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珊珊
新疆師范大學, 新疆烏魯木齊 830001
自2001年起,國家就開始全面推動文博行業的信息化建設,財政部協同文物局在全國啟動了博物館數據庫與文物調查項目,以此開啟了博物館現代化建設的大門。對于新疆博物館來說,其進一步建設與發展應從三個方向展開,既要發揮自身的地域與文化特色,又要推動數字化建設與智慧化服務,以此借助博物館的發展推動新疆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新疆博物館是弘揚多民族傳統,傳遞民族記憶,塑造民族精神的重要陣地。由于新疆地區獨特的歷史文化與民族特色,使得新疆博物館不僅具有地域特色與觀賞價值,而且對于研究新疆的文化與歷史擁有重要價值。目前新疆博物館的建設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的狀態,其一,博物館以電視、報紙、出版物等傳統媒體為途徑,持續強化博物館與文化宣傳;其二,博物館以新媒體與多媒體技術為支持,通過新媒體、數字體驗區、數字化展示技術、互動游戲、角色體驗等方式實現與觀眾的互動式展覽,提升博物館的服務效果[1]。
但是總體而言,新疆地區多數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與實踐仍處于起步階段,并沒有呈現出最佳的服務形式,因此在接下來的建設工作中,還需要進一步發展與深化,實現真正的數字化、信息化與智慧化,滿足不同觀眾與游客的服務需求。
1 借助一帶一路,以經濟推動文化傳播
隨著“一帶一路”的國家戰略實施,新疆作為其重要的輻射區域,成為中巴、中蒙俄、中國—中亞—西亞等合作戰略的交匯點,這就使得新疆在金融、信息、旅游等方面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同時也為新疆博物館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與推進作用。新疆博物館應立足本土,放眼世界,建立以文化交流為途徑的國際合作渠道,以博物館推動文化的傳播與發展,打響新疆的文化品牌。
2 開展文物征集,以合力豐富文化內容
一方面,博物館應開展多元化的征集方式,比如民間的無償或有償捐獻、博物館或文化館之間的調撥交換等,同時需要專業的工作小組,既要建立征集計劃,有條不紊地對文物的征集進行統計、鑒定、運送與存儲,又要保障資金的充裕,確保征集工作順利實施;另一方面,新疆博物館還應建立文物遴選標準,尤其在開啟展覽會時,既要通過文物鑒定保證其真實與正品,又要對文物捐贈者提供證書表彰與物質獎勵[2]。
3 開發文創產品,以旅游帶動文化宣傳
為進一步強化博物館的影響力以及文化宣傳價值,還需要開發文創產品,一方面,要滿足人們的需求,通過調研最受歡迎文物等方式,選擇相應的文物進行文創制作,既可以利用現代科技技術進行1:1限量仿制,同樣具有一定的收藏意義,又可以利用其圖案、造型等制作服裝、配飾、擺件、抱枕、水杯等各種文創小產品,以此滿足不同的需求;另一方面,博物館還應以文創產品的宣發,進一步促進新疆旅游業的發展,同時也可以拉動新疆地區的旅游經濟發展。
1 館藏數字化處理
第一,在館藏的數字化處理方式上,應以1:1真實還原為目標,利用3D掃描與模擬、數字化拍攝以及模型重建等技術,通過對各類文物外形數據的記錄,進而轉化為3D動畫與全息投影,在線上可以通過3D效果實現沉浸式體驗,在線下則可以利用全息投影實現無死角展覽,甚至還可以結合制作創意講解動畫,通過故事重現、語音解析為游客提供立體化的視聽享受[3]。第二,在數據采集過程中,博物館應按照嚴格的流程提取數據信息,既要保證信息的全面化,包括全角度外觀照片,尺寸、重量、材質等數據,又要保證數據清晰明確,具有統一的標準,并按照編碼規律分別記錄。第三,在完成文物數據采集后,還應建立相應的博物館數字資源庫,按照館藏的分類方式建立不同的存儲路徑,將各文物相關的數據建立獨立資源單元。
2 開啟線上展覽會
首先,博物館應借助品牌建設與文化宣傳的途徑,推動官方網站、論壇、APP、新媒體等相關網絡平臺的建設,一方面要為博物館的線上展覽做好宣傳工作,另一方面要實現博物館線上服務的常態化,通過多元化的網絡途徑,向所有網民提供咨詢服務;其次,博物館應以官方APP軟件為平臺開展線上展覽會,可以采取兩種展覽方式,第一種為虛擬沉浸式,游客可以通過操作主觀視角進入3D制作的虛擬博物院,以1:1還原博物館展覽區的方式進行呈現[4]。第二種為單品呈現式,觀眾可以根據展品目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展品,每一個展品有單獨的展示板塊,其中包括其宣傳視頻、3D模型、講解動畫、實物照片等。通過兩種不同的參觀方式,可以滿足不同參觀者的需求。
1 構建大數據分析平臺
一方面,博物館應建立以RFID、傳感器、社交媒體為完整系統的大數據分析平臺,通過采集所有群體的數據,進而分析博物館受眾的行為習慣,并以此為要求對博物館的管理機制與方式進行全方位改革;或者可以針對其新媒體受眾或APP用戶開展問卷調查,進一步了解其偏好、習慣以及建議。另一方面,博物館還應針對觀眾建立檔案,包括預約情況、訂閱消息、展品喜好等,進而開啟個性化的服務,包括展覽會開展信息、文物故事推薦等,通過主動推送的方式引起觀眾的關注。
2 搭建無線定位系統
在博物館線下展覽中,還應該利用無線定位系統實現對觀眾的智能化服務,在每一件文物的展覽區,都應布置相應的定位系統,對附近的觀眾進行定位處理,根據其距離與停留的時間,進行智能信息推送,比如展品的基本信息、文化故事、視聽講解等,甚至還可以關聯無線耳機,讓每一個參觀者在靠近展臺時,就可以自動接聽對應展品的介紹,實現了智能化服務的同時,還減少了講解員的工作[5]。
3 完善虛擬展示效果
博物館應建立以“人—機—環境”為交互方式的虛擬展示平臺。首先,應建立數字化展廳,通過全息投影的方式再現文物展覽區,尤其對于較為大型、保存維護難度較高的文物,比如古建筑、大型雕塑等,可以讓觀眾近距離無死角觀摩,同時又避免了對文物的損害[6]。其次,應建立游客體驗區,比如VR模擬體驗區,可以通過VR技術創設不同的三維空間環境,比如虛擬復原的古建筑、宮殿等,觀眾可以在虛擬空間中漫步參觀,體驗歷史文化的厚重感與真實感。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背景下,新疆博物館的建設發展需要從三個方向展開,第一要以自身區位優勢為依托,同時通過文物征集與文創產品發展,為新疆博物館打造獨立的品牌效應;第二要推動數字化建設,既要對館藏進行數字化處理,又要實現線上展覽的功能;第三則要加強對觀眾與游客的智慧服務,通過大數據可以實現針對性的推送服務,利用無線定位系統可以為觀眾提供智能講解服務,此外還要建立數字化展廳、游客體驗區、互動游戲區等,進一步強化觀眾與博物館的互動性,推進博物館的現代化建設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