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翠珊
(福建省晉江市青陽街道高霞小學 福建 晉江 362200)
小學階段的語文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夯實基礎的過程。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中之重,既考驗學生的閱讀速度和質量,也鍛煉學生的理解能力和邏輯思維。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對于語文閱讀教學的講解,結合學生的特點,堅持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更多的進行自主學習,摸索適合自身的高效學習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和質量。并且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和水準,強化教師的專業素養,提升教學的質量。
閱讀是語文學習的重要部分,因此教師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讓學生能夠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奠定基礎。結合學生的特點為學生推薦合適的書目進行閱讀,或者任由學生自主挑選自己感興趣的書目內容進行閱讀,讓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鍛煉自身的閱讀能力,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1]
比如我們在學習小學三年級語文的相關內容時,在開始學習之前我就給學生布置了長期的自主閱讀任務,要求學生每天堅持閱讀文章并且寫下自己的讀后感,每天在上課講解內容之前都要進行分享。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能夠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并且在課堂分享時鍛煉學生的語言表能力,讓學生更好的進行自我學習能力的提升。
教師教學更多的是為學生服務,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要熟悉學生的需求,讓教學更好的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讓教育更符合學生的需求。在閱讀學習方面,教師要更加深入的了解學生存在的問題,切實的了解才能夠為有效的教學奠定堅實的基礎。并且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更直接地發現自己存在的問題,在不斷反思的過程中提升自身教學的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學,促進語文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學。[2]
比如我們在學習小學三年級語文部編版“大自然的聲音”時,在上課講解之前,我先是為學生準備了一個調查問卷,詢問學生在閱讀這一文章時遇到的問題,統計學生存在的普遍問題,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進而提高課堂講解的效率。并且我也會在課下統計學生在閱讀中存在的問題,在和學生私下交流的過程中了解學生的需求,在閱讀教學中更有針對性的進行講解,及時的解決學生存在的問題,提升教學的效率。同時對自身進行反思,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專業素質。
做是最直接的學習方法,教師引導學生學習各種語文閱讀學習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學生能夠運用到自己的學習實踐中,這樣教師的教學才能夠真正的產生效果。教師在教學中注意和學生的互動實踐,學生堅持每日的自主實踐。在堅持閱讀實踐的過程中,讓學生不斷地日積月累積攢經驗,在實踐中摸索方法,不斷地實踐練習,不斷地吸取經驗教訓,從而更好的運用到自己的學習中,提升個人的閱讀能力和水平。強化自己的閱讀學習效果,從實踐中獲得真知。[3]
比如我們在學習小學三年級語文部編版“司馬光”時,在課堂講解的過程中我和學生分享了幾種適合快速閱讀的方法,比如尋找第一句或者中心句等等,隨即我就給學生布置了相應的練習題,讓學生自己在課下根據上課做學到的閱讀方法進行閱讀,解決我所提出的問題。同時我也要求學生能夠進行一定的拓展和延伸,為此給學生布置閱讀任務時,根據學生學習能力和層次的不同,我也分層次的進行布置。水平較高的學生延伸的內容更具有挑戰性,旨在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閱讀邏輯。水平較低的學生更重要的是夯實基礎,鞏固學生在課上的學習成果。關注每一個學生的閱讀實踐,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質量。
總而言之,在教育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教學理念也在不停地發生變化,教師在時代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始終要堅持高質量的教學,在堅持教學做合一的教學理念下更好的提升教學的專業性。讓學生自主學習,教師更加注重教學的方法,從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向學會學習轉變,更多地引導學生進行學習實踐,將所學的內容進行合理的運用,更好地進行自我轉化,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水平。在教育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始終保持初心,為推進教育更好的發展貢獻力量,培養更高質量的時代建設發展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