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彥志
(山東省招遠市齊山鎮十字道初級中學 山東 招遠 265400)
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采用主題單元閱讀教學的方法展開教學活動,將語文教材中的單元主題進行有效整合,讓傳統的語文教學和學習方式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突破。語文教師根據不同單元的主題和文章內容采取不同的方式展開教學,從而為學生今后的長期可持續性發展打好基礎。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革新和發展,我國教育領域對初中語文的教學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從語文中單元主題的角度著手,來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有著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
系統性的單元整合,有利于促進閱讀教學內涵的提升,換言之,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以某一個主題為中心進行深入分析,讓他們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念有了一個明確的目標,從而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讓閱讀教學更富有內涵。同時,還可以讓閱讀教學的內容得到有效延伸,實現課內外知識的完美結合,即組織學生進行體驗式閱讀教學后,讓學生在自身喜好的驅使下,對課外相關主題的內容進行閱讀拓展,從而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1]此外,還可以讓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能力得到培養和鍛煉,實現學生對教材知識的深入學習,即組織學生根據某一單元的主題內容進行閱讀學習,明確學習的具體方向和目標,促使自己進行自主探究學習活動,并在教師的適當引導下完成學習目標,提高課堂學習的效率,從而讓語文教學的育人價值盡可能地發揮出來。
2.1 分析教材,提煉主題。所謂的單元主題,其實就是對單元中文本內容之間的某種關聯點進行分析整合,主題式的閱讀教學最具特色的一點就是按照主題展開教學,改變了傳統課堂教學中閱讀材料散亂無序的缺點,將每篇文章中零碎的知識點有效串聯起來,從而為學生創設良好的情感體驗情境。
例如在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主要是包括了《鄧稼先》《說和做——記聞一多先生言行片段》《回憶魯迅先生(節選)》《孫權勸學》這四篇課文內容。教師通過瀏覽課文,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和鉆研,就會發現這幾篇講述的都是名人故事,并且在導讀中也可以提煉出這單元的主題內容。因此,教師可以根據以此為主題,向學生介紹這些名人事跡以及他們所具備的美好品質,從而確定了“名人精神”的單元主題。
2.2 選擇例文,整合文本。當單元主題確定之后,接下來就是對文本內容進行整合,從而將語文教材的內容真正轉變成為語文教學內容。想要更好地將所選取的例文進行整合優化,就需要教師能夠注重從選文功能這一角度出發確定單元主題并進行例文整合,并適當地對文本內容進行擴展,豐富教學資料。
例如,在上述確定完“名人精神”主題后,教師可以將這幾個單元的教學主要分為這三個方面:對課文中所寫的名人成就和偉大情懷有一定的了解,掌握中心思想;學習精讀的技巧,對一些重點的語句和段落進行品析;通過對細節描寫進行分析,從而對人物特征和作者思想情感有一定的把握。[2]如此這樣,就將這單元的主題閱讀教學的具體目標定位了:了解名人故事和成就,學習精讀文章內容的方法,體會名人精神,從而實現了文本整合。
2.3 單元整合,展開教學。單元閱讀教學主要是圍繞著單元主題來組織教學活動,并按照整體性的教學原則進行閱讀教學,這種以單元為主題的閱讀教學與單篇文本教學有著最大的區別就是具有一定的整體性和系統性,將教學資源充分利用起來,無形之中就將課堂教學內容的容量擴大了。
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預習的過程中,自主梳理每篇的課文內容,并對人物身份和事例進行概括,如《鄧稼先》課文中,科學家鄧稼先自主研發出原子彈與核武器,為我國的科研事業作出貢獻;《說和做》課文中,聞一多先生是一名學者和民主主義戰士,不僅擁有豐富的學術知識,還投身于民主運動中等。[3]與此同時,教師需要對文章的創作背景、作者生平等背景知識進行補充,豐富學生的閱讀經驗,從而讓課堂教學更加順利。
主題閱讀教學是當下新興的一種教學模式,它突破了傳統閱讀教學的理念,在單元主題的引導下,促使學生主動投身于課堂學習活動中,這就要求語文教師能夠不斷豐富自身的專業素養和教學技巧,不斷探索主題閱讀教學的新方法,從而有效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