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嬌嬌 河南大學
高校的收入來源有很多,其中有一部分是國家預算撥款,我黨在多次會議中,明確提出要對公共財務體制進行優化,對預算編制制度進行完善,構建績效評價體系。就目前而言,國家以及社會都非常重視公共支出領域,在高校內部建立財務預算以及績效管理,則有利于合理的控制投入,同時優化投入的產出效率,實現資源的合理化配置,促進高校的可持續發展。
在高校內部設置財務預算管理是高校改革和發展的體現,其主要是指高校基于自身的實際情況以及發展的計劃,編制的年度財務支出的計劃,包含工作任務以及事業計劃等,都是日常高校對支出以及收入進行控制的一種依據,同時更是高校發展方向的體現。簡言之其反映高校各項資金支出的活動,包含編制、審批、執行等一系列的管理內容,其滲透在高校運行的方方面面[1]。
績效管理是指各級管理者為了達到企業所設定的目標,繼而制定了一個績效管理內容。其主要包含根據企業的目標制定績效的計劃,將計劃落實到各個部門以及人員,在實踐后對該績效考核進行評價,并基于評價結果對相關人員開展獎懲措施。在這種持續循環的過程中,實現員工目標和企業目標的一致性,提升員工工作的積極性。在高校財務預算中的績效管理,就是基于財務預算的進行績效評價體系以及考核機制,保證財務預算的目標可以按照計劃達成。
就目前而言,很多高校內部并沒有重視預算以及績效管理,雖然設置了預算管理制度,但是缺乏完善性。通常在編制預算時,只有財務人員參與,其他各個部門并不知曉,甚至也沒有權利參加。而財務人員所編制的預算又未和各個部門的實際情況相結合,這也使得預算執行較為困難。此外高校所編制的預算在執行環節,又未和績效評價緊密相連,這也使得財務預算和績效管理難以在高校中發揮出作用。
預算編制決定的是未來高校某段時間內各個部門的支出控制額,各個部門需要根據所編制的預算合理地進行開支,避免出現超支的情況。但是預算編制的不完善,也使得在整個財務支出的控制中,預算難以發揮出真正的作用。比如有些財務人員在編制預算時比較粗略,并沒有將其細致化。這也使一些部門在進行財務支出時還是比較的粗獷,難以按照高校所設定的規劃路線進行開展,導致一系列的支出和收入都較為盲目,并沒有真正地達到定量分析以及控制總額的目的,也無法在高校開展工作時提供相應的指導依據[2]。
預算執行是決定預算編制效果能否發揮的一種有效的手段和方式,但是就當下的高校內部在開展財務預算管理時,無論是預算的編制還是預算的執行都缺乏合理性。比如在執行預算的過程中,由于預算編制不夠合理,也導致相關部門隨意地對預算計劃進行更改或者是對項目進行刪減。相關人員并不能夠對各個部門的預算執行狀況進行全面的跟蹤,這也使得某些部門在運行過程中出現超預算的情況。當然,也不乏一些高校內部的財務人員受利益誘惑,在制作預算時,不遵循相關的預算方法和高校的實際情況,導致整個預算管理的建設缺乏科學性,執行無法到位。
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高校開始注重預算績效評價體系的建立,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改革,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存在欠缺的部分。就預算績效評估體系而言,其涉及高校各個部門的預算執行情況,需要通過監督并考核的方式得出結果,但是目前很多的高校內部并不具備較為完整和系統的評價體系。還有一些高校內部雖然設置了績效評價體系,但是并沒有將其落到實處。比如在監管的過程中缺乏一定的合理性,這也使得整個預算評價制度的效果難以發揮。
財務預算是高校發展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會影響到各個部門的開支狀況以及高效的可持續性發展。因此,在高校內部必須基于實際狀況,建立完善的財務預算編制制度。首先需要轉變傳統的落后觀念,將財務預算編制納入各個部門的日常工作中。比如在年初時,高校需要設定各個部門每個季度的預算編制,可以要求各個部門的領導積極地參與到預算編制環節,保證財務人員所編制的預算是符合實際情況的。其次明確好預算編制環節各個人員的責任,比如財務人員具有統籌責任,需要先基于往年的支出情況初步編制各個部門的開支,再由各個部門對該類開支提出討論。在確定好預算之后,就不得再進行更改。如若后期執行環節,各部門更改頻繁,則根據更改的狀況將其納入績效考核中。通過制定嚴格的預算編制制度,落實好各個人員的責任,提升預算編制的質量。
在高校內部,財務預算管理實際上涉及的是一個非常寬泛的概念,其包含到財務預算的編制、執行、監督以及績效的評價等全過程,在編制完財務預算之后,就需要將各個預算滲透到各個部門中,各個部門要嚴格地根據預算開展各項開支。而為了提升整個執行過程中的質量,就需要加強對執行環節的監督,比如在高校內部可以建立一個財務預算管理的平臺,在該平臺上納入各個部門的財務預算情況、開支狀況等。當某個部門的開支,在未規定的時限內出現了短期的快速增長狀態,甚至可能會在下一階段超出預算,在平臺上就會出現預警的狀態。而該部門以及監督部門也可以了解到該情況,由相關的監督者找該部門的領導談話,了解出現超支的原因,繼而合理地控制在執行過程中財務的狀況,避免出現浪費的情況[3]。
為了提升高校內部相關人員和部門的重視度,需要建立預算績效考核的指標體系,對執行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進行評價。在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中,可以將一些長期的目標進一步的細化,將預算和績效指標以及目標之間建立聯系,基于指標衡量目標。基本設想是在預算支出管理中基于績效建立不同類型的績效考核指標,再通過定量以及定性的分析方法建立評價體系。比如高校內部具體的評價領域可以分為五個部分,第一是教學績效,其可以分別學生均設備值、生均事業支出及人員經費在總支出中的比重。第二是科研績效,比如教師的人均科研經費、科研活動收入的增長率。第三是自籌能力,即是學生自籌經費的年增長率。第四是自籌績效,第五是產業績效。通過明確的劃分,建立完善的績效考核的指標體系,則可以提升相關人員對績效的重視度,將預算績效管理落實到高校內部。
當預算落實到各個部門后,就需要加強對預算全過程的績效控制,包含中期的執行以及后期的預算績效考核,中期的執行在上文第二部分財務預算執行環節的監督已經基本闡述。后期預算績效的考核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在考核過程中,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法,對各個部門的預算結果進行評價。為了保證相關人員對結果的重視度,就需要將結果和相關人員的績效相掛鉤。這也有利于強化高校支出管理的理念,合理地對支出的比例進行優化,提升支出所產生的經濟以及社會效益。作為高校的管理者在考核績效時,應將重點放在高校整體發展的趨勢上,比如資金預轉是否安全,細化分析預算管理的狀況,這樣可以提升高校內部資產的使用質量,實現對資金全過程高效的管理和控制。
綜上所述,在高校內部開展財務預算以及績效管理,是對高校內部各項資金有效控制,提升資產運行質量的一種有效手段,同時也有利于促進高校的可持續性發展。具體在開展財務預算以及績效管理時,首先高校就需要建立完善的財務預算和績效管理的體系,樹立正確的財務預算的制定觀念,要求全部門人員參與到財務預算管理中。其次還要對全過程進行監督、控制并管理,保證各項教育支出在預算的范圍之內,避免出現浪費的情況。最后就是要做好績效評估,提升全體人員對預算管理的重視度,發揮出預算管理在高校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