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專職委員、清華大學兼職教授
制度創新前進一小步,人才發展就前進一大步,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目前,我國人才發展體制機制尚不能完全適應創新發展需要,需要整合碎片化的政策措施,從制度層面拿出整體改革方案。
在人才管理體制上,理順政府、市場、社會、用人主體關系,明確各自功能定位。推動人才管理部門簡政放權,消除對用人主體的過度干預,建立政府人才管理服務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落實企事業單位用人自主權。
在創新型人才培養方面,建立基礎研究人才培養長期穩定支持機制,加大對新興產業以及重點領域、企業急需緊缺人才支持力度。推行首席科學家、首席專家制度,充分發揮其科技引領、項目攻關和人才培養的主導作用。推進“項目評審、人才評價、機構評估”改革,構建梯次分明、定位清晰、科學合理的人才計劃體系。加快探索實行“揭榜掛帥”等制度,簡化科研項目立項、評審、驗收程序,健全競爭性經費和穩定支持經費相協調的投入機制。改革科研經費管理制度,實行充分體現創新價值的經費使用管理辦法。
在人才評價機制上,核心是圍繞以實績論英雄法則,健全以創新能力、質量、實效、貢獻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體系;改革行政主導的職稱評審方式,建立社會和業內認可的職稱評審機制。探索高層次創新型和急需緊缺人才職稱直接認定辦法,拓寬“兩新組織”人才申報參加職稱評審渠道。
在人才激勵方面,人才創新創業缺乏活力關鍵是激勵不足。要堅持統籌兼顧、區別對待,對適宜市場化激勵的,研究制定人才股權期權激勵的具體政策;對不適宜開展股權期權激勵的特殊領域、特殊崗位,實行靈活的激勵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