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本
(哈爾濱工大集團,哈爾濱 150001)
國際疫情持續蔓延使世界經濟下行風險加劇,不穩定不確定因素顯著增多,全球生產和需求都遭受全面沖擊。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的增長在很大程度上采取的是一種高投入、高能耗、低產出的粗放型經濟發展方式,資本和勞動的數量在我國經濟活動中大量注入,大幅擴張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綜觀我國經濟的發展方式,基本上是一種依靠高資本積累的發展模式。資本積累率偏高,導致資本的邊際效應遞減,經濟增長乏力,加上經濟發展的集約化程度低,積累和消費的比例關系不合理,經濟供給有無限擴大的趨勢,而經濟的有效需求不足。這些問題長期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將限制和制約我國經濟增長的進一步發展,并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一定的風險。加強對國際經濟形勢的研判分析,及時制定有針對性的政策舉措,在盡力穩外貿,保障各類經貿活動正常開展的同時,必須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在疫情防控常態化前提下全面復工復產復商復市,保證國內產業、市場、經濟社會循環暢通,維護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大局,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內需包括投資需求和消費需求兩個方面。擴大內需,就是要通過發行國債等積極財政貨幣政策,啟動投資市場,通過信貸等經濟杠桿,啟動消費市場,以拉動經濟增長。當前,我國經濟領域內的一個深刻變革,是我國經濟增長的主要約束已由計劃經濟時代的資源供給約束轉變為市場經濟時代的市場需求約束。需求,已經成為決定生產和投資規模的重要影響因素。后國際金融危機時代,加之疫情的蔓延,使國際國內的經濟環境進入停滯甚至倒退,我國經濟發展的戰略必須做出主動調整,當務之急是要努力擴大總需求,建立起依靠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
擴大內需是我國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必然要求。從長遠出發,推動我國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實現我國經濟平穩協調可持續性發展,都需要實行擴大內需的戰略,著力擴大經濟的有效需求,特別是調動居民的消費需求,對促進我國經濟的增長具有相當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消費升級方興未艾,已成為全球第二大消費市場。當前,我國正處于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升級發展階段,投資需求潛力巨大,有效投資增長必然帶動消費市場的拓展。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充分激發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將有力推動我國經濟攻堅克難,使疫情和外部環境變化造成的損失影響降到最低限度。
內需是經濟發展的基本動力,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第一推力,擴大內需也是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要求。立足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我國實行擴大內需的戰略,絕不是簡單的總量擴張,而是要在增加經濟有效供給的同時,積極刺激擴大國內的有效需求,使社會的總供給與總需求保持合理的基本平衡狀態,通過擴大內需,提高社會的消費需求,來克服經濟增長對投資和出口的過度依賴,促使經濟的有效需求和投資的增長協調一致,來協同拉動經濟的增長,并促進經濟發展模式實現順利轉型,同時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積極穩定發展外需,努力擴大內需,使我國經濟發展著陸新的增長點。
擴大內需是當前我國經濟穩定增長的重要保障。作為一個發展中的大國,在國際經濟緩慢復蘇,低速增長、結構轉型的背景下,我國的外部需求很不穩定,在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中,為克服外部環境變化的不利影響,我國只有擴大內需,大力開拓國內市場,才能促進經濟的穩定發展,才能有效防范外向性程度過高可能帶來的各種風險和危機,保證我國經濟安全和穩定發展。
擴大內需對促進我國經濟平衡發展至關重要。長期以來,我國經濟增長的特點為出口導向;高投資低效能;高儲蓄低消費。內需與外需,消費與投資關系失衡,經濟增長過多依賴投資注入,國內生產產能過剩,項目投資重復建設,致使外部依賴性強,經濟波動性大,在國際經濟分工中處于不利的位置。這種發展模式難以為繼,為促進我國經濟的均衡發展,必須實行擴大內需的戰略。
擴大內需是我國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擴大內需,尤其是有效提升我國居民的消費需求,直接與我國改善民生問題息息相關。發展經濟的最終目標是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擴大內需戰略,要求我國調整收入分配格局,不斷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縮小收入分配差距,努力增加居民消費能力,改善居民消費預期,把促進經濟增長和保障民生緊密聯系起來,為我國經濟平穩協調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動力。
目前,我國正處于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過多年的發展積累,目前已具備擴大內需的物質條件和技術保障。加上我國城鎮化建設的快速發展,已形成巨大的國內需求,消費需求主導的經濟增長模式正逐步形成。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重在把擴大內需的各項政策舉措抓實抓細抓落地。
實行擴大內需的戰略,首先重點是要堅持貫徹好科學發展觀,要繼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好地滿足廣大民眾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擴大投資特別是消費性投資的同時,大力擴大居民的消費需求,不斷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同時發揮經濟結構調整和加快改革對擴大內需的積極促進作用。要加大傳統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投資,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以投資拉動消費升級。
其次要引導居民消費結構升級,提升內需擴大的空間。通過支持調整產業結構,順應消費結構升級。要釋放消費潛力,擴大居民消費,適當增加公共消費。支持部分外貿產能轉向國內市場,幫助企業實現出口轉內銷。并進一步改善消費環境,培育新的消費增長點。
三是要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提升居民消費預期。要進一步加大民生投入力度,完善社會保障,做好低保工作,及時發放價格臨時補貼,確保群眾基本生活。通過把大量資金投給基礎設施行業,借以拉動鋼鐵、建材等經濟關聯度高的產業,滿足就業崗位的需求,增加勞動人口的收入,這是立足長遠又兼顧眼前的間接刺激經濟、拉動內需的措施。積極促進就業,抓好重點行業、重點人群就業工作,抓好落實高校畢業生工作,不斷完善國民收入分配格局。通過采取增加百姓收入、直接刺激經濟的措施,更有效地啟動國內消費市場,拉動本國消費性產業的發展。
四是要推進結構性改革,充分釋放內需擴大的潛能。進一步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作用,推進資源性產品價格改革。支持非公有制經濟和中小企業發展,不斷優化所有制結構。幫扶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加快落實各項政策,推進減稅降費,降低融資成本和房屋租金,提高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能力。要保持我國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促進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扎實推進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進一步降低市場準入門檻,放寬市場準入條件,盡快消除各種有形和無形壁壘;著力推進規范程序,提升效力,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加快推進財稅體制改革,建立有利于科學發展的財稅體制。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構建功能完備、高效安全的現代金融體系。
五是要不斷優化投資環境,促進社會投資合理增長。為此,要充分發揮政府投資的調節作用,引導和帶動社會投資。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加大對民間資本參與重點領域項目的支持力度。深入推進投資體制改革,激發社會投資活力。進一步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增強民間投資能力。
六是要加大財政支農力度,努力擴大農村需求。保障糧食安全,抓好農業生產和重要副食品保供穩價,夯實農業基礎。加大農業投入力度,積極促進農民增收,努力擴大農村消費市場。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運行已經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中逐步趨于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基本恢復,復工復產以接近或達到正常水平。在疫情防控的戰役中,我國制度的優越性充分體現,經濟展現出巨大韌性。疫情催生并推動了一批新產業新業態快速發展。只要我們堅定必勝信心,敢于迎難而上,善于化危為機,把我國發展的內在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就一定能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迎來更好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