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孜盼·葉斯木汗
(新疆阿勒泰地區富蘊縣杜熱鎮中學 新疆 富蘊 836199)
古詩詞是文學作品的精華,情感作為一種非智力因素,將初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與情感教育進行相互結合,它可以有效輻射整個初中語文教育活動,補充情感教育缺失,讓學生可以在學習和欣賞古詩詞的過程中,產生自我情感體驗,領悟古詩詞意境,有效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初中古詩詞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創設課堂教學情境,幫助學生進入古詩詞意境,充分調動學生的聯想能力,促使學生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古詩詞的學習活動中,從而促進學生的體會、感悟,以及更深層次的體驗。語文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將古詩詞所描繪的意境進行直觀呈現,營造一個生動、形象、逼真的課堂教學情境,最大化的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從而加深學生的情感領悟。以八年級語文教材中《蒹葭》一課的教學為例,本節課程教學時,語文教師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在課堂導入環節,進行教學課件視頻的播放,為學生營造一個相應的課堂氛圍:江岸蒹葭蒼茫、風過搖曳,江面霧氣彌漫、竹筏緩緩,一長發女子背向順流而下,塤樂在此時響起,有些許蒼涼,有些許清冷,亦有些許期盼。讓學生可以跟隨古詩詞情景來隨著音樂進行自主朗誦,并讓學生可以在朗讀中進行品味、體會,有效深化詩歌的意境,促進學生對其中人物情感的感受,進而促使學生領悟到詩人執著追求理想、永不放棄的精神。
古詩詞內容精簡,但其中所蘊含的意境極為深遠,它精煉的語言表達和豐富的意境讓很多學生在實際學習中很難體會到其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導致古詩詞教學無法真正地發揮其自身的情感教育價值。所以語文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給予學生充足的空間和時間,引導學生自主地體會古詩詞中的詩情畫意,感受其中蘊含的清凈之美,結合古詩詞中所描繪的人物表情、色彩線條等,來實現對學生的情感培養,從而讓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豐富自身的情感表達。[1]以八年級語文教材中《題破山寺后禪院》一課的教學為例,本首古詩詞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可以熟練朗讀全詩,從整體上感知詩意,學習是個對勁舞的典型化描寫,品味始終對江南景物的無限贊美和向往之情。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可以先為學生介紹常熟虞山名勝風景,然后引出《題破山寺后禪院》這首詩,然后指出興福寺的自然環境特點,比如高林、竹徑、山光、潭影等等,引導學生根據這些描繪來將其風景進行勾畫,讓學生可以繪畫,來體驗到景中含情,委婉含蓄的寺院清幽與潔凈,充分感受到詩人寄情于山水,一心向佛門的隱逸情趣。
語文教師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引動學生根據學習內容,來開展古詩詞反復品讀活動,促使學生可以在此過程中細細地品味詩句含義,理解作者的真摯情感,同時深刻地感悟到詩詞中所表達的濃厚摯情,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達到古詩詞情感教育的有效滲透。[2]以八年級語文教材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課的教學為例,本節課程中語文教師首先要求學生初步了解王勃的相關文字常識,并且進行有感情的朗讀活動,鼓勵學生通過反復品讀,來感受其中所蘊含的思想情感,理解作者對朋友的真摯情感,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交友觀。接著語文教師在引入《淮上與友人別》一首詩,鼓勵學生針對這兩首詩在表達方式以及格調上的不同之處,幫助學生明確《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所表達的是一種豁達的態度,這首詩的格調比較昂揚;[3]而《淮上與友人別》這首詩則是就近寫景,情景交融,所表達的是分別上路、抽上心頭的惜別,這首詩的詩風比較的細膩和哀婉。通過讓學生進行反復的品讀,來讓學生可以在其中感受到古詩詞的樸素無華,有效豐富學生的情感輸出。
總而言之,初中語文教材中所包含的古詩詞課程,極具藝術欣賞價值,它凝結著我國古人的智慧,體現著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語文教師在古詩詞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這是對我們中華民族經典文化的傳承和發揚,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和發展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義,所以在古詩詞教學實踐中,語文教師需要積極的對古詩詞教學方法和教學形式進行鉆研,以培養和深化學生情感為教學重點,努力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古詩詞學習熱情,進而有效保證古詩詞教學的高質、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