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 文
(蘭州財經大學會計學院,蘭州730030)
2013年9月和10月,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重大倡議,通過加強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和民心相通,以達到共同建設“一帶一路”“以點帶面”和“從線到片”的國際區域合作和發展大格局?!耙粠б宦贰背h的實施將加快中國企業“走出去”,從而擴大人民幣的資本輸出創造出新的契機,成為驅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新引擎,同時也有利于促進區域金融合作,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
自2009年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實施以來迄今已近12年,隨著跨境貿易結算規模越來越大,人民幣國際化程度不斷在攀升。2006年10月人民幣已被正式納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SDR貨幣籃子,人民幣國際化備受矚目。
資金融通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不僅能加強沿線國家之間的貿易還能促進投資領域的金融合作,加強人民幣的支付、結算功能,而且還能夠擴大沿線國家雙邊本幣互換、結算的范圍和規模,推動亞洲債券市場的開放和發展,拓寬人民幣的投資、儲備功能,實現人民幣的雙向良性流通,推動亞洲貨幣穩定體系和信用體系建設,促進人民幣的國際化發展。
公路、鐵路、港口物流、通信網絡等基礎設施屬于典型的公共物品,建設周期普遍較長且經濟效應難以在短期內體現,需要大量的信貸資金支持。加快人民幣國際化可以解決基礎設施工程的融資缺口問題,進而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互聯互通的宏偉目標。因此“一帶一路”建設有助于刺激人民幣國際化的巨大需求。
中國就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問題,正在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進行商討,力爭消除投資和貿易壁壘,提高區域經濟的流通速度和質量。就國際貿易計價和結算貨幣的選擇而言,貨幣的使用成本成為考量的重要因素。因此,貿易暢通和人民幣國際化之間存在非常緊密的相互促進關系。貿易暢通不僅有助于促進相關國家經濟發展和全球經濟復蘇,而且還將為人民幣國際化打開巨大的合作空間。
政府部門的合作使得中國能夠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同探討發展戰略,協商制訂合作規劃,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為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打下扎實基礎。中國在高層互訪的推動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增進政治互信,謀求互利共贏,深入發展金融、貨幣等領域的合作和交流,為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創造了難得的歷史機遇,提供了必要的政策條件。
國相交在于民之親。從歷史規律看,一國貨幣國際化進程也是該國文明在全球范圍內得到廣泛認可的過程?!耙粠б宦贰苯ㄔO高度重視民心相通,具有戰略性和全局性眼光,是立足長遠、持久發力的英明決策,為人民幣國際化營造了良好氛圍。
由于“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意識形態、社會制度的不同,而且沿線國家多為經濟相對落后的發展中國家,部分沿線國家還存在著片面的認識,將“一帶一路”片面理解為中國向他們銷售過?;A設施生產能力和商品的戰略,部分國家不接受合作共贏的長期投資計劃,或在接受中國企業投資之初就沒有償還投資金額的計劃,只想“空手套白狼”。雖然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的目的在于加強區域經濟的廣泛合作以尋求新的經濟增長,但這新思路顯然沒有得到一些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認同與理解。他們認為中國意圖通過該戰略來擴大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動搖美國在亞歐地區的領導地位,最終目的是使世界范圍內各國勢力重新洗牌。因此,七年多來美國對于“一帶一路”倡議始終保持懷疑、警惕的態度,不僅對“一帶一路”參與國進行施壓,還對中國出口貿易不斷進行打壓,升級為中美貿易摩擦。這種矛盾與沖突的激化,給中國帶來全方位的負面影響。這就需要我們做進一步的工作,并且以實際行動予以化解,否則會對順利推進“一帶一路”,尤其是人民幣在沿線國家的流通構成障礙。
基礎設施建設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基礎,也是沿線國家期望中國投資的主要領域。就當前看,基礎設施建設的規模究竟有多大,需要多少融資,目前還無法估算。但從建設高速鐵路、高速公路所需的巨額成本看,融資需求應該很大。所有這些資金不可能由中國政府單方面提供,因此,也不能直接由中國金融機構控制和以人民幣作為融資手段,人民幣國際化與這些投融資之間不能畫等號。如何發揮中國金融機構在其中的主導作用,并且以人民幣作為主要的融資幣種,還需要有一個不斷推進的過程。
在初始階段,很多建設項目達不到金融市場融資的條件,未來回報率不高,國際金融市場恐無人愿意參與,中國的金融機構和企業需要從更長遠的角度帶頭參與。國內的銀行以及有著豐富金融資源的其他非銀行金融機構,比如各類基金,尤其保險公司可以通過不同的形式參與到“一帶一路”基礎設施建設的融資中,比如參與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發起的銀團貸款,購買亞投行發行的債券,購買“一帶一路”建設項目主體發行的建設債券,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為一些項目提供中長期貸款,為一些項目提供融資擔保,參與國家開放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牽頭的銀團貸款,為“一帶一路”項目下的設備采購提供出口信貸,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以及相關建設項目提供融資擔保和信用保險等。這種積極帶頭和參與不能忽視微觀層面的風險,必須要在微觀層面上按照國際標準進行市場化的風險評估,制定風險控制措施。否則,投資將變成無償的投入,沒有投資回報也就意味著項目的自身可持續性存在問題,也就無法實現滾動開發、以點帶面的目標,最終“一帶一路”建設的目標就無法實現,人民幣國際化也就難以持續推進。
由于中國金融機構的國際化程度不高,在境外的分支機構布點相對有限,中資金融機構國際化業務拓展的經驗相對薄弱,加上人民幣還剛剛處于國際化的初級階段,中國金融機構走出境外為“一帶一路”建設項目提供融資和其他金融服務就面臨著環境相對陌生、風險評判和管理手段相對不適應、業務開展渠道相對狹窄、人員素質和配置相對不足等制約和瓶頸。國內金融體系改革也處在一個關鍵的轉型期,整個金融體系的風險由于經濟增速下滑以及結構調整等因素也處在相對高位。
推進“一帶一路”倡議,需要在涉及基礎設施建設、能源資源、制造業在內的諸多相關領域獲得金融支持,未來人民幣將在貿易結算、投資計價、跨境融資等領域催生出更廣泛的使用需求,這種內在需求必將有助于擴大人民幣跨境流通規模,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鑒于目前人民幣參與境外經濟實體經濟循環的能力明顯不足,中國企業可以依托“一帶一路”建設,以境外直接投資項目為載體將人民幣對外輸出與實體投資相掛鉤,從而促使人民幣在境外的沉淀,成為人民幣資金進入境外實體經濟循環通道的重要手段。中國企業在實施“一帶一路”建設的對外投資中要增加人民幣的使用率,例如那些需要從中國進口貨物、服務的國家和項目,可在投資方案設計上將人民幣對外投資與跨境貿易人民幣計價結算有機結合,逐步改變對外投資中以外幣為主的局面。
日元國際化失敗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日本對美國依賴過重,早期忽視了和亞洲國家的合作,等到拋出“亞元”概念時,為時已晚。歐元國際化成功的關鍵則是歐洲經濟一體化的成功,使得各國間要素流動性較高,貨幣國際化水到渠成。中國是世界貿易大國,隨著中國國內經濟結構的健康調整,整個產業在向全球價值鏈高端邁進,具備了向“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轉移優勢產能和擴大貿易合作的基礎。因此,中國應當借鑒國際貨幣經驗,積極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加強經濟合作,必要時成立促進經濟一體化的多邊機構,為人民幣國際化創造更為有利的區域合作條件。
“一帶一路”沿線多為發展中國家,其中不少國家沒有我國金融機構的分支網點,人民幣和該國貨幣需要通過美元和歐元等實現在銀行間外匯市場的兌換,交易成本高,匯率風險大,貨幣依賴性強。企業在投資和貿易活動中即使有人民幣需求,也由于非常不便利而不得不選擇美元或者歐元等。在“一帶一路”建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中,迫切需要加快我國金融機構在沿線國家的合理布局,服務“走出去”的中資企業和員工的金融需求,突出以人民幣國際化占主導地位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業務,為投資和貿易合作提供更便利化的人民幣金融服務。
在大宗商品領域實現人民幣計價結算,不僅有利于爭取大宗商品的定價權,而且還可以加快實現人民幣國際化??缇畴娚炭梢酝ㄟ^人民幣和外匯的雙計價方式,為消費者提供便利并促使消費者形成貨幣依賴。我國應當充分發揮已經取得的先發經驗優勢,結合“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勞動力成本低和商品需求強烈的特點,大力發展跨境電商及人民幣計價結算機制,在批發和零售等環節共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深入,與貿易和投資相關的人民幣離岸市場和人民幣金融產品需求凸顯,比如企業可以用離岸市場的人民幣固定存款或債券等固定收益類金融資產進行人民幣跨境貿易融資,銀行可以在離岸市場開發人民幣貨幣基金產品、人民幣計價衍生產品和人民幣外匯交易類產品等,滿足全球客戶的投資需求,吸引境外銀行、非銀行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