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元媛 天津市北辰區第二模范小學
“課程思政”的理念、價值可以融入各學科的教育體系中。“課程思政”的提出,是想讓各學科之間相互協同,促進不同學科的思想育人價值,讓教育育人功能極大化,提升學生涵養,提高學生整體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思政論壇會上強調:“堅持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統一,挖掘其他課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在雙減政策的要求下,體育課堂作為主要突破口,通過體育教學這一環節,可以讓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精神落地生根,依托不同的體育教材內容,將“立德樹人”理念貫穿于不同情景的教學環節中,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因此,在體育課不同教材的教學中要充分思考分析思政元素,將不同形式和內容的思政元素融入體育課堂中去。通過學習,加深學生對體育教材隱形價值的理解,有效提升“課程思政”教育在體育教學中的融合效果。
在當下非教學任務繁重的現狀下,許多教師沒有深入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工作,許多體育教師也沒有意識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體育教師每天除了上課外,較少去挖掘體育教材中包含的深層意義,面對突發情況也不能針對性地給予糾正和講解,化解為教育故事,從而導致學生在上課時沒有學習到融合思想層面的內容,達不到思想教育的意義,從而影響到教育實效性的提升。
很多學科教學中還是灌輸式的教學方法,不能將思政思想融入到現實的教學中去。教師依然采用單純的說教方式,即便是在體育教學中,仍然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比較古板的灌輸式學習已經完全不適應現代社會。這部分教師在教學中,忽視了學生的主體性,學生作為學習的主人沒有發揮能動的作用,達不成既定的教學目標。體育教師要及時根據體育課堂教學環節的特征進行思想融合,否則脫離教育意義的說教內容顯然蒼白無力。
當前教育評價體系融合不足的問題比較普遍,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既強化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又能符合現代化的優秀教學設計需求,這是我們老師需要思考的地方。一些教師沒有意識到教學評價中如何加入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在某些公開課的時候有所體現思想政治教育,但明顯沒有深入進行考慮,只是停留在日常的形式。正是因為評價體系的不完善,使得現有的教育功能缺乏必要的作用。
體育課程中的知識學習、技能訓練、意志品質培養、人格塑造等方面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與任務相吻合。體育課程充分利用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學生感興趣的體育運動中,便于思想政治教育者運用學生的情感力,實現理性啟迪與情感激發的統一。
體育課程以身體訓練為主要手段,幫助學生發展體力,提高身體素質。教學中蘊含的體育精神注重合作友愛、和睦團結、公平正義、互相協作的理念,可以有效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培養高尚品德與健全人格。
體育課程中對體育文化、思想觀念的傳播更加多元豐富,不同于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體育課程的開展帶有明顯的實踐性、具體化、潛移默化的特征,在具體的知識及技能學習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傳承,是傳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生動方式,也是傳播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重要手段。
“課程思政”是我國現代化的教育的思想內容,我們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進教學的全過程。通過課程思政教育的融合,進一步提高我國青少年的思想覺悟。而體育教學不僅需要教會學生如何掌握動作技能,達到強健體魄的效果,還需要從小培養學生民族自豪感和大國精神的思想意識。“課程思政”知識是需要通過特殊的場合和情景模式將隱性思想教育融入教學中去,而不是直接向學生灌輸思想政治內容。我國的“課程思政”內容強調“立德樹人”,即在學校體育展開教學工作時,以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政治思想標準作為體育知識課程教育的合格標準來展開教育學習,促進體育精神和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
體育教材中新增“思政育人”模塊;教學大綱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時數分配與教學內容綱要等考慮融合思政元素;上課時,組里需要共研教學進度,整合高效教學策略,對教學內容環節精心設計,進行科學地融入;教師在寫教案備課時,要對所教的教學任務、教學方法、運動負荷、場地器材和課后小結等方面進行設計,考慮哪些點可以融入怎樣的思想教育,才能讓教學起到更好的作用和效果。
在考核內容中,改變以往的評價方式,采用新型的評價標準,比如在課上學生的思想品德、團隊合作學習、課程學習程度、優生示范、小組技能展示等多維度綜合評價,將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學生對自己的評價、學生之間互相評價等多角度的評價方式融入課堂評價中來。
教師要對教案思政融入引起足夠的重視程度,加大思政化教案的執行力度,以改善體育課堂中思政教育教學的質量。也可以進行教師間的經驗交流,主動請教思政專業教師進行溝通,觸類旁通,對體育課堂的教案提供新思路。學校要定期開展課程思政專業課的講座指導,讓老師們在體育課思政教育中穩步提高。
通過教育直觀了當的做出教育改變的是顯性教育;隱藏于各個教育細節,需要通過潛移默化改變的叫隱性教育。以體育的課程教學為例,顯性教育就是體育的基本知識、動作技能等具體的教育內容,而隱性教育,就是各種體育項目背后百折不撓、永不放棄的勵志品質,以及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勵志教育。比如在體育武術的教學中,“課程思政”的教學就需要學生在學習這些知識過程中的思想政治滲透,培養學生對武術技能、武術知識及武術精神的學習。教師要加強對學生的教學和思政價值引導的管理,對教學內容的育人功能進行深入剖析,從課內到課外進行思政育人,以達到全員、全方位、全過程的課堂思政改革的育人體系。
①課前開始部分,教師要將學生提前帶到指定場地,培養學生不遲到、不早退的誠信意識;帶領小組長輪班去器材室領取上課所需器械,體現助人為樂的優良品質。
②課的準備部分,有班委帶頭集合整隊,體現學生干部勇于擔當、敢于挑戰的意識;對學生提出要求,培養學生的規矩意識;師生問好方面要求師生行鞠躬禮,培養學生尊敬師長、互敬互愛的精神;檢查服裝,要求學生注重個人形象,培養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熱身活動部分,進行行進間學生的拉伸活動,激發學生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為基本部分的學習做好準備;在學生隊列隊形方面的要求,培養集體主義精神、規矩意識和紀律觀念,在游戲熱身部分,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生安全意識和敢于挑戰的精神。
③在課的基本部分,對技術動作的學習模仿,要求教師引導,抓住學生的注意力,給學生從技術動作上做好表率;對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適當予以勸說教育,既能維持課堂紀律,也能培養學生的規矩意識;在技術練習中,培養學生拼搏爭先、不恥下問、團結協作的精神;在游戲教學中要求學生遵守規則,自主安排游戲順序,培養學生守規則的法制觀念、團隊配合和集思廣益的精神。
④在課堂結束部分,雖然課堂教學已近尾聲,但仍然需要完成課堂任務,培養學生做事善始善終、堅持到底的精神;對課堂效果進行抽查,一方面是為教學效果做評估,另一方面培養學生展示自我、敢于挑戰的精神;放松整理活動,強調其重要性,增強學生健康意識,放松活動可以讓學生相互配合,培養學生互助互愛、團結友善的精神;對課堂的總結,表揚表現好的學生,鼓勵技能稍差的學生有進步表現,對紀律觀念差的學生,要予以轉變的肯定,總的來說就是要求鼓勵學生為主,培養學生對所學內容的興趣,培養學生終身體育的意識。
課后作業是為了督促學生更好的掌握體育知識和技能,并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實踐出真知的意識;要求學生進行預習功課,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在場地管理方面,講解維護體育器材和設施的重要性,培養學生愛護環境、無私奉獻、樂意助人的精神品質。
1.立足學生,全面融入
學校的政治思想體系要想與學生有更好的融合,必須首要考慮學生的學情,把握學情將學生放在首要位置,將設計的理念與學生的思想碰撞,與學生學情相呼應。引導學生主動意識到體育知識、體育技能教學背后的深層含義及其價值,鼓勵學生主動去思考、去探索,融會貫通加深自己對所學內容的理解。
2.立足教師,提升覺悟
教師是教育中的引導者,也是學生的引路人。“課程思政”在學校體育課程中的融入效果,還要基于體育教師自身對“課程思政”育人的理解深度和融入觀念。因此想要提高融合深度,在終身學習型社會中,就需要我們自身不斷充電,深究細磨,提高自身對教材內容的理解程度。除了加強自身覺悟,樹立正確政治思想觀念,提高思想政治水平外,還需要老師們通過高水平、高水準的思想政治道德觀念開展體育的教學,無形中將政治思想觀念傳遞給學生,實現學校體育課程的思想政治教育。
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在有限的體育教學中要想提升“課程思政”的融入效果,需要我們在教材中應增設思想素質的教學內容,充分挖掘技術動作的隱形思政元素;加強教師間的經驗交流,和思政化教案執行力度;采用多種教學模式和組織形式,主動轉變教學思路,創新教學方法,來探索出更多行之有效的思政育人理念融入策略。通過一系列的執行來提高體育教學中課程思政的滲透效果,不僅讓所有學生在體育課程中得到了強身健體的教學本質,還達到了學生全面發展的育人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