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櫻
(廣西南寧市第十九中學 廣西 南寧 530000)
徐建順老先生說過,“別文體,守規矩,重聲韻,達文意。通古人之情,感自我之心。修身養性,以文化人。”這就是吟誦的目的了。古典詩歌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包括了思鄉愛國、托物言志、詠史懷古等詩歌主題,講究平仄、押韻,吟誦起來朗朗上口。古典詩歌吟誦教學不僅有助于培養初中生學習古典詩歌的興趣,而且還能激發他們對中國古典文學的學習熱情。
1.1 吟誦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初中語文教學比較枯燥,沒有物理、化學學科豐富的科學實驗,沒有數學學科各種各樣的圖形符號,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不容易激發學習熱情,找不到興趣點。古典詩歌吟誦教學的模式,通過把古典詩歌的音樂性和詩歌內容有機結合,可以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
1.2 吟誦有益于學生的身心健康。初中生通過吟誦古典詩歌,不但可以增強學生的心肺功能,而且還可以宣泄學生的情感。學生通過有感情、有節奏地吟誦,會刺激胸壁的肌肉群變得發達起來,進而增強心肺的呼吸功能;也會把心中煩躁、氣憤等不好的負面情緒解除掉,使心情變得平和起來,進而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1]
1.3 吟誦促進學生對祖國古代文化的了解。初中生通過吟誦古典詩歌,可以感悟古代詩歌的韻律之美,體會我國古代的文化魅力和古人的創作技巧,進而了解我國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2.1 注重吟誦技巧,提高學生吟誦水平。吟誦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注重氣、韻、情相結合,其中氣占第一位。吟誦時需要拖長音重韻律,更有“一步三嘆”之說,所以氣息的運用很重要,此起彼伏的聲音才能更好地展現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
例如,在教授八年級語文人教版下冊《蒹葭》時,教師利用多媒體播放《蒹葭》吟誦視頻,然后帶領學生模仿視頻吟誦“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學習古人的模樣,一步三嘆,“蒹葭蒼蒼”語速要慢,“霜”重音要長,韻律感要強。通過模仿視頻吟誦,學生可以很快掌握吟誦的要點和技巧。
2.2 采取多種吟誦形式,提高學生吟誦興趣。對于古典詩歌來說,學習起來比較枯燥乏味,如果只是單獨一種吟誦方式,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我們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古典詩歌吟誦教學時,要采取多種吟誦形式,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常見的吟誦方式有自由吟誦、個體與集體吟誦、自選吟誦、交替吟誦等等,每一種吟誦方式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科學合理地選擇正確的方式來進行教學。[2]
例如,在教授七年級語文人教版上冊曹操的《觀滄海》時,教師先讓學生模仿視頻進行自由吟誦,并且圈畫出自己不懂的內容,再統一給學生講解。等學生們對詩歌內容已經很熟悉了,再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吟誦。集體吟誦要求學生要注意協調自己的語速和動作,更能鍛煉學生的肢體協調能力和集體團結意識。學生通過有聲有色的吟誦,體會古人的心態、意境、情感,有助于他們理解詩歌內涵,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2.3 創設吟誦情境,提高學生吟誦水平。教師創設豐富多彩的吟誦情境,來加深學生對詩歌內容的理解,進而提升他們的吟誦水平。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借助多媒體工具,運用音樂、圖畫、來創設話劇形式的吟誦情境,讓學生慢慢融入到情境當中,可以激發他們對詩歌吟誦的興趣和熱愛,進而大大提升他們的吟誦水平。[3]
例如,在教授七年級語文人教版下冊《木蘭詩》時,教師先講一下花木蘭的故事,讓學生了解故事的時代背景,接下來播放花木蘭吟誦的背景音樂,組織全班學生十人一組進行話劇吟誦活動。學生有感情地來吟誦課文“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不聞機杼聲,惟聞女嘆息。”學生們運用吟誦技巧有感情地完成木蘭詩的吟誦,不僅加深了對詩歌內容的理解,而且也大大提升了他們吟誦古詩的水平。
總而言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要求我們廣大語文教師要更好地為學生服務,需要我們找到適合自己的教學方法,很好地完成教學任務,更要遵循“以人為本”的學生觀,一切以學生為主導。同時,我們也要不斷地積累經驗,不斷地去完善我們的教學模式,增強古典詩歌吟誦的趣味性,有效地激發學生吟誦古典詩歌的主動性,進而促進他們對我國古典詩歌的熱愛。并且能夠不斷提高他們的語文成績,提升我們的語文教學質量。我相信初中語文古典詩歌吟誦教學必將迎來一個全新的時代,更好地為我們初中語文教學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