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婕君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盛湖學校 江蘇 蘇州 215000)
在新課標的改革后,對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也變得越來越重視,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不能只是把要掌握的課本知識簡單的教給學生就可以了,更要注重學生在學習中的具體情況進行指導,讓學生積累足夠知識儲備的同時,也有自己獨立的想法和思考,不能只是機械性的記住要求背誦記憶的知識點,要提高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滿足學生以后的生活發展需要。
素養總體上是由人的品行特點,行為舉止,文化水平和素質等細節來體現的,表現一個人的修養程度。[1]它包涵這一個人對世界的認知程度知識水平和學習能力,也包涵一個人待人處事時的方式以及對于已經所學到知識的一個拓展創新能力。在新課標中,語文素養也變得更加重要,一方面要求學生具有比較扎實,基本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另一方面也開始注重對文章,文學等的人格上的修養。全國小語會會長崔巒認為,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
2.1 語文知識與言語積累。在初中語文學習階段,不僅要讓學生學會基礎的語言文學知識,增加知識儲備量,也要引導學生對語文文字加以運用,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比如,在講初三語文課文《海燕》時,老師閱讀后可以幫助學生對文章經典精彩的部分再進行講解,幫助學生了解作者所表達的思想感情,學會理解運用文章所用的修辭手法和寫作的技巧,讓學生對作品由自己的理解學會欣賞。讓學生通過閱讀學習優秀的文章,掌握寫作知識,提升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要讓學生能夠寫出東西,表達自己,一定的言語積累是必要的,所以讓學生掌握基本的常用詞匯,成語含義,背誦一定的優秀文章段落和短文和閱讀課外的一些書籍都是語文核心素養最基本的要求。
2.2 正確的學習習慣。有了正確的學習習慣,才會讓學習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要盲目的記憶課程要求的知識點,死記硬背,這樣的學習效率也是很低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要讓學生學會正確的學習語文的方法,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自信,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及時做筆記,書面保持整潔,上課認真聽老師的講解,對于不懂的及時向老師詢問,或者翻閱相關資料及時解決遇到的問題。
2.3 語言表達與邏輯能力。語文教學也是需要學生大量的進行語言鍛煉的,把儲備的知識詞匯成語,運用在日常的寫作與平時的溝通交流中,讓學生學會不同的閱讀方式和語言表達方式,邏輯思維,達到可以利用所學到的基本技能把自己的獨立的思維想法用適當的言語進行加工修飾更好的表達出來,具有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根據不同的場合情景使用語言。感受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時,提升品位與自己的審美。[2]例如,在講授課文時,老師可以對文章的寫作特點加以介紹,讓學生通過閱讀文章,自己尋找發現文章中作者所用到的修辭手法,讓學生自己思考某段文字之所以這樣表達的含義,蘊藏的思想感情,鼓勵學生自己能夠帶著問題去閱讀文章找到答案,學會深入的閱讀課文,并進行分析,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加強語言訓練,同時鼓勵學生能夠勇于回答問題,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2.4 提升文化素養。教師在教授知識的同時也要重視學生人格品質,行為舉止上的培養。以身作則的同時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對教材文章的分析,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讓學生在文章中對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進行思考感悟,讓學生盡可能可以感同身受,引以借鑒,同時提升自己的素養,從文章中得到啟迪。老師可以通過讓學生反復閱讀文章精選內容或者用多媒體的方式展現一些相關背景知識或者視頻資料幫助學生更好的感悟體會文中的主旨。通過進行文化教育的感染下讓學生學會在與人交往時學會態度親和,說話文明,勇于提出自己的想法,可以質疑別人,也能有耐心傾聽別人的想法,尊重別人。自己有錯誤時,勇于承認錯誤,承擔責任,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能發現別人的優秀可取法的地方,虛心學習,能夠與別人友善溝通。
在初中語文學習中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能力,我們也要以符合學生的需要和發展,從實際出發,制定適合初中學學習,更好全面發展的教育模式,不僅要注重教學的內容和質量,也要看到學生自身狀況,與學生多接觸溝通,關愛他們,讓學生對學習有興趣,有求知欲,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同時繼承發揚中國的傳統文化,注重學生品行道德的培養,健全學生的性格品格,讓學生全面發展,提升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