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鸞
(江蘇省徐州市大學路實驗學校 江蘇 徐州 221000)
由于小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還不是很強,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往往不能夠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理不清文章的脈絡。而思維導圖是一個直觀、有效的幫助人們進行發散性思維的思維學習工具,通過圖片、數字、線條、文字、顏色等多種素材組合在一起的形式,形成一個知識網絡圖。學生通過這個知識網絡圖能夠直觀清晰的掌握文章的大意,使學生學習起來變得更加輕松。學生通過自己動手繪制的思維導圖,不僅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想象、發散學生的思維,還能使學生對文章的知識有更深刻的認識。學生通過邏輯性的記憶方式編制的一張網會牢牢的印在腦海中,從而達到長期記憶。[1]
2.1 提高教師對思維導圖的重視程度。“教什么”“為什么教”“怎么教”等問題,是每個學科每個教師在教學中面臨的重要實際問題。傳統的教育模式下,教師都是按照既定的教學目標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只注重文化成績,很少考慮到怎樣讓學生高效率的學習,也沒有考慮過學生各方面素質的培養。隨著教育制度的不斷完善,學校更加注重學生各種素養的提升,培養全能人才。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思維導圖方式是一種很好的閱讀教學方式,它對于學生學習文化知識以及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有著重要意義。還能有效歸納整理我們的教學思路,使我們的教學更具針對性、科學性。因此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對其引起高度重視,把思維導圖方式真正用到課堂教學中來。[2]例如,在部編版五年級下冊《草船借箭》教學時,在備課時,教師要有意識的用思維導圖方式進行備課。比如說第一,可以先繪制中心圖,可以圍繞“人物特點”來進行分析;第二,畫分支圖,可以主要對文中的三個人物:周瑜、魯肅、諸葛亮進行描寫,畫出三個分支;第三,詳細分析這三個人物的特點,可以從文中描寫的特點以及其他的評價進行開枝散葉;第四,可以用彩筆對這些文字,分支進行上色;第五,加上思維導圖的主題名字、作者的名字和日期。這樣,一副簡單清晰的思維導圖就繪制好了,用思維導圖進行講課,不僅使教師講起來得心應手,學生看起來聽起來也很容易接受。
2.2 引導學生掌握思維導圖的繪制方法。思維導圖是一種可以鍛煉人綜合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教師要熟練、靈活的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學生也要學會繪制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學生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可以找到學習的樂趣,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素養,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有利于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相關文章思維導圖的繪制,讓學生真正做到自己能學習、會學習。[3]例如,在部編版四年級下冊《白鵝》教學時,教師可以提供給學生上一課相同題材《貓》這一文章的思維導圖,讓學生根據思維導圖還原文章的情節,然后再反過來推斷思維導圖的繪制技巧,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引導,使學生掌握正確的思維導圖繪制方法,然后再對本節課要學的文章進行思維導圖,學生就能夠很好地完成任務,下次遇到同樣題材的文章就會輕易繪制網絡圖,會使學生學習起來更加輕松。
2.3 在現代信息技術中融入思維導圖。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思維導圖也變得也越來越多元化。在圖片、數字、線條、文字、顏色等的基礎上又融入了大量的音頻和視頻,這使得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活潑,更具視聽感,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這樣能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例如,在部編版五年級上冊《四季之美》教學時,教師可以以微課的形式,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把春天最美的黎明、夏天最美的夜晚、秋天最美的黃昏、冬天最美的早晨,通過動態的視頻、悠揚的背景音樂、鮮艷的圖片等形象逼真的呈現在學生面前,這種圖文并茂的方式能夠即刻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更能激發學生探究思維導圖的積極性,使學生熱愛學習。
總之,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給教學課堂帶來很大的生機與活力。使學生在語文閱讀的過程中思路更加清晰,中心思想更加明確。學生通過自己繪制思維導圖,使零散的知識點變得更加結構化與清晰化,不僅能夠使枯燥的語文教學變得更加有趣,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主動性,還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提高學生語文學科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