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敦武 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根據神經科學家的研究發現,人的身體和大腦思維是一種雙向的互相影響的關系,并非我們所簡單的認知的大腦單方面控制身體。我們的身體生理運轉機制可以影響我們的情緒狀態、我們的偏見好惡,進而在我們未意識到的情況下替換掉我們的主觀意識,在無形中改變我們的判斷和行為,進而最終影響我們的能力、知識、情感和社交。所以在很多時候,我們是可以通過身體的生理機制來影響我們的大腦思維模式的。
體育作為我國高校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的一個環節,它原本是承載著我們重要的“強身健體、健康人民”的重要使命和責任。我們的高校教育體系需要通過體育教學的有效展開,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心理健康、價值選擇、精神面貌、人文素養等形成的綜合素質產生積極的影響。高校的體育教學可以是一個承載著人的身體成長和精神成長的復合型功能場景。
高校中開展體育教學可以鍛煉學生們的生理機制的運行狀態,為學生們的身體在健康和精力方面的積極狀態的維持提供強大的支持,讓學生們擁有高質量的身體素質和意志力,在面對困難和壓力時不會因為身體的原因而影響意志力的狀態;
在體育教學中的項目內容的多樣化,可以鍛煉學生們不同的身體機制,如速度、耐力、肌肉力量、心肺功能、血液循環、呼吸系統、消化系統、骨骼增長、新陳代謝等,這些身體機能的運轉情況將會因為體育鍛煉得到很大的改善,使學生們變得更加健碩,免疫系統更能發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
通過體育鍛煉中的對抗斗志、競爭輸贏、團結進退、協作搭配、責任分擔等鍛煉模式,激發和培養學生們的社會公民意識、協作秩序觀念、統籌思維模式和反應觀察能力,構建學生們的思想品質、價值觀、決策機制和人文素養,搭建學生們行為、心理、決策三位一體的協作系統;
通過體育鍛煉中的動作分解練習和整體動作系統的練習,鍛煉學生們對自己的身體的運行機制的理解和認知,對體育動作自上而下的由整體還原成多個要素的認知方式,可以鍛煉學生們關于整體和模塊的元認知思維方式,將這種思維方式滲透到學生們的學習和生活當中。
手機和互聯網等技術發展所衍生的消遣性短視頻是在大數據算法的基礎上,研究如何讓人上癮的機制,將這種機制與人的無志、懶惰、無意義感、無力感等心理狀態連接在一起,讓人沉溺其中,對人生和社會更加現實的認知變得稀有和匱乏。
通過趣味性、游戲化的體育教學課程,引導學生們在沉重的學業、焦慮的壓力、煩悶的人際關系等帶來的精神困苦城墻的包圍中,培養能夠適度的休閑和娛樂的能力,培養學生們采用有效的休閑娛樂模式,以此來替代沉溺于手機娛樂短視頻、消遣游戲中帶來的時間、精力、認知等方面的成本代價。
判斷一個高校是否值得學生們選擇、家長們信任和社會認同,需要從一個高效的教學體系所能達到的教學結果來考量。高校的教學體系應該具有開放性、多元化,將學生們的知識能力、社會能力、精神健康、人格狀態、人文精神等培養結果包含其中。與此同時,對學生們的體育教學也可以成為高校教學體系的一個核心競爭力量,通過打造身體和知識共同發展的教學體系,構建一個強大的多元化學習空間和認知場景的高校。
我們高校教育系統的領導層和具體的基層老師們雖然積極開展了體育教學課程,但是很多體育教學課程并未達到我們所期待的質量和效果,也并未發揮這門課程對學生的積極的引導作用,很多時候體育教學體系、體育老師、體育課程、體育生、體育教學資源等各方面都處于高校教育和教學體系中的邊緣地帶和真空地帶。為了更好的發揮體育鍛煉對于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積極作用,我們必須對當前的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的不足和現狀有正確的認知和堅決改善的態度。
在中國應試教育體系的嚴峻環境下,家長、學校和社會對于體育的重視在普通面上處于將其邊緣化的地位。體育在某些高校系統里只有在為國家輸送體育專業人才時候才會得到重視,其他時候都是采取不關心、不重視、無問題的狀態,整個高效的管理層對其置之不理;其他學科老師擠占體育課程的時間,并安排其他學科替代;對于體育鍛煉的硬件器材、軟件工具、課程體系和資金的投入都盡可能的壓縮;對于體育鍛煉與身體、大腦、精神的重要影響關系的推廣方面也是處于匱乏不足的局面。
在自上而下對體育教學的重要地位缺乏正確認知的情況下,體育教學的體系缺乏系統的優化設計,這也就導致處于基層的體育老師缺乏必要的科學知識,這些知識除了體育的具體動作技巧之外,還包括身體生理機制、身體與心理的關系、身體與大腦的思維方式的關系、如何通過鍛煉身體實現精神的最佳狀態和構建思維方式等專業的科學方法,缺乏系統的教學方法的配合搭建,從而導致了老師們更多的是采用灌輸式教學方法,伴隨著強制的重復練習和動作不標準的懲罰。
在整個高校體育教學的體系中,體育老師們將所要教學的體育內容進行了時間、強度、作分解重復練習、動作套路重復練習、分組對抗或協作練習,這四個環節的分配時間依次遞減;其次,老師們采用的學習的方式更多的是依賴體育動作分解后的單動作重復模仿練習;最后,體育教學的項目內容也多是集中在籃球、足球、田徑、跑步等基礎性質的類別,項目缺乏多樣化的選項。
在高效的體育教學系統中,教學對象基本都是按照班級來進行統一管理,或者全部用自由活動的方式來安排體育課。這樣的教學方式的教學模式下,老師基本不可能有時間和精力去挖掘學生個性化的體育能力,并對學生進行分層級的、分項目的進行教學,這就使得體能優秀的學生被限制得不到進一步鍛煉、體能不足的學生得不到進一步指導提升,整體學生的體能水平不上不下,最終帶來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極大的降低,對體育的重視度也越來越低,也就更加不再主動參與體育鍛煉
高效的體育教學空間基本主要是在學校的操場和體育館內,空間場景單一,無法利用多元化的空間場景與相應的體育運動項目匹配起來,無法通過體育項目蘊含的知識、技能、故事、文化背景等多種要素豐富體育教學的過程。鑒于體育教學被學校的課程體系和整個教育環境的影響,體育課程的邊緣化地位也使得教學方式、教學方法的單一,畢竟缺乏必要的資金、時間、師資的投入,缺乏改變現有的體育教學模式的深層動機和認知基礎。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信息技術已經融入我們的各個科目的學習系統中,我們不斷的嘗試如何更加有效的利用信息技術,有效的優化我們的學習教學流程、教學方式和評價體系,讓信息技術為我們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果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將信息技術引入混合教學模式中,可以更加促進我們的教學的多樣化、開放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聚焦學生的時間和精力。
高效體育教學在不徹底改變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的前提下,欲打破傳統體育教學模式的空間、時間、教材、師資、成本等的限制,激發老師的和學生的積極自主性和創造性,高效可以打造將傳統線下空間教學和數字網絡化場景教學模式結合在一起的混合教學模式。
利用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我們可以將整個學校的學科學習安排時間的數據納入系統中,整個系統可以隨時記錄、更新所有學生的體育項目的能力、水平、擅長、喜好等信息,可以存儲學校所有的教學器材、知識資料、空間布局。整個體育教學系統將有利于對全校學生進行分層級、多元化的進行教學,打造成以體育項目匹配學生體育需求的動態體育教學系統。
利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的系統,學生通過線上體育教學平臺自發的組成體育項目學習社區,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體育需求,共享體育學習資源,合理調配時間和空間,共同協作鍛煉,互相監督評價,同時不斷的在線上更新鍛煉數據如圖片、文字、視頻等,老師則可以根據線上數據和線下觀察,適當的在線下和線上同時進行不同方式的指導。
我們可以利用線上教學彌補線下教學的空間場景的限制,創造豐富的體育項目相匹配的學習場景,我們可以利用VR 技術,讓學生們在虛擬場景中體驗某種體育項目的歷史背景下的對抗和協作運動的真實模樣,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再結合線下的動作分解訓練和運動套路的模仿練習,完善學生們體育知識建構,啟發學生的高級思維和認知模型,形成知識的理解和能力的遷移。
在線下線上的混合教學模式下,線上的平臺將為我們體育教學存儲大量的教材素材,通過視頻、音頻、圖片、文字等資料的調取,我們可以讓學生更加立體的了解體育運動的歷史背景、分解動作、相關人物、現實場景等知識,加深學生們線下練習的刺激反應,讓學生們在積極的興趣下不斷的練習。
線上的體育課程平臺也將為我們提供更加豐富的教學方法的知識,我們的老師可以利用體育鍛煉的APP、方法視頻、體育介紹、體育比賽等內容,開發更加豐富的線下教學方法,將線上的資源豐富性和線下的細節觀察性協作起來。
通過打造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有利于我們高效建立一套具有多元性、開放性和創新型的體育教學系統。這個系統將幫助高校獲取更多的體育方面的前沿科學知識,獲取更多樣化的體育教學方法,擁有更多的體育知識資源,使用更多的多樣性的學習場景。這種技術和傳統、線上和向下的混合教學模式,建立起理論和實踐、知識和技能、自主和教學、標準和評價、過程和結果的匹配協作式的互相影響體系,最根本的是將學生的自主性和體育學習緊密的聯系在一起,實現身體、精神和思維模式的積極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