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生軍 福建省三明市大田縣梅山初級中學
筆者將從互助式學習的重要意義為起筆點,簡述互助式學習在當前課堂教學中帶來的各項優勢,再簡述互助式學習在具體課堂中的應用方法:以調動學生主動性為重要前提,以合理分組為具體形式,以各類比賽作為學生穩定進步的推動力,再將糾錯環節作為提升學生整體綜合水平的重要手段。
互助式學習是指在建構主義的指導下,以互助模式為實踐前提,由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自主糾錯和討論互助。在這樣的學習模式下,可以實現學生成績的大幅提高、教學氛圍的改善、幫助學生形成互助的良好習慣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是源于合作學習理論,但已經做出了很大的改進。它不僅能體現出老師與學生在課堂上的不同狀態,還能在課堂上將“教與學”進行有機結合。以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為根本出發點,諸如自主學習水平、互助能力以及合作創新精神。互助式學習與合作學習之間最大的區別在于,互助式學習不僅看重團隊成功,對于個體能力也十分重視,在其評價機制中,做到了整體與個體的同步推進,將教學成果放到了重要的位置,形成師生互助、生生互助的良好閉環,最終實現教育質量的穩步提升。
將互助式學習應用到初中體育教學中去,學生的學習行為不只是跟著教師展開,而是在互助合作式學習中取長補短,綜合自身實力對教學內容進行增添。在初中體育教學中,開展互助式學習,要考慮到學生個體間可能存在的差異性,以及引導學生注意到自身尚能進步的空間,這樣針對提升不足的技術訓練就能積極開展,這對于提升整體教學效率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在傳統的初中體育課堂中,往往是教師先做出示范動作,然后學生自行完成訓練,最后突出的問題將由教師進行一一指正,這樣的教學模式,往往會忽略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在被動的環境下學習,常常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為解決傳統課堂中,學生主動性不高的弊端,互助式學習的必要性便體現了出來,在互助式學習中,讓學生體驗到體育魅力,調動學生的學習動機,讓團隊合作成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形式,從而提升學生在體育課上的參與積極性。
合理的小組形式對于課堂的高效開展是有重要意義的。在體育課堂上,可以采取男女分配式、自由組織式等多種分組形式。筆者認為,在小組分配中應優先考慮學生的層次、類別,盡量遵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原則進行。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在組內、組間積極踴躍地展示自我,讓學習優異的學生對在學習上有困難的學生進行幫扶,讓整體班級能在互助式學習中獲得自信,穩定地取得進步。
青少年時期的中學生都有著一定的競爭心理,因此教師在開展體育課教學時,可以充分利用好學生的這種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比如,當要在短期內實現學生在某一項技能的提升時,便可以將比賽激勵機制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在體育課上,教師可以將學生組織起來進行排球等各類項目的比賽,比如排球比賽中,可以讓學生去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位置,而非應試的顛球訓練,在比賽中,要想取得理想的成績,就需要對各類技術都達到一定的掌握水平,這樣便能在短期內對學生的綜合水平進行提升。在比賽中,可以實現對于擊球點、手型以及站位的準確把握。通過比賽的形式,讓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提升自身水平,對各類技術的掌握也就會更加透徹。
在體育課堂開展互助教學的主要作用便是高效提高學生水平,因此在課堂上設置糾錯環節是十分有必要的。比如在排球訓練中,當傳球出現出界情況時,往往是由擊球點錯誤導致的,在這個時候,其他學生就可以對失誤學生進行指正,進而完成強化訓練。糾錯環節作為互助式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的參與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在結合本堂課的主要內容后,將學生們產生的主要錯誤進行統一的指正,讓學生整體水平得到穩定提升,促進體育課堂教學的高效開展,幫助學生實現自身水平的穩步提升。
對學生而言,互助式學習可以充分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使他們能夠主動地去獲取知識,而非被動地接收,還能改變教師-學生的單一教學模式,讓更多人都參與到教學閉環中去,讓單一的教學模式變為豐富的多方互動。互助式學習還給予了學生們進行充分交流的機會,不僅能高效地實現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還能檢測學生的具體學習成果。互助式學習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要實現糾錯環節的互動,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就會對教師的示范觀察地更為仔細,并轉化為一套能使同伴接收的語言、動作形式便于交流,這對于學生都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