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剛 河南眾力天成輪胎有限公司
在企業傳統全面預算管理工作開展過程中,由于需要財務部門聯系多個部門,不僅效率低下,而且還很難保證獲得的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基于此,有必要抓住信息化時代發展機遇,加強對先進信息技術的應用,比如大數據云會計技術,從根本上改善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弊端,提高企業全面預算管理質量水平,推動企業經營實現可持續發展。
所謂大數據云會計,簡單來說就是一種以大數據為基礎的一種會計應用模式。眾所周知,大數據是海量數據的集合體,本次研究的大數據主要以財務會計信息為主。想要深入了解何為大數據云會計,必須先了解另一個核心概念“云計算”,即大數據云會計主要通過云計算的方式來對海量會計大數據信息進行處理,最終輔助企業做好全面預算管理工作。而“云計算”則是指云技術服務商在“云”服務器的幫助下,為一些商業機構以及其他機構提供的有償數據信息資源存儲、共享、計算服務。用戶通過借助云計算背后的云服務器,能夠任意在有互聯網絡的地方,借助智能手機、計算機等進行數據存儲、共享、計算,在這一過程中,用戶不需要付出服務器運行成本,考慮服務器位置,更不需要擔心建立數據中心會支付高額的費用,云計算提供者能夠通過最簡單的管理進行資源的快速的配置與發布,使用者則能夠通過最小化的交互獲得相應的服務。與此同時,云計算同時也是當下大數據時代的一種系統性技術工程,因此大數據在云計算中有著非常好的適用性,通過云計算中的存儲技術也為企業大數據信息存儲實現提供了可能,有利于企業通過云計算充分挖掘大數據信息,實現企業醫療信息化建設又一次飛躍。而當以大數據為基礎的云計算滲透到企業會計領域,大數據云會計便應運而生[1]。
大數據云會計框架自下而上共有五部分內容組成:
一是“基礎設施即服務層(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主要包含一些基礎設施,為大數據的計算與存儲提供基礎的應用環境,保障相關軟硬件能夠穩定運行。
二是“硬件即服務層(Hardware as a service)”,主要通過虛擬云為用戶提供數據服務保障,背后有龐大的計算機群組作為支撐,更加便于海量數據計算。
三是“大數據即服務層(Data as a service)”,能夠對海量的大數據會計信息進行整合分類,是企業經營活動數據信息的支撐。
四是“平臺即服務層(Platform as a service)”,主要負責軟件開發、部署以及運行環境的維護,保障相應軟件能夠穩定運行。
五是“軟件即服務層(Software as a service)”,主要包括各種應用系統,基于記賬、報賬的基礎上,為企業提供預算、分析、決策,是大數據環境下云會計數據采集與對比分析的接口。
隨著云計算技術逐漸應用成熟,在企業全面預算管理中使用大數據云會計,能夠有效保障企業數據安全,這種安全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針對不同訪問用戶,比如企業管理者、員工等,大數據云會計能夠設置不同的權限,在訪問前,會對訪問者身份進行識別,基于不同崗位、不同部門等,做好訪問權限區分化設置。二是針對企業財務數據資源,大數據云會計能夠進行數信息加密,并將信息存儲在更為安全的硬件基礎層。三是大數據云會計平臺本身有著非常完善的信息安全風險評估與維護機制,用戶能夠隨時檢驗大數據云會計的安全性,一旦發現安全隱患,平臺也會及時發出風險預警,相應維護人員將會及時響應,進行風險處理,有效保障了大數據云會計數據處理計算的安全。
伴隨著企業發展,經營規模不斷擴張,企業本身產生的數據信息量也越來越多,信息種類也日趨輔助,同時企業財務部門在開展工作的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加強與其他部門的聯系,才能獲取更為完善的財務活動信息。在傳統企業財務全面預算管理過程中,一般需要出納專程到銀行,完成銀行對賬單的打印,核準企業資金流向,導致整個財務管理過程效率低下。而大數據云會計本身有著強大的關聯性,能夠通過云平臺與銀行相關系統對接,實現網絡對賬,還能夠直接從云端下載企業經營流水賬信息[2]。不僅如此,大數據云會計還能夠直接對接“稅務三金系統”,從而實現遠程稅務申報。不僅如此,大數據云會計還能夠與審計部門以及企業其他部門進行對接,簡化了財務部門與其他部門溝通交流流程,實現數據信息共享,顯著提升企業財務全面預算管理的效率。
在傳統管理模式下,財務部門相應獲取其他部門相關會計信息,一般需要通過“郵件”“電話”“各種聊天工具”來實現,期間需要經歷復雜的溝通過程,不僅導致效率低下,而且還難以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而通過借助大數據云會計平臺,一方面,能夠直接在云端實現信息獲取,顯著提升了信息獲取效率,同時也為對這些財務數據以及非財務數據進行分類挖掘提供了有利條件,能夠為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決策提供更全面的信息支撐。另一方面,大數據云會計本身有著強大的云存儲能力,通過“基礎設施即服務層”的支持下,能夠在云端存儲海量的數據信息,并且這些信息存儲采用的是分類存儲方式,能夠將不同數據信息分類加密存儲在不同存儲器之上,還能夠提供多重備份。因此無須擔心服務器崩潰數據丟失。同時在“硬件即服務層”的幫助下,能夠對這些大數據進行“分布式資源管理”。能夠顯著提升數據處理的效率,一旦發現因數據流增大導致服務器超載處理問題,大數據云計算平臺會自動匹配其他虛擬機,減輕數據處理壓力。更為重要的是,在大數據云計算的幫助下,能夠采用 Hadoop等大數據技術,將企業與財務相關的一些非結構化和半結構化數據(比如文本、圖像信息等)轉化為結構化數據,促使企業“業財”深入融合,更加有利于企業開展財務預算管理工作。
在開展大數據云會計全面預算編制過程中,首先需要明確編制內容,一般而言,實際預算編制包括兩大費用模塊,一是年度經營計劃下生產費用及管理費用,二是資本預算和財務預算。在大數據云會計平臺的幫助下,可以直接開展相應預算工作,無須擔心由于企業集團子公司數量多,或者子公司與企業集團財務軟件差異而出現編制困難問題,有效打破了企業集團與子公司間“信息孤島”問題。在實際開展全面預算編制時,可以要求業務人員采用通俗易懂的業務語言參與預算編制過程中來,順利實現業務財務資源分配,并成功在業務語言與會計語言之間建立起一一對應的關系。以企業生產費用預算編制為例,該項編制內容包括四方面,分別是生產計劃擬定、生產材料采購預設、虛擬入庫以及財務票核點計算。比如企業生產部門的項目經理在錄入預算編制期間,假設某生產原料生產成本為6000 萬元,在編制時,只需要在資源配置中選擇“某材料生產成本”,并填入金額“6000”,單位選擇“萬元”,就完成了對該原材料資源和財務資源的配置。在完善上述編制后,大數據云會計數據層會接收到該經理輸入的業務語言,并將其復制到業務同步復制庫(ODS),然后在Hadoop、Hpcc等大數據結構化技術的幫助下,成功將上述“業務語言”轉化為專業的“財務數據信息”,并自動錄入到云存儲數據庫之中。與之相對應的,在預計利潤財務報表中,主業務成本一欄會增加成本6000萬元,而在資產負債報表中,貨幣資金一欄會減少6000萬元。
在大數據云會計預算執行過程中,將實際發生額錄入大數據云會計系統中稱為“子值”,將企業經編制確定的數據為“父值”,上述這兩種數值一般是全面預算執行與控制的基礎值。與此同時,大數據云會計預算執行全過程均處于云會計系統的監控之下。同時由于企業預算指標眾多,因此在實際進行大數據云會計預算執行監督時,可采用“絕對預算控制”和“相對預算控制”相結合的方法,并采用相應的戰略分析模型、多維數據模型進行分析。例如對企業生產費用而言,可以將企業運營過程中產生的水費、員工薪酬等納入“絕對控制”類型之中,一旦這些費用超出預算,大數據云會計系統將會自動將此項目設置為不可入賬。而企業的設備折舊、電力燃料費等則會被納入“相對控制”類型,當預算超出時,大數據云會計預算管理系統不會立即設置“不可入賬”,而是會向財務工作人員及時發出預警。
對于大數據云會計全面預算考核而言,不僅需要考核評價公司全面預算管理的結果,還需要考核評價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每個部門、每個職工。而在大數據云計算環境下。企業可以結合實際,建立BSC(平衡計分卡)為核心的全面預算評價體系,從而能夠對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業財不均衡進行有效彌補。以大數據云會計下的員工層預算考核評價為例,首先需要建立員工預算評價模型,該模型通常包含兩大部分內容,一是員工績效考核評價,二是上級領導評價,比如對企業生產車間員工而言,需要在填寫評價期內自身訂單數量、產品合格率、出勤率等內容,然后將其提交給主管領導。隨后主管領導在自身權限內,通過登錄云會計平臺,自動與本期內預算指標進行對比,在經過審核后,給出審定意見,然后直接提交本部門。在大數據云會計的幫助下,能夠將企業所有員工納入預算編制過程中來,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面預算管理[3]。
綜上所述,在企業全面預算管理過程中,通過引入大數據云會計平臺,能夠顯著提升企業全面預算管理的效率與質量水平,還能夠促進企業“業財”深入融合,為企業未來經營發展決策提供良好的支持。因此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在全面預算管理中加強對大數據云會計應用,從而推動企業經營實現更好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