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小青
(江蘇省南京市金陵小學 江蘇 南京 210000)
隨著教育新課改革不斷推行發展,小學語文教育事業也發生了一些列教學改革創新,提倡要重點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其中,課堂上的提問在小學語文課堂中起著重要角色,對學生增強語文綜合能力、感知文化、開拓視野、完善人格起著重要的促進作用。提問教學表面看似漫不經心,實則蘊含深刻的心理變化體現,同時也是學生精神層次升華的重要學習過程。下文簡單闡述部編版小學語文教學中有關于課堂提問教學的重要性和應用對策,希望對語文教師們起到借鑒作用。
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多數教師對提問教學不夠重視,只一味輸出教學知識,導致師生之間溝通不順暢,學生對于語文學習還存在許多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教師精力又有限,部分語文教師還肩負著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分身乏術,不能針對學生的不解問題給出及時、合理的解答策略。
提問教學依然存在問題,教師不懂化難為易,以適合學生方式發起提問,使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得不到提升,提問教學發揮不出作用,學生實際語文水平每況愈下。教師對部編版教材運用和挖掘也不充足,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與人教版、上教版、蘇教版都不同,部編版提倡小學語文教學初級階段先認字后學拼音,摒棄傳統教學理念,改善語文課堂的枯燥、單一性,使語文教學更具實效性。例如,傳統小學語文一年級上冊原有41課,部編版減為32課后,卻增加了中華文化中的古詩、文言文等篇目教材。讓學生開展現代文學的同時,加深古代文化知識,加強愛國情懷,促進學生語文素養全面發展[1]。
小學是學生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時期。教育部倡導小學語文提問教學研究創新,盡量豐富提問教學內容,加強學生獨立思維能力,幫助學生積累更多文化知識。這樣不僅有助于學生養成良好的思考、學習習慣,使學生開拓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文化內涵,還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意識,進一步完善人格品行。只有教師自身認識到提問教學的重要性,提高提問教學技能,使提問教學課堂充滿趣味性,才能調動學生的自主積極性,發掘學生的思維潛能,提高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
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提問時,一定要注意化直為曲,改善提問技術,盡量結合多元化設問方式來引導學生動腦思考。提高學生的積極參與性,讓學生發散思維、自由討論,提高學生學習熱情。提問過程要循序漸進,不要一蹴而就。遵循由淺入深進行情境設問,有助于鍛煉學生思維發展,教師要引導學生從多視角去分析和解答問題。例如,學《坐井觀天》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電子課件給學生營造一個舒適的課堂氛圍,然后借助課件讓學生簡單描述這個寓言故事,圍繞主題目設問:“小鳥看到青蛙后發生了哪些爭執為什么呢?”引發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以此實例推進學生思考、探究能力[2]。
課堂教學中設置一些反向,可以鍛煉和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發展模式,讓學生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養成良好的思維、創新能力。教師引入新穎問題,讓提問教學富有層次感。針對學生不同程度,教師應將問題與基礎知識緊密聯系,逐步提升提問教學的藝術難度。又如,學習《走月亮》這篇優美的現代抒情散文時,教師可通過電子課件啟發學生多方角度思考“走月亮”具體含義,通過唯美的語句描述與學生形成情感共鳴,“細細的流水”“阿媽帶我走月亮”激起學生愛的漣漪,讓學生深入理解文本,升華精神層次。教師要注重提問藝術,問題盡量新穎有趣并簡單溫和,以激發學生學習熱情、體現教學公平性為標準[3]。
也可利用生活背景導入問題。問題最好符合學生實際情景,只有重視提問教學,才能讓學生在提問教學中掌握重點知識,彌補自身不足之處。教師在設問中要注重啟發學生的思維活力,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教師提問一定要切合學生實際,才能引發學生進一步思考。重視語文的熏陶作用,加強提問式教學成效,從學生內在需求出發,強調情感、態度及價值觀的綜合教育及文化素養的高效提升。
總之,在小學語文提問教學研究中,教師要注重讓學生成為課堂主體,課堂成為學生們學習、討論的演練場。積極落實拓展提問教學的探索深入,加強學生自主性,提升學生思維創新能力,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全面發展,為以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