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麗芳
(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市橋錦庭小學 廣東 廣州 511400)
小學生由于自身年齡段的性質,對于生活和學習都充滿好奇心,而繪本閱讀能夠通過生動形象的圖畫表現出來故事的含義,十分符合小學生階段的學習天性,有利于學生提升語文積極性。針對目前的教學現狀來說,雖然新課標已經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方式,但是語文課堂還是比較枯燥的,采用繪本閱讀能夠一定程度為學生帶來語文的趣味,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開展學習。所以,教師在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中,應該結合學生的獨特性,利用繪本閱讀來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
繪本的主要內容就是將一個個故事通過美麗的圖畫以及優美的語言展現出來,小學一年級的學生能夠看懂圖畫內容,但有些文字還需要通過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和表現,才能夠讓學生真正的感受到繪本閱讀所帶來的樂趣。教師在朗讀過程中配合相應的肢體動作和神態表演,通過自己的感情將故事呈現出來,不僅能夠讓學生了解內容,還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1]例如:在進行《小豬變形記》的繪本教學時,教師首先要為學生準備繪本,并且通過談話的形式導入課程,問: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今天,老師在給你們帶來一個故事,瞧!今天的主人公是誰?(課件出示小豬),孩子們異口同聲的答道:小豬。緊接著教師通過講故事的形式讓學生進入到繪本閱讀當中,并且通過演示小豬變成各個動物的動作及后果,讓學生對故事更加感興趣。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繪本閱讀時,利用自己的真實感受和演繹,來為學生們朗讀,學生也能夠從中受到熏陶,開啟小學精彩繪本閱讀之旅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小學低年級階段利用繪本教學,主要是借助繪本當中圖文并茂的內容,來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并且還能夠讓學生進行自主閱讀。繪本內容大多都是圖畫的形式,文字內容比較少,但是所表達的道理都是與學生息息相關的。教師可以首先帶領學生理解繪本當中的大概內容,然后將繪本所表達的道理與生活相融合,引導學生在閱讀當中來感受繪本的內涵,并且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和三觀。[2]在繪本故事《花婆婆》的教學當中,教師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了解主人公的經歷,感受其內心的美好,學會熱愛生活,樂于奉獻。在繪本閱讀完成之后,教師可以開展一個主題交流環節,讓學生各抒己見,在交流當中感受艾莉絲做這三件事的意義,并且由教師對艾莉絲的品格進行總結,艾莉絲言出必行,為了實現愿望付出自己一生的努力,艾莉絲所表現出來的善良美麗的品質等等,都能夠讓學生在感受繪本內涵當中來學習繪本故事當中人物美好的心靈,從而潛移默化的幫助學生樹立正確三觀。
繪本當中的內容豐富多彩,不僅包含了書面上的知識,還將一些生活品德滲透其中,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有非常大的幫助。如今的語文教材當中,處處都體現出來培養學生習慣的重要性,尤其是小學階段,學生正處于飛速發展時期,所以教師在實際的教學當中,可以結合教材的內容選擇適合該年齡段學生的繪本進行閱讀。學生在閱讀完成之后,教師可以在課堂上舉行分享大會來讓學生談談讀后感,可以進一步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當然,僅僅靠課堂的有限時間是很難培養學生的行為習慣的,教師還可以開展親子共讀活動,充分利用學生的在家時間,讓父母和孩子共讀一本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和表達能力,還促進家庭的和諧。[3]比如,筆者會詳細的為學生制定閱讀計劃,通過開展讀書主題會、創設讀書角,讓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然后引導學生在繪本閱讀過程中做好筆記,保證學生每天至少閱讀半個小時。另外,還為學生準備了練筆本,每周末讓學生寫一篇練筆,逐漸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每月為學生推薦好的繪本,并且說出好的原因。通過詳細的閱讀計劃,可以讓每一位學生都參與到閱讀活動當中,高效提升閱讀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想要讓小學語文的課堂更加精彩,還需要借助繪本閱讀,通過生動形象的圖文效果來激發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興趣,并且培養小學生的閱讀習慣。在低年級的語文繪本閱讀當中,教師還需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改變教學方式,對閱讀模式進行創新,讓學生來繪本閱讀當中感受到語文知識的樂趣,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