郜俊斌
(呂梁學院,山西 呂梁 033001)
2017 年9 月,時任山西省省長的樓陽生在旅游發展大會上,首次提出“黃河之魂在山西,長城博覽在山西,大美太行在山西”的口號,欲舉全省之力,鍛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塊。為此,山西省委、省人民政府專門制定了《山西省黃河板塊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18-2020 年)》等三大旅游板塊發展總體規劃。2018 年作為鍛造三大旅游板塊的開局之年,山西省人民政府為打好開局之年的這場關鍵性硬仗,又專門制定《2018 年三大旅游板塊突破性開局行動方案》,要求各地區相關職能部門嚴格按照《行動方案》指示,結合各地實際情況,認真組織實施。[1]2019 年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再一次明確提出將以三大旅游板塊建設為抓手,構建山西省全域旅游新格局作為山西省旅游業的未來發展之路。會議還就如何建設好三大旅游板塊提出若干具體的建設性意見,為三大旅游板塊的后續建設指明了方向。
呂梁是全國著名的革命老區,革命戰爭年代,呂梁以其重要的戰略位置,成為黨中央在華北開辟的抗日民主根據地之一。這里曾是晉綏邊區首府和中央后委機關所在地,更是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進出延安的唯一交通要道,不僅在軍事上發揮了保衛延安的屏障作用,還承擔著在物資上和資金上支援全國解放的重大任務。艱苦的革命戰爭,給呂梁留下了豐厚的紅色文化資源。
近年來,呂梁市以紅色資源為依托,通過塑造“山河多嬌,英雄呂梁”旅游品牌,不斷延伸紅色旅游產業鏈,積極發展紅色旅游產業,已取得不少令人振奮的成績。在山西舉全省之力鍛造三大旅游板塊的戰略布局中,呂梁各級政府以引導、鼓勵紅色旅游產業轉型發展作為突破點,通過積極融入三大旅游板塊發展戰略,將呂梁旅游業培育成產業規模更大、綜合實力更強、帶動經濟發展作用更明顯的重要戰略支柱產業,可謂恰逢其時。
1.資源優勢。據相關部門統計,截至2015 年底,呂梁市確定有據可查、有案可稽的各類紅色文化遺址265 個,其中革命遺址230 個,其他遺址35 個。[2]這里面保存較好且較為有名的革命遺址和紀念建筑物共一百三十余處,遍及臨縣、興縣、柳林、石樓等地,又尤以興縣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文水劉胡蘭紀念館、石樓紅軍東征紀念館等最具代表性。這些寶貴的紅色資源蘊含著豐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歷史文化內涵,是革命戰爭年代呂梁精神的重要載體,涵蓋了從大革命時期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各個歷史時期的內容。“紅色旅游資源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一般依托山水、田園、村莊、民俗文化等資源,與它們相伴而生。”[3]呂梁不僅有數量豐富、類型多樣的紅色旅游資源,而且紅色旅游資源與區域內其他旅游資源的組合情況較好,資源的互補性較強。因此,呂梁在發展自身紅色旅游產業,融入山西三大旅游板塊的過程中,必須充分利用好自身的這一優勢。
2.政策保障。自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塊戰略構想實施以來,山西省委、省政府為扎實有效推行該計劃,相繼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推動和保障三大旅游板塊順利建設的政府規劃,這些文件主要有《山西省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板塊精品旅游線路產品專項規劃》《山西省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板塊紅色旅游專項規劃》《山西省黃河、長城、太行特色民宿發展專項規劃》等。同時,還制定出臺了《特色文旅村鎮認定管理辦法》《三大旅游板塊黃河人家、長城人家、太行人家評選建設標準》等相關服務的規范標準及扶持三大旅游板塊融合發展的若干激勵政策。呂梁市政府近幾年也在不斷加快旅游業轉型升級的節奏,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政策性文件。這些文件包括《呂梁市旅游發展總體規劃》(2016-2030)《呂梁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等,另有《呂梁市全域旅游發展規劃》等文件正在編制和論證中。這些規劃和政策的逐步落實,為呂梁紅色旅游產業的快速發展和順利融入山西三大旅游板塊的戰略布局提供了強勁動能。
1.紅色文化內涵挖掘不深,紅色旅游景區開發模式較為單一。發展紅色旅游就是要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寶貴的精神財富,將革命歷史和革命傳統以旅游的方式展現在游客面前,使游客從中獲得歷史的記憶和精神上的鼓舞。不論從全省來看,還是從呂梁地區來看,紅色旅游開發熱在持續升溫,但各地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挖掘和凝煉不夠,導致大多數地區的紅色旅游開發都陷入了低水平、同質化的泥潭,真正有特色,能夠打動人心的紅色旅游品牌很少。紅色旅游景區開發模式的雷同,又造成各地紅色旅游品牌對游客的吸引力不足。就呂梁大多數紅色旅游景區來看,其中也包括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文水縣劉胡蘭紀念館等國家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其展陳形式仍舊以實物、圖片等靜態呈現方式居多,參觀模式大多還是“一邊走路,一邊看墻”,聲、光、電等新媒體技術的應用不足,與《國家文物事業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的展覽要“見人、見物、見精神”的要求還有一定的差距。這樣缺乏互動性和趣味性的展陳方式,恐怕很難引發游客參觀的興趣。
2.紅色旅游市場化程度較低。不論從全國,還是僅就呂梁地區來看,地方政府在政策和資金方面的支持,在推動紅色旅游景區快速發展的同時,也成為制約紅色旅游供給側改革的一大桎梏。由于紅色旅游具有的政治屬性,地方政府在資源開發過程中往往采取一包到底的政策。這種政策之下,市場的調節作用往往被政府所忽視,部分紅色旅游景區甚至逐漸變質為地方政府對外宣傳的政治名片。在市場經濟高度發達的今天,紅色旅游景區僵化的管理體制已越來越不適應紅色旅游產業的內在發展需求,成為制約紅色旅游深度發展的瓶頸。
3.紅色旅游宣傳方式不夠多樣化。盡管呂梁紅色旅游資源豐富多樣,卻受制于起步較晚,宣傳不到位,品牌意識欠缺等問題,除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劉胡蘭紀念館等少數紅色旅游景點在國內旅游行業中有一定知名度外,有相當一批紅色旅游景區由于缺少宣傳而不被游客所熟知,特別是在年輕游客群體中的知名度更低,他們更習慣于借助便捷的移動互聯網絡獲取信息資訊。在國內游客呈現年輕化趨勢的背景下,仍舊過度依賴電視廣告、燈箱廣告等傳統方式宣傳呂梁紅色文化,顯然很難贏得年輕游客群體的青睞。
山西過去憑借儲量極為豐富的煤炭資源,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煤炭開采和加工行業始終是呂梁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然而,在國內煤炭行業不景氣的背景下,較為單一的經濟結構又限制了呂梁經濟的發展。為使呂梁經濟走出發展困境,呂梁市一方面積極響應煤炭去產能的號召,另一方面,也在煤炭行業之外,尋找新的支柱產業。七大非煤產業之首的旅游業,就是呂梁尋找的答案。
作為呂梁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呂梁市政府依托自身豐富的紅色資源,通過在國內舉辦一
系列大型活動,積極提升呂梁紅色旅游品牌的知名
度。2017 年,呂梁市相繼啟動了“呂梁———一個令人向往的地方”等旅游主題活動,已取得良好效果。2018 年,呂梁市又借興縣“蔡家崖號”列車開通的機會,順勢推出“乘蔡家崖號列車,賞呂梁山風光”暨“紅色興縣”旅游文化季活動。2019 年呂梁市政府工作報告中更是明確提出“大力推動文旅融合發展。堅持文化搭臺、旅游唱戲,深度挖掘呂梁市豐富的歷史文化、紅色文化、廉政文化,將文化資源優勢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4]在政府的鼓勵和引導下,呂梁旅游業在帶動地方經濟發展,助力老區脫貧致富方面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呂梁紅色旅游產業在迎來重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來自周邊區域紅色旅游市場的巨大競爭壓力。從省外來看,與呂梁僅一河之隔的延安,作為人民心目中的革命“圣地”,發展紅色旅游擁有得天獨厚的條件。延安市政府很早便抓住這一有利條件,深入挖掘“延安精神”文化內涵,大力發展紅色旅游產業,逐步形成了紅色旅游與陜北民俗、黃河風情融合發展的全域旅游新模式。與延安相比,呂梁紅色旅游開發才剛起步,兩者之間存在非常明顯的差距。從省內來看,呂梁與長治、晉中等紅色旅游資源開發時間較早、開發水準較高的革命老區之間同樣存在不小差距。無論是從紅色旅游產業鏈長度,還是紅色旅游品牌的知名度,抑或是紅色旅游品牌開發的深度上來看,呂梁各紅色旅游景區尚不足以與武鄉、左權的八路軍總部等山西紅色旅游龍頭景區相媲美。面對省內外諸多紅色旅游品牌帶來的競爭壓力,起步較晚、發展經驗欠缺的呂梁紅色旅游業,想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難度不小。
呂梁紅色旅游的開發,首先就是要深入挖掘呂梁紅色文化的獨特內涵,為紅色旅游注入能夠引發游客靈魂共鳴的內容。為達到這一目的,各地政府必須加大力度搜集反映本地革命斗爭歷史的紅色文獻、報刊、照片、影響資料和各類實物資料,同時做好革命親身經歷者及其后人口述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力求通過對這些歷史素材的整理和分析,真實、全面、準確地將發生在當地的紅色革命史清晰地展現在游客面前。
作為紅色革命精神重要載體的革命舊址、遺址、故居,政府首先應做好對這些紅色文化遺產的普查工作,弄清它們的保存現狀,并制定相應的保護方案,力爭做到先保護、后開發,有效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并重。同時,要堅決杜絕因人為的盲目、無序和過度開發對紅色旅游資源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特別是在紅色旅游景區中新增加建筑物、紀念雕塑和各類游客體驗設施的時候,無論形與神都必須要與紅色旅游景區中原有的紅色文化資源保持一致,不能因一味滿足游客的娛樂性和趣味性而隨意歪曲、丑化歷史,失去了紅色旅游資源開發的底線。
目前,山西各地區都在積極挖掘本地區的旅游資源,加快融入山西三大旅游板塊戰略布局。為避免出現與其他地區的同質化競爭,呂梁在整合各種旅游資源的同時,也應著力打造富有呂梁特色的旅游品牌。好的創意是能夠起到吸引游客眼球的良好效果,也是提升旅游品牌知名度的一種重要手段。呂梁原有的各種旅游資源組合情況良好,紅色旅游資源與生態旅游資源、歷史文化資源、民俗風情資源融會在一起,共同構成特色鮮明、極具潛力的旅游產業發展格局。政府在進行紅色旅游開發過程中,須充分利用好這些資源,加快建立以紅色旅游為主體的,融合晉西民俗風情游、歷史文化游、沿黃自然生態游等多種旅游方式為一體的全域旅游體系。將綠色景觀資源、黃河、黃土民俗文化資源與紅色旅游資源融為一體,將休閑觀光游、民俗風情游與紅色研學游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獨具呂梁特色的全域旅游品牌,既能讓游客在游覽中感受黃河沿岸大自然的風光美景,領略黃土高原的雄渾壯闊,又使其能夠近距離感受呂梁獨特的民風民俗,潛移默化地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洗禮,可謂一舉多得。
受氣候、土壤、植被等因素的影響,呂梁自然生態環境系統本身十分脆弱,在進行各種旅游資源整合開發的過程中,各級政府還須牢固樹立“金山銀山不如綠水青山”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融觀念,從紅色旅游景區設計規劃到建設的全過程,都要以保護當地自然環境為前提,切不可因過度開發,而破壞黃河流域沿線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山西文化旅游存在著文化資源密集、同質同類資源較多等特點,容易帶來旅游活動中的重復、單調甚至枯燥問題。”[5]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各地在旅游資源開發過程中,因缺乏必要的交流和合作,導致同質化競爭和資源浪費現象比較嚴重。為實現旅游資源的合理配置,減少盲目的同質化競爭,就必須構建區域旅游的協同發展機制,使各類資源要得到充分整合,發揮資源的聚集效應,提升旅游市場的活力。
首先,地方政府必須打破固有的地方保護主義思想,減少不必要的行政壁壘,在秉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下,以更加開放和寬容的姿態,加強與省內黃河沿線各地區,甚至內蒙古、陜西、河南三省黃河流經區域城市和地區合作,努力推動形成基礎配套設施共用,信息資源互通,開發成果共享,各種旅游資源要素自由流動的協同發展模式。其次,在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過程中,也應注意點、線、面的結合,以點帶線,以線帶面,最終推動呂梁紅色旅游的全面發展。政府應集中力量將原有基礎條件較好、建設相對成熟、在國內有一定知名度的一批紅色旅游景區作為示范景區,優先予以支持。特別是應以入選黃河旅游板塊十大重點項目、十大特色項目名單中的紅色旅游景區作為優先建設目標,充分發揮重點項目的帶動輻射作用。再次,將這些紅色旅游示范景區以道路交通網絡聯結起來,形成一條條精品紅色旅游線路。最后,以這些精品紅色旅游線路為支撐,打造融合黃河風情資源、晉西民俗資源、歷史文化資源等各種旅游資源為一體的全域旅游體系。
進入新時代以來,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一方面,人民群眾對革命英雄人物的崇拜、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促使其需要從紅色研學的體驗中獲得紅色精神的滋養,獲得自身的滿足感。另一方面,在供給側結構改革過程中,呂梁紅色旅游市場的改革步伐遠遠落后于其他類型旅游市場的改革,致使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同紅色旅游產業發展不充分之間的矛盾正在變得越來越突出。
“市場主體是文化旅游資源整合和文化創意實現的實踐主體,扶植壯大市場主體是打造三大旅游板塊的關鍵。”[6]為解決紅色旅游產業發展過程中供需雙方的矛盾,必須轉變過去行政命令化的紅色旅游開發經營模式,在供給側結構方面作出全面調整,將市場化運作理念和企業化經營管理模式引入紅色旅游產業開發,構建以政府為主導,大型旅游公司或旅游集團、中小微旅游企業等各種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的多元市場主體經營模式,使市場成為決定紅色旅游資源配置的基礎性要素。與此同時,也需盡快建立和完善紅色旅游產業投資經營獎勵機制,以激發紅色旅游市場的投資活力。特別是對民營小微旅游公司和旅行社進入紅色旅游資源開發領域,應適當予以政策上的傾斜,給予其更大幅度的優惠政策,以解決其資金等方面的困難。在鼓勵、引導社會力量進入紅色旅游市場的同時,也須加快形成規范紅色旅游市場投資、經營行為的法律法規,通過堅決遏制和打擊任何破壞市場運行規則的行為,樹立一個健康發展的紅色旅游市場。
在改變紅色旅游宣傳方式的過程中,政府須率先主動轉變思想。一方面,充分利用自媒體在年輕群眾中的影響力,以傳播速度快、傳播范圍廣的優勢,主動吸引一些實力較強、口碑較好的自媒體平臺進入紅色旅游宣傳領域,并為其提供政策上的便利和資金上的扶持。再配合以反映呂梁本地自然風貌、人文歷史和民風民俗的“微電影”“微視頻”,用更加貼近年輕人生活方式和更為“接地氣”的形式,生動、直觀地宣傳呂梁紅色旅游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政府也應及時建立一支網絡輿情監督管理隊伍,加強對自媒體平臺宣傳報道內容的審核監督力度,使自媒體平臺成為弘揚紅色革命精神,傳播民族正能量的一個重要窗口。
舉全省之力鍛造黃河、長城、太行三大旅游板塊是“十三五”時期山西為促進旅游行業轉型升級,加快全域旅游綜合布局的一項重大舉措。在這場涉及全省旅游行業的產業革命中,呂梁必須抓住這一難得的機遇,充分發揮自身豐富的旅游資源優勢,一方面,全面深化紅色旅游產業的供給側改革,加快建立市場化的紅色旅游經營體系。另一方面,也要加強與周邊區域的合作,盡快建立跨區域、跨部門的旅游資源協同開發機制,以實現資源在不同地域、不同部門間的優化配置。與此同時,努力將大數據、虛擬仿真等現代高科技技術融入紅色旅游資源的開發、宣傳等各個環節,提升呂梁紅色旅游的智慧化水平。通過加快將呂梁紅色旅游融入山西三大旅游板塊開發,全面提升呂梁紅色旅游產業發展水平,使紅色旅游產業帶動呂梁地區經濟發展,在呂梁全面脫貧攻堅任務中發揮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