基礎。
1.2 溝通的主體是家長。家校溝通必須建立在消除家長負面情緒的狀態下,要認識到后疫情時代中學生表現多元化的肯定其合理性。唯其如此,我們才能在平和的心態之下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展開交流。班主任要積極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在緩解家長的消極情緒、更新家長的教育觀念、創建學習型家庭等方面做出努力。
實施家庭教育的主體是家長,接受家庭教育的主體是學生。學生不是被動接受教育的自然人,而是充滿了豐富體驗的社會人,所以他也可以成為家庭教育的另一個主體,即接受的主體、自我教育的主體。
1.3 溝通的方式多樣化。教育部2012年修訂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指出要“密切聯系家長共同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學校要為家長提供促進孩子發展的指導意見,協助他們共同解決孩子在發展過程中的心理行為問題”。
所以雖然疫情階段我們只能通過網絡或者電話的方式展開家校聯系,而后疫情時代的來臨,我們便可以用更多方式來實現家校溝通。面對面的溝通可以通過家長會,或者一對一單獨交流。網絡溝通可以使用電話、微信、QQ、家校網以及新穎APP工具。但由于部分家長的工作繁忙,我們要抓住家長接送孩子的點滴時間進行交流,不僅要溝通學生的課業情況,更要交流學生心理健康狀態。同時,家訪無疑是最有效的家校聯系的手段,在溝通過程中要注意“欲語唯真,不真不語”。講求最真實的情感,同時做好家訪記錄表,以更好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
2.1 助力學生健康成長。學生由于年齡的特點,其相比較成人而言認知理解能力、自我約束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這就要求家長和教師適時、正確的引導,才能使其在正確的軌道中穩步前進。在學校中,教師最直接面對的便是學生的成績,更多的直觀印象便是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態度的狀態;而家長面對的是單獨的個體,除了學業之外,還關注學生的心理、情感、品質等各方面的培養。
故而家校之間的聯系,不僅僅可以彌補自身了解學生的不足,反而在共同交流過程中,具體直觀的了解學生的整體情況。針對學生的個性特征有針對性的進行引導、面對不同氣質的學生采用個別化的輔導形式,在家校合作雙管齊下的教育方式可起到互補作用,從而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共同推動學生綜合素養的全面發展。
2.2 提升家長教育素養。在家庭教育中,部分家長教育意識的淡泊,沒有樹立良好的形象,使得家庭教育氛圍偏妥,致使學生在行為、品德方面嚴重短板;部分家長教育手段的不合理,推崇“棍棒教育”的理念,使其與學生之間關系緊張,致使學生性格心理上的偏差;部分家長教育理念的偏頗,使其樹立“分數至上”的錯誤觀念,而致使學生品格培養的缺失,無法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
針對以上家長教育素養的缺失,在家校聯系中可以解決一二,教師受過專業的教育系統的培訓,對于教育的理念、教育的方式、學生的特點等有著比較專業的理解,在溝通過程中幫助家長樹立正確的意識、形成正確的教育手段、更正錯誤的教育理念,最終方可提升家長教育素養。
2.3 增強學校發展后勁。學校整體是由學生個體組成,學校教育的主要目標便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早在黨的十八大,就已提出“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要求教師積極展開素質教學,將學生培養成為能力、素養全面具備的人才。面對這樣的教育任務,單靠教師一方的努力必然是達不成的。而家長作為學生的第一任教師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加強家校之間的合作,在所有的培養措施中也將家庭教育歸于內,實現家校共育。通過家校共育的教育教學活動,促使學生具備扎實的知識、能力和習慣基礎。長此以往,學校便有著眼于長遠的發展,致力于基礎的培養,使學校具備了足夠的發展后勁!
3.1 學會減壓,消除焦慮情緒。疫情防控階段,學生居家學習成常態,學生在家學習的效果不佳,自控力不足,使得家長們想要孩子盡快返回學習。學生返校后會開始第一次摸底測驗,成績的不理想使得家長更為焦慮。故而,家長的消極情緒的產生是由客觀依據的,并且在短時間內不可能消除。而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們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態也是造成家長焦慮心情的主要原因,這樣的焦慮心情會造成許多家庭教育的不理想。
因此,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手段適時組織家長會,積極引導家長正確認識并接納自己的消極情緒,營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可以組織了一次“網絡吐槽大會”,引導家長們齊聚“通訊會議”吐槽,讓家長們發現他們不是一個人,在“憤怒”產生共情,從而在共性的發現中理解自我、接納自我,情緒也從“消極”走向了“釋然”了。只有當消極的情緒降低、焦慮的情緒變少,才能走向最有效的溝通。
3.2 樹立榜樣,獲取積極能量。“榜樣效應”是學校中常見的值得提倡的心理暗示,故而基于為了使每個孩子都能獲得自身最大的發展這樣的目標,其一我們要充分利用疫情期間涌現出的各種英雄人物,及其背后的民族精神,都可以成為家庭教育的資源,都可以化為學生成長的動力。同時尋找身邊的榜樣,發揮出榜樣效應的最大優勢。其二要充分發揮教師的榜樣作用,“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古人早已意識到了教師在對學生進行道德品質教育方面的重要作用,教師的個人威信是影響學生的重要條件。
班主任一定要善于充分發揮榜樣的先進作用,這種精神作用是不可缺少的,也是任何優越的物質條件都不能替代的。運用正面人物的榜樣作用教育學生,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已經是班主任工作中經常使用、廣泛開展的一種教育活動。它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種直觀形式,也是一種生動而有效的方法。
3.3 講求藝術,產生情感共鳴。溝通是為了一個特定的目的,人與人之間、人與群體之間把信息、思想與感情進行傳遞和反饋的過程。在與家長進行溝通的時候,首先要做到尊重家長,要理解家長為學生所付出的一切,與家長溝通的時候要傳輸關愛與熱情。其次因為教師面對的是學生群體,家長面對的學生個體,由此產生教師溝通時更側重于理性、更側重于普遍性,而家長恰好相反。故而反饋學生情況的時候要注意及時和委婉,善于運用描述性語言總結的話語來實現對學生在校情況的反饋。
總之,家庭教育水平的參差不齊加劇了學生之間的差異,這使得班主任的家庭教育指導工作面臨新的問題,亟須明確而具體的方法指導。作為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責任人,班主任要積極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在緩解家長的消極情緒、更新家長的教育觀念、創建學習型家庭等方面做出努力,以期學生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