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民族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 廣西南寧 530006)
籃球是一項綜合性較強的體育運動,需要運動員具有較強的身體素質及核心力量。而核心力量訓練主要對肩關節與髖關節間的部位進行訓練,能夠提升學生身體的穩定性與靈活性,增強學生的運動能力,體會籃球運動的趣味,而此訓練還會對學生的籃球水平產生影響,如果其核心力量較弱,則易在比賽中出現受傷等情況,對身體造成損壞,因此,對學生加大核心力量的訓練是極為重要的。隨著素質教育的順利推進,教師與學生提高了對籃球的重視程度,通過不斷更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對學生加強訓練,有利于增強學生的核心力量,激發學生學習籃球的興趣,但是一些教師只是將核心訓練流于形式,不能充分發揮核心訓練的作用,影響學生的發展。
籃球運動具有對抗性,在比賽中,既要在不違背籃球規則的情況下展示籃球技術,又要進攻、防守。學生在奪球過程中極易出現受傷的情況,人體腰部在籃球運動中主要承擔身體的重量,也是受到損傷概率最大的部位。而核心力量訓練有利于增強身體的穩定性與平衡性,減少運動受傷的次數。因此,教師要對學生進行相關的核心力量訓練,增加腰部的力量,防止腰肌勞損產生,提高學生在籃球比賽中的安全性。
籃球運動員對身體素質有著較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較好的體能及靈活性、穩定性,而核心力量訓練能夠幫助其將以上幾個條件全部實現。核心力量可以使脊柱、骨盆保持穩定性,控制好身體重心,減少肌肉消耗,增強運動員的體力,避免運動員在比賽中消耗大量的體力,保證運動員動作的準確性。因此,在高校中開展核心力量訓練是極為重要的。
運動員在籃球比賽中主要利用軀干及上下肢力量傳遞籃球,在此過程中,核心力量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幫助核心部位向其他部位傳遞能量,增強體力,提高運動員動作的準確性及在運動過程中的安全性,因此,在籃球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加強核心力量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提升運動效率和學習成績。
核心力量訓練主要針對身體中的中軸部位進行訓練,有利于增強身體的穩定性。在核心力量訓練過程中要打破傳統訓練的限制,創新訓練方式,使訓練的作用充分發揮,提高學生籃球的專業水平。
在籃球教學過程中開展核心力量訓練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要確定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訂相應的教學計劃,明確訓練的具體內容,使核心力量訓練的價值充分發揮,促進學生更好地掌握核心力量訓練方法。現階段,教師在籃球教學過程中提高了對核心力量的重視程度,主要以增強學生身體素質及運動能力為目的,要合理設置教學時間,制定相應的訓練內容,使其滿足學生的訓練需要,并在備課階段,按照核心力量訓練的內容提前準備好課堂所需要的器材,預訂所使用的教學場地,制訂合理的訓練計劃,選擇恰當的訓練方法,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保證訓練結果符合預期,提高學生的核心力量[1]。
由于學生在核心力量訓練過程中缺少豐富的經驗,不能充分掌握訓練的要點,導致訓練效果未達到預期,因此,教師要對學生的訓練情況進行觀察,若發現其不符合相關要求,要及時進行指導,避免學生做無用的練習,以提高學生訓練的效率。例如,學生進行懸吊訓練,可以增強其自身的平衡能力,改變部分肌肉力量的強度,提高其平衡力及協調能力,在發力的過程中使肌肉組織保持平衡。
在進行器械訓練時,要與多種器械進行配合,充分了解各訓練項目的目標,明確訓練重心,通過對籃球比賽情景進行模擬,使學生能夠充分體會比賽中的狀態,讓其在比賽中總結經驗,有利于提升訓練水平。例如,在使用瑞士球訓練時,通過對比賽中的帶球、突破、轉身等動作進行模擬,可以增強學生運球的敏捷性。而在特定的情景中進行訓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運球能力,體會訓練的要點[2]。
在籃球運動中,每個隊員擔任的角色不同,所發揮的作用也不盡相同,因此,教師要對學生展開針對性訓練,做到因材施教。例如,在對學生進行靜力性平衡訓練時,教師要對前鋒使用側橋的訓練方法,而對中鋒要進行平衡球單腳支撐訓練。除此之外,學生的核心力量不同,也要對其使用不同的訓練方法。由于學生具有獨立性,其自身的靈活性、核心力量基礎都有所不同,教師要依據其自身的特點進行訓練,促進每個學生在教學過程中都能獲得相應的提升[3]。
核心力量訓練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而不同的訓練方式具有不同的訓練效果,因此,在核心力量訓練時,教師要提高對核心力量訓練的重視程度,不斷創新訓練方式,從學生的身心發展及籃球課程特征出發,使用多種訓練方式鍛煉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使核心力量訓練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核心力量訓練方式主要包括器械訓練、非器械訓練。其中器械訓練是利用多種器材增強學生的肌肉訓練。現階段,在訓練核心力量過程中主要使用單腳轉盤、瑞士球等器材訓練身體的平衡性,有助于增強學生的肌肉收縮能力、運動能力及耐力。倘若不使用器械訓練肌肉,則訓練效果較差。教師可以將器械訓練與非器械訓練結合起來。非器械訓練是在訓練過程中主要做肢體動作,不使用任何器械,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反方向交替訓練,并且要對以往參加比賽的經驗進行總結,有利于提升訓練效果。若在訓練過程中只使用單一的訓練方式,忽視學生的差異性,會影響訓練效果[4]。
教師不僅要加強核心力量的專項訓練,還要進行傳統訓練,合理安排各種訓練的課程時長,確定訓練目標,選擇恰當的訓練方法,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訓練積極性。另外,教師可以學習國內外優秀的教學經驗,創新訓練方式,創建良好的訓練環境,明確訓練重難點,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訓練水平。
由于核心力量訓練在國內主要應用在專業的體育訓練方面,至今未形成規范的理論機制,并且核心力量訓練過程較為繁瑣,使很多人并未對其形成一定的重視程度,導致對核心力量訓練缺少管理,影響訓練效果。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依據學生的身體特征,為其制訂相應的訓練計劃,加大訓練管理力度,有利于增強訓練效果。其中,對于腿部力量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為其制訂關于腿部核心力量的訓練計劃,增強其腿部力量;對于平衡能力不足的學生,教師要對學生出現此問題的原因進行分析,并為其開展單腳站立、蛙跳等平衡性訓練,有利于增強學生的平衡性,提高訓練的針對性、穩定性與協調性[5]。
在核心訓練時,教學評價有助于調動學生的練習興趣,使其積極參與到訓練過程中。教師要制定科學合理的訓練評價方法,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防止因訓練強度較大導致身體受傷。例如,在練習抗阻力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2人一組的形式進行訓練,2名學生拿球多向支撐,使身體保持挺直狀態,均勻屈伸,每個動作重復做2組,每組要保持40s,間隔時長2min。這種訓練方法可以對腹外斜肌、背闊肌等身體不同的部位進行訓練,增強身體的穩定性;在練習雙膝夾球時,學生要面對呈站立狀態,每隊學生進行發力對抗賽,在訓練過程中,要逐漸增加力度,每組保持40s,間隔時長2min,一共做3組,可以增強學生的髖關節及腰腹深層肌肉的控制力;在進行單人支撐訓練時,學生要平趴使身體保持水平狀態,根據場地中的箭頭指示進行操作,每組保持40s,間隔時長為2min,一共做3組,主要對學生的髖部韌帶、背闊肌、腰腹肌進行訓練。如果學生在訓練中未控制好自身的力度,則易出現韌帶拉傷等情況[6]。通過以上訓練,保證核心力量的訓練效果符合預期,并且在學生訓練過程中,教師要給予適當的評價,有利于增加學生的練習自信心,提升訓練質量。
教師在籃球教學過程中,要對核心力量訓練有充分的認識,不能一蹴而就,因此,教師要做好長期準備,根據學生核心訓練基礎制訂相應的訓練計劃,促進學生共同進步。首先,教師要確定核心力量訓練的重點、難點內容,控制訓練的進程,堅持循序漸進的原則,確保學生能夠充分掌握訓練的方法,夯實基礎。其次,嚴格把控訓練的強度。由于在核心力量訓練過程中會耗費大量的體力,教師可以為學生創建輕松、愉快的訓練氛圍,組織學生開展才藝表演等活動,增強學生訓練的積極性,豐富學生的訓練體驗,使其樂于參與到下個訓練過程中[7]。
高校教師要對核心力量訓練加強理論學習,明確其訓練的重難點,根據學生的特點及學習差異為其制訂合理的訓練計劃,把控訓練的強度,提高學生的平衡性與穩定性,提升其籃球水平,防止其在比賽過程中出現受傷等情況,促進籃球事業實現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