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醫科大學 廣東廣州 510230)
信息化的快速發展,為籃球運動損傷研究帶來了技術便捷性,通過對籃球運動損傷的數據化分析,能夠準確了解不同性別的運動員在籃球比賽中的損傷分布情況,以及受到損傷的次數分布情況,對于有針對性地采取預防損傷方法和科學制定恢復訓練方案具有重要的基礎性作用。借助調查問卷等相關研究方法,選擇某地區若干所學校學生為研究對象,對籃球運動的損傷分布情況進行數據信息搜集與分析,不難發現,籃球運動造成身體損傷屬于常見現象。由于參與籃球運動的主體多為男生,且男生競爭性更強,因此,在經歷過運動損傷人群中,男生比例遠高于女生[1]。雖然絕大多數運動損傷的次數較低,但由于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影響較大,因此,在從事籃球運動時,仍需要加以重視,做好運動損傷的預防措施。
在于信息化背景下,為有效提升損傷預防與恢復的專業性與針對性,需要基于籃球運動的損傷數據信息進行全面分析,了解常見的損傷類型,明確損傷產生部位,做好損傷原因分析,對癥下藥,盡可能減少損傷。根據運動損傷情況,結合籃球動作分析可知,常見的損傷主要發生在踝關節、膝關節、指關節及腰部,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3點:一是運動前,準備活動落實不到位;二是運動過程中,專業技術動作掌握不到位;三是身體素質機能不足,運動強度過負荷造成身體部分發生勞損。在常見的損傷類型中,大多數均為挫傷、擦傷、扭傷及拉傷等程度較輕的身體損傷,雖然對身體的危害性較小,但發生的比例較高。除此之外,還有對身體損傷較為嚴重的,如骨折等,需要特別加以注意,采取有效的預防措施,防止身體出現嚴重損傷。
針對常見的損傷類型,結合籃球技術動作進行分析,踝關節損傷通常發生于跖屈時,由于距鞍較窄的部位置于踝穴,踝關節出現松動,同時受到足內收、外旋或者內翻外力的作用,造成踝關節損傷。而膝關節,作為籃球運動過程中活動幅度較大的身體部位,當承受的壓力過重,同時做出半蹲位急停急投、運球或者跳投等動作時,加重了髕骨壓力,使其在摩擦、扭轉等作用下產生損傷。指關節損傷主要發生在手指伸展或者屈曲過程中,由于接球姿勢不規范,受到球的撞擊造成損傷。腰部損傷則通常出現于身體移動環節,由于身體不合理沖撞,身體負荷過重且運動過多等,將會導致腰部韌帶損傷或者關節扭錯,產生強烈疼痛感,影響腰部的正常活動。
籃球作為一項競技性運動項目,具有一定的對抗危險性,信息化背景下,需要充分發揮信息化技術優勢,通過有效監測運動員的運動過程,全面掌握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情況,一旦出現身體異常,結合常見的運動損傷類型及特點,及時發現并采取有效的緩解措施,切實提升運動損傷的預防效果。在參與籃球運動過程中,可以積極利用攝影機等信息化設備,及時記錄運動過程,通過對籃球運動過程中的動作分析,有效掌握運動者踝關節、膝關節及指關節等重點部位的活動情況,一旦發現出現技術動作不規范等問題,及時進行有效指導,切實規避身體損傷的運動風險。此外,針對專業籃球比賽運動,可以充分引進運動目標檢測及跟蹤技術,優化信息化監測效果,結合運動員的運動機能情況,系統分析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情況,組織籃球運動員加強日常基礎性訓練,有效強化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機能,提升身體容易受到損傷的踝關節、腰部及膝關節等部位的抗沖撞能力,盡可能減少運動損傷的發生,或者將運動損傷所產生的影響控制到最小范圍內。
籃球運動開始前,做好熱身準備活動是有效預防運動損傷的重要內容[2]。傳統的籃球運動準備過程,通常組織集中開展跑圈、拉伸等準備活動,由于運動員身體素質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集體式熱身運動并不適用于每一位運動者。為有效提升準備活動的有效性,需要充分了解運動員的身體素質水平與身體各部分機能的實際訓練情況,分層次、分類別地合理調整準備活動內容,切實提高熱身運動的有效性。信息化背景下,可以借助智能設備及數據分析技術,通過有效感知并獲取籃球運動者當前的心跳、溫度等身體實際情況,對采集到的身體信息數據加以分析,準確感知運動者當前的身體狀態,并將此作為依據,結合即將參與的籃球運動訓練強度等,科學、合理地安排準備活動內容,將一般性熱身訓練內容與專項運動相結合,做好動力性、靜力性等肌肉力量型訓練的組合,同時,適當增設延伸性的肌肉準備活動,并科學調整準備活動中同一項目的訓練數量,盡可能使運動員的身體保持在微微發汗、興奮度適宜的最佳狀態,在此基礎上,需要將準備活動與正式運動之間的時間間隔控制在4min以內,使準備活動最大限度發揮出預防損傷的作用。
健康的身體狀態是籃球運動者參與運動的基本要求,同時也是有效免于損傷侵害的根本保障[3]。信息化背景下,加強籃球運動員健康狀況的信息化管理,能夠有針對性地對籃球運動員進行全面、系統化的健康分析,促進其身體健康水平的不斷提升。在籃球運動員完成訓練任務后,可以詳細記錄下運動者的實際身體健康狀況,利用信息化手段做好健康水平及身體各項指標的測量與分析,一旦籃球運動者的身體出現異常情況或者不適狀態,可以根據其健康狀況分析數據對運動者的身體癥狀做出初步判斷,以防加大身體運動負擔,而增加運動過程中出現身體損傷的概率,有效保障運動者參與籃球訓練活動的身體健康,減少運動傷害。
在籃球運動過程中,一旦造成身體損傷,必須及時對運動者進行必要的恢復治療與康復性訓練[4]。自造成運動損傷開始,直至運動員可以重新從事籃球運動等活動,需要科學開展針對性治療與恢復訓練,因此,必須結合籃球運動者的實際損傷部位與損傷程度,做好傷勢的準確判斷,科學制定有效的恢復方案。籃球運動損傷的恢復不僅是指受傷的部位有效愈合,疼痛感降低或者消失,更是指受傷部位的機能水平能夠恢復到原來狀態。基于信息化背景下,可以將籃球運動者身體中力量、靈活度、速度等基本能力水平及日常性的運動表現等納入到對運動損傷評估的范圍內,以籃球運動者的疼痛感作為基礎,以功能性動作的基本原理作為依據,綜合各項數據的分析結果,準確、系統化地對籃球運動者的身體損傷進行有效評估,從而科學制定出適合運動損傷者的恢復方案,幫助籃球運動者盡快恢復到正常運動狀態。
籃球運動活動中一旦造成身體損傷,處理不得當將會使膝關節、踝關節及腰部、指關節等成為運動過程中身體的薄弱部位,造成慣性身體損傷,嚴重影響體育運動狀況。因此,必須充分加以重視運動損傷的恢復治療,積極應用信息化技術,全面了解身體機能與損傷情況,創新采用有效的恢復方法,提升損傷部位的治療恢復效果。在日常籃球運動活動中,可以采用信息化方法,積極構建信息數據庫,將籃球訓練內容、強度及身體水平測評結果等內容進行準確、真實、有效的記錄,尤其針對籃球運動員的傷病經歷,要按照先天性與后天性進行分類記錄,其中,針對后天性運動所造成的損傷,需要按照損傷程度進行輕度、嚴重等不同類別劃分記錄,以便全面了解籃球運動人員身體的整體健康情況,一旦出現運動損傷,可以及時查閱相關信息數據庫資料,結合其身體整體健康狀況,采取有效治療手段,在短時間內消除受傷者疼痛感的同時,盡可能減少運動損傷的影響力,采取有利于恢復運動功能的方式開展治療。
運動損傷的恢復是一個長期的過程[5],為了有效提升恢復方法的效率與有效性,可以采用跟蹤治療的方式,每日對運動損傷者的受傷部位、恢復程度及相關身體機能等進行檢查,真實、準確地記錄受傷者的恢復狀況,并建立信息化檔案。以信息化檔案作為基礎,結合其受傷部位的恢復進度,有效調整用藥種類、劑量及恢復訓練的內容與強度,幫助受傷者盡快恢復到最佳的身體狀態。除此之外,籃球運動者的信息化檔案還可以為以后的訓練提供有效的指導,針對身體曾經出現過運動損傷的薄弱部位,可以在運動前提前利用護膝、護腕等保護器材,加強對身體部位的防護。
在運動損傷部位疼痛感消失后,需要有針對性地開展受傷部位的能力康復訓練。信息化背景下,可以針對受傷部位進行專項能力測評,準確了解受傷部位的機能水平,在此基礎上科學安排康復訓練內容,促進運動能力的快速恢復。可以循序漸進,由低到高,逐漸增加難度,在不影響受傷部位有效康復的前提下,按照針對性與系統性相結合、部分性與整體性相結合的方式,合理調整恢復訓練內容,針對專項能力測評結果較為薄弱的部位,可以測試性訓練為主,采取活動幅度、肌肉力量、平衡性及柔性相切換的方式,有效推動運動能力的逐步恢復,在訓練效果較好的基礎上,可以逐步增加增強式訓練,逐漸增加速度訓練、爆發力訓練等,從而實現體能的全面恢復,促進籃球運動者體能狀況的整體性恢復與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