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卉 揚州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體育部
中國民族傳統體育包括:太極柔力球、舞龍、舞獅及龍舟等。這些民族傳統體育活動對當代大學生而言,不僅是單純的傳統體育活動,其還與我國傳統文化息息相關,與民族自信密切相連。因此,在高職體育教學中,教師一定要積極思考,在科學方法指導下有效教學,積極引入中國民族傳統體育,在增強學生見識,開拓學生視野的基礎上,提升學生自身文化素養,增強學生民族自信心,為培養學生體育核心素養與文化自信打下良好的基礎。
近些年來,隨著交通工具的革新以及生產力的不斷發展,全球各區域之間的交流變得愈加頻繁。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各種源于資本主義或者其他區域之間的各類多元文化逐步開始對當代社會進行影響。人們在學習西方文化的同時,開始逐步忘記自身的本土文化。長此以往,就會給當代青年和少年帶來諸多的不良影響,使他們逐步失去對于自身文化的理解和敬畏。針對這樣的情況,黨的十八大以來,正式提出了文化自信的理念。而高職體育教育作為當代關鍵的教育階段,也必須積極維護和響應黨的號召,積極采取各種手段來引入中國傳統文化和民族傳統體育內容,從而讓學生充分了解和接觸中國文化,進而提升他們的文化素養,增強他們對于民族體育以及民族傳統文化的認識,促進他們體育綜合素養的提升與發展。
當今是一個不斷發展的社會,多元化思想以及文化的融入發展,使當代人民不僅要具備良好的知識技能水平,還要有良好的綜合素養。而良好的素養不僅包括自身對于本土文化的理解以及各類多元文化的認識,更重要的是還要具備長遠的目光以及包容發展的胸懷。因此,在高職體育教育中,教師一定要積極引導學生加強對于中國民族傳統體育以及傳統文化的理解,從而讓他們在對比中逐步認清中西方文化差異,科學有效的了解我國民族傳統體育和優秀文化,并在不斷學習中,逐步具備兼容并蓄的優秀胸懷。
興趣是一切活動開始的源泉,是學生主動集中精力,調動時間去學習與了解的核心動力,更是良好學習效果的保證。因此,教師要想科學引入中國民族傳統體育,保證學生學習效果,那么首先就要對學生的內部動機進行培養,從而使學生在自身興趣的驅動下,主動去學習和研究,進而取得良好效果。在具體的引導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以下兩種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育,從而增強學生對于我國民族傳統體育以文化的理解。
首先,教師可以用語言或者問題等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提升他們對于民族傳統體育的理解,加深他們的認知。如教師在正式開始上課之前,可進行設問:“柔力球比賽大家都知道,那么為什么會有柔力球比賽?其涵義是什么?”引導設問后,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梳理分析以及整合引導,從而在科學補充的情況下,有效引入相關的柔力球知識,有效加強學生對于柔力球這種民族傳統體育活動的理解。
其次,教師還可以利用現代化的技術手段和外部大環境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增強其興趣,提升其認知水平。黨的十八大以來,文化自信理念的提出,國人更加注重中國傳統文化的教育和普及,在這樣的形勢下,各種民族傳統體育也開始被大家科學引入,遍地開花,逐步充斥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不妨積極利用這些大家熟悉的傳統體育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提升其認知,增強其素養。如教師在民族傳統節日的時候,可以利用民族傳統節日來科學引入民族傳統文化,進而加強學生對于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強他們對于家國情懷的認識,有效提升他們的體育綜合素養。
科學的策略及方式方法,不僅能夠科學提升學生對于民族傳統體育的理解和認識,還能增強他們的學習能力,豐富他們的知識儲備,提升他們的綜合素養。因此,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想科學提升學生對于整個民族傳統體育的理解和認知水平,除了要培養其興趣外,還要積極采用各種手段對學生進行引導,從而增強其興趣、提升其素養。
合作學習法是當代基礎教育階段比較提倡的一種方法,是全球各階段教育都比較認可的一種辦法。其主要表現方式為,教師在完成基礎知識教學后,按照學生的日常學習能力與學習表現,將學生分為幾個不同的學習小組,讓學生在不同學習小組內,就教師剛才所講述內容或者一些問題進行自主研究和互相討論,通過這種方式來激發學生思維,增強學生探究能力,幫助學生科學完成知識路徑的有效構建方法,增強其學習綜合能力。
如在教授關于太極柔力球的相關知識時,教師在教學之初,可以先利用各種信息技術手段為學生進行科學講解,待整個知識講解完畢后,教師可以按照科學的方式將學生分為幾個合作探究小組,讓每個學生在小組內,通過學習以及自主探究的模式,表達自己對教師所講傳統體育活動的全部理解,進而在大家補充以及完善的基礎上,科學有效的掌握相關的知識。教師還可以先使用合作教學法,在知識未講之前,讓學生在各自組內討論、分析以及總結歸納自身對于相關傳統體育活動的理解,以此來增強學生對于傳統體育活動的理解,增強其綜合素養。
項目教學法是科學研究以及知識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對于學生未來全面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這種方法不僅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直接體現,能夠科學的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其還能幫助學生逐步提升自身的問題解決意識和解決能力,增強其綜合素養。項目教學法是指教師將今天所學關于傳統體育活動的所有知識以及達成目標告知學生,繼而讓學生通過自主閱讀或者互相探討的方式來對于整個傳統體育活動的相關知識進行理解和分析,進而在自主探究中,有序科學的完成整個傳統體育活動相關知識的學習和理解。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也可以積極使用這樣的手法,如教師可以先將柔力球的相關知識告知學生,逐一為學生進行簡單分析和講解,接著再利用問題引導的方式來激發學生的思維,讓學生通過看書或者互相討論的方式來試圖回答問題,進而在這種提問—回答中,逐步完成關于柔力球知識的理解,增強學生的綜合素養。
實踐是加深學生對于相關知識理解的重要手段,在傳統體育教學中,教師只進行課堂講課,那么學生的記憶不會牢固,認識也會存在一定問題。學生的主要活動是體育鍛煉,因此,教師要想加深學生對于整個民族傳統體育的理解,增強其綜合素養,那么除了進行有效的課堂教育以外,還可以積極使用各類游戲來加強學生的認知,增強其學習能力和體育素養。如教師可以實施任務驅動式教學,讓學生通過任務驅動的方式來加強對于相關傳統體育活動的理解,增強其綜合文化素養。如在教授學生關于柔力球這項傳統體育知識的時候,教師可以先發送給學生一段柔力球的視頻,待學生有了初步的認知之后,再讓學生分組進行實際探究,讓他們在這種探究過程中,加強對于柔力球這項運動的認識,增強其體育綜合素養和綜合能力,促進其全面發展。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家校聯合的模式,讓家長主動參與到這類體育活動中來,從而加強學生認知,提升其綜合水平。同時,教師還要帶領學生,在保證其安全的基礎上,在一些特殊節日主動參與到一些民族傳統體育慶祝當中,從而利用這種實踐活動來加強學生的理解,提升其認識。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一切知識與技能的學習核心,因此,教師在科學引導學生了解與學習民族傳統體育時,一定要注重學生自身的認知水平和認知原則,從而保障學生對于技能與知識的科學學習,有效加強他們對于民族體育運動的理解,增強其體育素養。如在進行民族傳統體育知識引導時,教師應從學生認知實際出發,積極采用學生熟悉的、喜歡的方式來對學生進行啟迪,讓學生在自主參與與主觀意識下主動的參與到整個活動當中,從而保證效果,增強學習質量。教師還要積極發揮引導者的作用,利用合理的語言或者肢體動作等多元化表達方式來對學生學習行為和探究行為進行關注和指導,從而讓學生在接受以及學習中國民族傳統體育技能與知識的時候,不僅可以提升他們的認知能力和體育運動能力,其思維方式和綜合素質也能得到一定的提升與發展。此外,學生教師還要注重學生學習效果的研究,在民族傳統體育知識學習中,摒棄那些花里胡哨的“面子工程”,以學生實際情況和學習情況作為基礎原則,科學有效的開展實施各類有益學生全面發展的各類傳統體育教學活動和探究活動,進而使學生在民族傳統體育知識與技能學習中,不僅可以科學的學習到應有的知識,具備應有的技能,其綜合水平也能得到提高與發展。
總而言之,民族傳統體育教育是我國文化自信理念科學實施的具體體現,其無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對學生成長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當代教育工作者一定要科學學習,認真研究,在當前科學先進指導思想的基礎上,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養,增強自身教學能力等手段,科學有序的通過各種手段來增強學生對于民族傳統體育乃至中國傳統文化的理解,從而促進我國文化自信理念的實施和發展,增強學生的文化與體育綜合素養,將學生逐步培養為一個具備優質綜合素養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