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琴予
(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區第七小學校 四川 巴中 636001)
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在核心素養下開展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提高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力度。核心素養在課堂中的應用有助于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還能調動課堂氛圍,能夠使學生提高語文綜合素養,使學生最大程度地接受課堂上的內容,提高學習效率。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核心素養就是與語文素養相關的各種能力,具體來說,包含語言表達能力,學習能力,理解能力,思維能力,文化理解與傳承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等。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面向全體學生開展核心素養教學,培養學生各個方面的能力,促進學生全方面的發展。教學不是只看眼前,要注重學生能力的提高,注重學生多項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注重學生全面發展,學生的終身可持續發展才是教學的最終目標。
2.1 結合小學語文課程內容,提高學生學習水平。小學語文教材豐富多彩,蘊含很多高尚的文化知識,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該了解自己學生的自身能力,每堂課程不能一成不變,要多利用創新的教學方法,帶動學生的學習動力,不斷挖掘學生的潛力,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教師可以通過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找到合適的內容講解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這樣可以更加形象,讓學生印象深刻,感同身受的去學習,從而達到核心素養教學。
例如,教師在講授古詩《望洞庭》這堂課時,教師不要只翻譯詩句的意思,還要講出畫面感,講出中心思想,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望洞庭》這首詩描寫的是在安靜的夜晚,在皎潔的月光下,洞庭湖面像銅鏡一般平滑光亮,林木蔥蘢的洞庭山聳立在泛著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銀盤里的一只青螺。這首詩主要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大好河山的贊美之情。這樣教師通過描繪整首詩的畫面感,讓學生感受其中,加深印象,也能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語文文化素養,教師也能實現核心素養教學。
2.2 學習與實踐相結合,把知識融入生活。知識源于生活,所以知識的學習可以結合實踐。同樣,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核心素養教學中,可以利用學習與實踐相結合,把知識融入生活的方法,培養學生們的觀察能力和感受能力。因此,在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高效教學中,教師要結合生活實際對學生進行全方面知識拓展,對學生進行有意識的練習與訓練。利用教學與生活相結合的方式實現核心素養教學,讓學生明白全面發展的重要性,讓學生更加細心,學會享受生活,學會把自己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生活中,讓學生全面發展。
2.3 分組教學,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無論是在學習中還是在未來的工作中,團隊合作都是非常重要的。團隊合作精神,能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思想創新能力,合作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課堂教學幫助學生鍛煉團隊合作能力,團隊合作訓練可以改變一成不變的教學方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高,還能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增加課堂氛圍,使課堂變得更有活力。
例如,在口語交際《有趣的動物》這堂課中,教師可以利用把學生們分組,開展競賽的形式教學。比如設定同樣的情景,題目設定為描述動物園里的小動物,描寫的越豐富越好,讓學生們開放自己的思維作答,先讓小組之間展開討論,集思廣益,然后由一位同學匯總,最后每個小組分別描述,看哪個小組描述的更加豐富。這樣既鍛煉了同學們的團隊合作能力,又活躍了課堂氛圍。團隊合作的方式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還能夠增加學生們的積極性,讓學習不再是一味地聽講模式,增加課堂的樂趣,從而讓學生的思維也更加活躍,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想要實現高效教學是要講究方法和策略的,需要教師有創新的教學方式,打破以往的教學方法,完善小學語文教學機制,加強對核心素養的深入了解和靈活運用,堅持素質教育,努力提高學生的語文文化素養,結合實踐教學,改善教學方式,達到高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