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
(晉中學院 山西晉中 030600)
對學齡前兒童發展而言,體育活動十分重要,既與其生理發展密切相關,也關系到幼兒的綜合能力發展,所以,在學前教育專業教學實踐中,需要對學生體育教學的能力進行綜合培育,確保其進入工作崗位后,可以借助專業化的體育教育理論與教學方法,促進學齡前兒童身心發展。尤其是在現階段學前教育越來越趨于多元化發展的情況下,更需要借助體育教學能力培養,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現代學前教育專業,將學生的綜合素養培育作為基本目標,其中有以知識結構為主的教育理論應用能力、教學資源整合能力、教學創新能力等,也有以教學技能為主的教學方法應用能力、教學案例分析能力、教學經驗轉換能力,還有以職業道德為主的人格塑造能力、思想價值傳導能力,以及以相關學科分類為主的情景創設能力、游戲實踐能力、體育訓練能力等。因此,在綜合素養培育目標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體育能力的培養,是確保綜合素養目標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各項能力培養的具體途徑之一。
由于我國向現代化的成功轉型,學齡前兒童在營養、家庭教育、個體發展各個方面相對較好,因此,學齡前兒童的活動能力相對較強。在以學齡前兒童為主體的學前教育實踐中,需要對應配置具備體育能力素養的學前教育專業教師。因此,在學前教育專業與學前教育工作內容實際需求的雙重作用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體育教學能力的培養變得十分關鍵,尤其是全程式的實踐教育活動,需要科學的體育教學理論、體育牽引方法,開展全程化的幼兒教學實踐活動。
雖然新時期的學前教育改革滿足了我國學前教育需要,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也反映了一些體育能力培養中的問題。下面從教學課程、師資力量、學生需求、學習主動性方面展開說明。
現代學前教育中的體育教學能力培養,與現代學齡前兒童的全面牽引密切關聯。在學齡前兒童活動能力提高與活動范圍普遍擴增的前提下,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體育教育能力培訓課程的設置卻相對單一。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方面是對于現代學前教育的實踐調研不足,未能充分認識到學前教育中的體育教學能力與學前教育各種能力的應用之間的關系;另一方面,體育教學能力培養課程設置中的能力培養,未能將學前教育專業的其他能力進行有效對接與資源優化配置。
體育教學能力屬于綜合型能力,需要全能型的體育師資力量才能獲得全面實踐。比如,體育教學能力中包括幼兒體能牽引訓練、體操技能訓練、舞蹈動作指導訓練,以及相關球類運動、游戲運動等。然而,由于學前教育行業的整體變化相對較快、學前教育中的體育教學內容變化相對較多。一方面,對于此類師資力量的直接培養需要一定的時間間隔;另一方面,新型全能體育師資相對缺乏,共同造成了體育教學能力培養相對不足的現象。
在現階段的學齡前兒童教育教學實踐中,無論是對于相關幼兒園的問卷調查,還是以社會單位為主的家庭調查,基本上都認為幼兒體育教學具有同質化特點,而且主要依靠一些游戲設施的使用加以完成,甚至一些研究者認為這種現象的持續發展,可能造成幼兒教育的純游戲化,不利于幼兒進行科學的體育活動,嚴重時也會對其健康生長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
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體育教學能力培養相對不足,導致了學生學習過程中缺乏主動性。具體而言,學生的體育教學能力,除了課堂培養,重點集中于學生自身的自主性學習與訓練,并通過這種個體化的體驗式訓練,加深學生對體育教學能力的全面理解,從而使其將這種專業能力所附屬的知識與經驗,進一步轉換到自身的職業能力方面,為后續的學前教育實踐工作奠定基礎。但是,由于缺乏相應的資源配套跟進,學生對于體育教學能力的學習相對單一,加上對體育教學能力的需求逐漸增多,卻未能獲得有效滿足,從而使其逐漸喪失了學習的興趣與體育教學能力應用自信,進而導致了學生學習過程的主動性缺乏。
第一,按照現代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體育教學能力培養需求,細化體育教學課程,并將體育教學能力分解為體育理論教學能力、體育技能教學能力。第二,在大項劃分的基礎上,按照理論教學能力包括的知識、理念、方法、案例等,對應設置相應的合作能力、競爭能力、運動能力、游戲能力等,以此類推,將體育教學能力分解成為具體的可操作的訓練要素。第三,按照體育技能教學能力培養需求,收集學生意見,整理出體育教學能力培養主題,將體育技能教學定位于實際操作能力訓練層面,使各種理論教學能力科學運用到實際的教學能力訓練之中,從而為學生后續教學實踐與教學創新打下基礎。第四,需要通過校內與校外資源,培育師資力量,運用校園體育網頁,全面宣傳體育教育能力培養的重要性,并組織一些能力比賽與團隊表演活動,提升學生興趣,滿足學生對于體育教學能力學習與實踐的各項需求。
3.2.1 情景化教學路徑
按照學前教育專業的教育特征與教學方式,在體育教學能力培養中融入情景化教學方法。根據不同的體育教學能力訓練內容設置,設計對應的模擬情景,可以使用教師牽引、學生自主創設的方法,使學生從職業與崗位的角色進入到體育教學能力的實操訓練。
比如,在舞蹈主題、體操主題的實際操作中,教師可以按照課程設計,以課前準備、課堂實踐、課后拓展的環節設置,播放相關現實教學視頻,并進行評價與引導,使學生充分理解體育情景教學,并將這種教學思維與方法傳給學生。再如,在課堂由學生組成小組,按照體育教學主題,如舞蹈主題,由一個學生扮演教師,其他學生扮演教學對象,然后,進行情景模擬。簡單地講,就是通過模擬現實中的幼兒體育教學場景,訓練學生體育教學能力。需要注意的是,在學生情景教學方案創設過程中,要逐漸培養其對不同主題教學活動的創設能力。
3.2.2 活動化教學路徑
學前教育專業本身離不開活動化教學,因此,在學生的體育教學能力培養中,要注重對活動化教學的運用。教師需要引領學生在體育教學課堂中,將各類體育教學項目進行實際的操練,并根據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形式,選擇與教學主題相關聯的具體項目,需要運用激勵機制使學生參與到活動化教學之中。
比如,通過主題比賽的形式,或者主題展示的形式,使學生通過團隊活動形式、個體活動形式,在合作與競爭的活動化教學中,讓學生充分發揮自身潛力。針對學前教育專業學生的職業能力培育需求,可以將部分活動化主題設計交由學生自主完成,這樣也可以通過比較與優化,持續性地豐富活動化教學資源,建立一種交互型的教學活動化模式,進一步促進學生養成體育教學能力自主探索與訓練習慣。簡單地講,教師應該采用不同的形式組織學生進行一些具有促進學生自主活動的體育教學方案。
3.2.3 多元化評價路徑
在配套性的資源優化配置后,需要以具體的體育教學能力培養方案為準,推進多元化評價機制的運用。具體而言,要將結果評價、過程評價結合起來。
比如,在總體上運用結果式的評價方式,對綜合體育教學能力進行全面評估。而在過程評價中,則按照體育教學能力的構成要素,針對專業體育項目教學能力進行一對一評價;按照體育教學能力中的合作、競爭、參與、創新能力,以每個具體的體育教學活動為準,從主題的設計、主題的參與、主題實踐中的合作方式、同類主題之間的競爭要素、同類主題中的創新亮點等進行過程化評價。另外,應該注重體育教學能力與學前教育中的教學方法之間的資源對接能力評價,包括資源整合能力、意外事件防御能力、突發情況應對能力、情景創設能力、活動化教學傳導能力等方面的評價,建議實施分層評價法,從而透過基礎能力、創新能力的評估,挖掘學生體育教學能力培養中潛移默化孕育的教學精神。
總之,學前教育專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關系到學齡前兒童教育事業的整體發展,對于幼兒的成長與后續學習具有重要的影響。由于適度、科學的體育能力訓練有助于幼兒全面發展,所以,從學前教育專業本身與學前教育內容需要層面看,均有必要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體育教育能力。結合以上分析,建議在現階段,注重培養方式與實踐教學之間的直接關系,將教學情景化、活動化、全程化、多元評價全面納入能力培養之中,一方面,提升學前教育專業學生體育教學能力,另一方面,通過這種教學方式與評價方式的傳導,為其后續的教育教學工作提供理論支持、積累實踐經驗。